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教育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世界正在走向科技革命主导下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我国在已经“入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章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国家安全观和我国国家安全的新形势,分析了现代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论证了教育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强大功能,认为教育是一项国家安全事业,并提出了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相信,我们的校长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在安全面前,我们为什么这样累? “教育”究竟是“安全”的敌人还是朋友?“安全”究竟是教育的“守护神”还是“绊脚石”? 其实这个道理,无需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校长为安全工作所累,这是什么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实验室安全内容分析,结合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相关要求,阐述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支撑等方面,就如何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席嘉一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安全教育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但它却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因此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毫不夸张地说,“安全”是中小学的校长们头脑中绷得最紧的弦。媒体上时不时就有关于学校安全事故的曝光,犹如常鸣的警钟,时时刻刻都在响着,校长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地走在“安全”这根钢丝绳上。那么,“教育安全”呢?许多校长不甚了了,有的干脆与“安全教育”等量齐观。其实,两者尽管只是词序颠倒了一下,但意义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所谓“教育安全",它不是在描述某一专门领域的问题,而是属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人力资源理论、比较教育、教育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的带有综合性特点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与国家安…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教育的安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教育与国家安全关系十分密切。国家安全的新含义已超出了过去国家疆域(领土、领空、领海)不受侵犯的范围,还包括政治、经济、科技、信息等不受侵害。现代教育则通过提供知识人才保证,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的安全与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安全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一些西方国家会千方百计地输出其文化、政治、价值观等,加紧西化、分化步伐,争夺我青少年教育这块阵地。教育在抵御和防止“入世”后的思想、道德冲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去认识并进行教育的一系列改革,要增强教育的国家意识,要增加教育的投入,要加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亟待进行“关怀”教育,因为“关怀”不仅体现出医学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实践的要求。本文分三个方面论述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医学教育中“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关怀”教育对于关怀伦理学的借鉴,以及关于“关怀”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第二层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安全教育是其中的当然环节和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社会变革浪潮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双方需求失调正在加剧,一方面大学生对安全教育个性化需求凸显,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措施乏力,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亟待通过教学体系创新寻求突破与发展。从体制完善、教育规划、教学创新出发,构建新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能有效调和安全教育“教”“学”二者的需求矛盾,提升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是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力量。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意识薄弱、教学形式化、碎片化以及内容滞后等问题,亟待从理念到体系的更新。“大安全”格局下国家安全学被纳入交叉学科门类,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面临教学体系化的时代要求。国家安全教育从碎片化模式向系统化转型应从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理念、建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着力。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落实需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教学内部要素和教学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索、设计课程改革实施路径,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和每一个公民的尊严及幸福。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重点对象,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国梦”的实现,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因此,要端正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识,改革公共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在保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增强其综合素质,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方法,以提升研究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两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学环节作为“三进”的主要载体,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达到“三进”的预期目标,尤其是进学生头脑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牟琴 《远程教育杂志》2011,29(6):94-101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计算机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的研究对我国转型期的科学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轻游戏(Light Game)"是具有主流游戏内在动机并同时辅助教学开发学习者思维能力的教育软件,用"轻游戏"的方式可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综合二者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轻游戏"和"计算思维"的基础之上,探索并构建了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轻游戏"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型和学习模型,通过实例论证,该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广大教学者从思维层面上培养学习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专门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重大问题,而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又是解决全国"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是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核心。仅就贵州民族教育与贵州民族地区"三农"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识教育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提高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入门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格特征、认知结构、智力等三方面对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5.
面向远程考试系统的数据安全存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于网络的考试系统的发展,如何保证其数据的安全存储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探讨考试系统的数据分别在DAS、NAS、SAN、IP—SAN方式下的应用性能,针对其优、缺点提出适用的存储方式.根据存储方式,提出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的多项措施,确保考试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单招教学在职业学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构建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课堂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编制校本教材和精准实施的依据,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可通过“学案导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正确理解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与完善的关键因素。“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但在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以下思考:由“以乡镇为主”彻底转变为“以县为主”涉及到县、乡镇两级财政与事权的重新划分;目前仍有许多县不具备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本条件;县级如何管理广大农村中小学;“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管理事务与经费筹措的职责一同交给县级政府,这种体制从总体上看仍囿于现行体制框架之内,未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城乡分割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四个回归”完整诠释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规律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贯彻“四个回归”教育理念,将“四个回归”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是当前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的分析与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信仰危机、信念滑坡、信心不足、信任不够等“四信”现象的新挑战.因此,加强“四信”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As many as 90 % of incarcerated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enter the secure setting disengaged from education. The nature of the secure custodial setting compounds th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needs of the children, though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is are limited.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in one secure children’s home in England. Findings show that children can be re-engaged with education, relatively easily within a short space of time, given the right conditions. However, the secure setting was a defining feature, shaping the extent of this engageme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recommendation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