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嵇康嵇喜兄弟赠答诗的分析 ,认为两人在诗中表现出抗俗避世和顺俗适俗的不同玄学人生观 ,并结合玄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探讨了两种人生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罗宗强先生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是一种玄学人生观的观点提出了商榷,陶渊明人生观的基础是“躬耕自守”,他以此达到理想和现实的合一,而玄学人生观的实质是理想和现实的内部分立。玄学人生观是陶渊明人生观的思想来源,二者在精神上有相道,但更有实质性的差别,陶渊明的人生观并非玄学人生观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隐逸与玄学在义理上有共同之处,隐士与玄学人士在“性分”上有共通之处;隐逸诗与玄言诗在自然景物描摹上有异同,两晋隐逸赋与其他赋作皆有一些玄学色彩。  相似文献   

4.
晋宋诗玄融摄之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对诗歌的影响可上推至魏晋之际玄学初起之时。就其影响的深浅,可将此部分诗歌分为玄言诗与玄理诗两个发展阶段。玄言诗以其纯粹演理的功能而大昌于两晋玄坛。晋宋之际,玄理诗则是以其自传精神而展现出诗歌艺术所具有的韵味美感。由玄言诗而玄理诗,从而为诗歌融摄玄学寻找到了最为完美的契合方式。玄理诗的孕育,至陶、谢而臻于成熟,并以其诗玄融摄的手法影响到后来山水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曲《广陵散》历史和内容的探寻,回溯此曲与魏晋名士嵇康的一段广为人知的情缘,找寻《广陵散》与嵇康人生哲学的相似性和内在联系。《广陵散》是嵇康玄学人生观的表达和象征,它代表了嵇康玄学人生观的内外两面。现从嵇康玄学人生观的"二重性"、"越名教"、"任自然"三方面进行阐释,试图找到《广陵散》与嵇康人生哲学相似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派坚持"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其诗具有鲜明、突出的"玄学"特征.采用宽泛模糊的"玄学"概念,玄学紧密联系感性、意象,处于"现实、象征、玄学"多层结构的最高层面,起着关键的统率作用,从分析到综合,玄学分布于各个诗类.  相似文献   

7.
李瑞敏 《海外英语》2014,(10):201-204
作为玄学派诗人的创始人,约翰·多恩因诗中运用的玄学奇喻而著名。诗中感情的表达与其它诗不同,通过推理和辩论层层展开,而不是简单的抒发感情。《别离辞:禁止哀伤》是多恩玄学诗歌中最出名的一首。诗中运用的玄学奇喻非常经典,形式中所采用的文学文体学技巧值得探讨,因为这些技巧是诗歌艺术之美的一部分。该文将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分析这首诗,从而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阮籍是竹林玄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玄学思想和精神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从而使《咏怀诗》表现出与玄学的内在联系。阮籍是玄言入诗开创期的作家,他的诗歌明显地体现出竹林玄学的性质和精神,是其玄学思想的外化。  相似文献   

9.
阮籍是竹林玄学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家,玄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也渗透进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咏怀》诗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本文旨在从竹林玄学的人生态度和认识方法两个方面论析竹林玄学观念在其《咏怀》诗中的体现,指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使阮籍苦苦挣扎在淑世与超世之间,最后只能用“齐物论”来做最后的安慰;《咏怀》中大量意象的存在且复杂结合是玄学“得意忘言”认识方法的表征,而注重“人”的竹林玄学思想又使"意"表现为对人生困境的理性思索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从而论证了玄学观念对阮籍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咏怀》诗所具有的丰富的时代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玄学对晋代书家人生观、书法本体观、审美情趣的影响,阐明玄学思想是晋追悼 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英国玄学诗产生于16世纪末叶,繁荣于17世纪上半叶,是17世纪上半叶英国诗坛的两大主流之一。玄学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思想开放深邃,形式自由灵活,意象新颖奇特,对后世英国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晋时玄学更日益兴盛,玄言也渐渐走进诗歌,其表现为:在诗歌中对人物风姿神情做玄学性的品鉴;在诗中表达出对玄学的企羡,写出在自然景物中逍遥甚而是体悟玄理的境界;在诗中谈玄论道;以玄学思想方法为抒情辅助.这些都可视为玄言诗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的人生观和他同时代的大多数名士不同,具有明显的儒家经邦济世的思想倾向.同时,在现实的政治抱负不能伸展时,他又以玄学的寄情山水来宣泄自己的心灵.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王羲之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成了他在创作中的艺术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玄言诗是玄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魏晋时期玄学思潮在诗歌瓴域渗透而产生的一种哲理诗。玄学最初是魏晋士人用老庄思想阐释儒家学说,企图为虚伪名教寻找存在的依据而发展起来的,后来就演变成以老庄思想为中心的人生哲学。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经译本中有许多颂赞性偈语,僧人用这些偈语来宣传佛理佛法。当时文人就仿照这种形式写出了宣传纯粹玄学义理的玄言诗。这种诗在嵇康阮籍诗歌中已经露出了端倪,在西晋永嘉年间到晋宋之交的一百多年里风靡了整个诗坛,成为当时诗界的主流。因此从内容上来说,玄言诗充满玄理,借山水自然表现他们的洒脱与高深;从形式上来看,它受到了当时佛经译本和僧徒说经方式的启发。玄言诗人以山水媚道,把玄学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用于对山水的审美观照,因此它虽然被贬为“淡乎寡味”,但它开创了以山水明理的先河,对以后山水诗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废名的诗向以难懂著称。本文先以废名的两首诗为例,说明废名诗歌的特点是空灵与晦涩。再从化古与化欧两条途径来解析废名的诗。化古,即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废名的影响来讲,指出废名的诗在内容上的玄学与禅宗背景;化欧,即从西方象征主义对废名的影响来讲,指出废名在诗歌观念上的个体性、内在性、知性是吸收了象征主义的精髓。最后,分析了废名的诗学观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的深刻表现,是人的觉醒,在人生观上,否定神性,强调人性,这就必然导致在审美观上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并注重审美主体同时作为审美实体的美的价值。魏晋的美学,正是在以魏晋风度为主体的人物品藻中体现、发展起来的,前提却是反对两汉经学、崇尚老庄的玄学。它一方面为魏晋美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哲学的前提;另一方面,它的一些命题、范畴,或者直接地转化为了美学的命题、范畴,或者间接地启发了美学命题的提出。所以,魏晋的玄学与美学在人的自觉的时代主题曲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玄学为美学提供哲学基础,美学又具象地体现了玄学。  相似文献   

17.
玄学诗因其独特的写作技法和深邃的哲思而深受关注。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来分析玄学派诗人代表人物约翰.多恩之作《离别辞:节哀》中的奇喻,以探讨奇喻化玄学手段带来的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又是魏晋之际的玄学名家,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既充溢着激越的诗情与灵感,又渗透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是作者主体人格、现实感受与浪漫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玄学色彩。本文从《咏怀》诗以自然之道观照社会人生,批判否定现实和追求超现实理想几方面论析《咏怀》诗的玄学特征,强调指出了《咏怀》诗所展示的时代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对魏晋思想文化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玄学诗在中西文学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虽两者都冠之以"玄",但此"玄"却相差悬殊。文章从内涵、题材、语言风格和审美感受上来探讨名似实不同的中西玄学诗。  相似文献   

20.
魏晋是一个玄学的时代,阮籍和陶渊明都接受了玄学的深刻影响,然而两人的玄学观又有明显差异,它折射到人生思想上,一个悲剧消极,一个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