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收是档案馆丰富馆藏的主要形式,也是一项重要职能。接收进馆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馆工作中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检索和利用等多个环节。就拿仪征市来说,在前几年接收档案过程中,接收的文书档案整体水平不错,但接收进馆档案要涉及到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每次接收档案达万卷以上,涉及单位面广、档案的数量大,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馆藏资源,提高档案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2011年,苏家屯区档案馆加大接收工作力度,全年共接收档案1012卷、549件。为确保接收工作顺利进行,区档案馆对接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严格把关,档案不符合进馆要求的坚决不予接收进馆。二是不但要接收纸质档案进馆,还要接收相关的声像档案进馆。他们已接收了政协苏家屯区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区纪委举  相似文献   

3.
当前,西城区档案馆、室藏建设的主要矛盾是档案数量急剧膨胀而进馆档案价值控制相对滞后.西城区档案馆1984年馆藏档案只有4万多卷,当时由于馆库有限,只接收了区委、区政府、区属撤销单位的档案以及部分落实政策档案.  相似文献   

4.
乾安县档案馆领导针对全县20年未接收进馆档案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切实加强档案接收工作。首先,对拟进馆单位的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案卷,一律重新组卷;其次,按照国家接收档案进馆的要求及程序进行接收。三年来,乾安县档案馆共接收进馆档案3910卷,图片、照片317张,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进一步满足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公民查阅利用档案的需要,为乾安县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德阳市旌阳区档案馆2015年民生档案利用成效明显。一是民生档案种类和数量丰富。区档案馆于每年4月前将区民政局上年度形成的婚姻登记档案接收进馆,方便群众查阅利用。截至目前,馆藏婚姻、招工、知青等民生档案共13万余卷(件)。二是民生档案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在上年度工作基础上,区档案馆对馆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中央、云南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云南省档案馆以抓好涉改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为契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确保档案顺利移交接收进馆,省档案馆接收整理处一方面主动上门及时沟通,对未归档的各类档案整理进行"零距离"的接收工作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积极接收涉改单位档案,并严把进馆质量关,对移交进馆的档案认真进行检查,逐卷、逐件、逐条清点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接收进馆的纸质档案和电子目录符合规范,确保进馆  相似文献   

7.
大连瓦房店市档案馆自1997年7月到1998年5月底.历时10个月,完成了对96个市直一级立档单位档案的移交和接收进馆工作,共接收永久和长期档案15325卷,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档案.  相似文献   

8.
两年来,我馆结合档案升级工作,根据<档案馆工作通则>等有关规定,对全市应进馆的所有一、二级立档单位、撤销单位的档案全面进行了接收,总计6268卷.  相似文献   

9.
档案接收工作是档案馆收存档案的活动过程,是档案部门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主渠道.同时,接收档案是<档案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赋予档案馆的职责和任务,是档案馆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衡量馆藏档案质量高低,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管理的广泛应用,接收档案进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馆工作中的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等各个环节.因此,接收档案进馆工作,对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提高档案馆的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档案移交进馆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至2005年,荆门市档案馆先后接受了73家市直机关单位1983年至1995年的档案47879卷(件)、照片挡案834张、实物档案218件进馆,这次接收档案进馆工作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积极作用:一是规模大。它是建国以来荆门地区第二次大规模的接收行政机关档案进馆,也是荆门市成立以来市行政机关档案第一次移交进馆。二是质量高。市档案馆严把档案进馆质量四关:即把好档案门类齐全关、案卷整理质量关、检索工具标准关、移交手续准确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排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目前,许多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的排列,都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即凭经验在每一个全宗后预留出位置,为以后接收档案而用。这一做法,在馆藏数量较少时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现行档案的不断移交进馆,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它就产生了某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进馆档案全宗的无序状态,导致全宗排放工作的被动性。在实际工作中,接收档案进馆通常不是按照档案馆的全宗排放顺序进行的,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进馆档案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都有可能与我们先前的经验判断相距甚远,因而预留位置…  相似文献   

12.
兰台小灵通     
五华区档案馆喜获历史照片和资料昆明市五华区靖国新村社区居委会年逾八旬的林蕴琪老人向五华区档案馆捐赠了一批珍贵历史照片和资料,其中有护国纪念碑、滇池、近日楼等照片。(五华区张洪峰)曲靖市麒麟区档案馆全面完成撤并单位档案接收工作曲靖市麒麟区档案馆认真做好机构改革中撤并单位的档案接收工作,截止2002年12月3O日,全面完成区体改办、区物价局、区计委等9个单位3564卷档案进馆。撤并单位档案进馆率达到100%。(麒麟区贺英)西山区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暨“西山档案”网站开通2002年9月24日,西…  相似文献   

13.
档案接收工作是档案馆收存档案的活动过程,是档案部门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主渠道。同时,接收档案是《档案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赋予档案馆的职责和任务,是档案馆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衡量馆藏档案质量高低,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管理的广泛应用,接收档案进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馆工作中的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等各个环节。因此,接收档案进馆工作,对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提高档案馆的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档案接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档案…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工作通则》规定:县级机关需要长期和永久保管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由县档案馆接收.这就是说,县级机关,永久、长期档案进馆,短期档案不进馆.为使应进馆档案顺利进馆,综合档案室档案的分类必须把进馆档案与非进馆档案区分开来.为此,文书档案的二级类目应按保管期限分类设置.  相似文献   

15.
一、档案价值鉴定是馆藏结构趋于合理的客观要求一是控制进馆档案数量盲目增长的需要。我国档案工作恢复整顿后,各级档案馆馆藏持续增长,以馆藏量定编,促使人们只重视如何丰富馆藏,而忽视档案价值,盲目追求进馆数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有的档案馆毫无选择地全部接收二三级单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闸北区档案馆提前将2013年度婚姻登记档案、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地区动迁档案接收进馆。这批民生档案共计7千余卷、11234件,区档案馆在纸质档案进馆后,及时完成档案全文扫描和数据库挂接工作,从而提高了档案查询速度,便于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委《黄河档案馆关于接收档案的规定》要求,在黄委、省、市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牡丹河务局自2009年9月份开展了档案进馆工作,集中骨干力量,对1967—1985年来的文书、科技、会计档案等档案进行了规范化整理,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档案进馆工作任务。由于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在档案进馆过程中,遇到问题又能及时得到黄委档案馆的指导和帮助,进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经黄委档案进馆工作领导小组核准,于2010年11月份顺利通过验收,将153卷进馆档案移交黄委档案馆。  相似文献   

18.
各级综合档案馆是国家保存档案资源的永久基地,同时也是档案的利用和查阅中心。接收档案进馆,是资源的主要来源。从一定意义上讲,进馆档案案卷的数量及质量,决定着综合档案馆事业发展的未来,也影响着国家“大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自立卷改革以后,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案卷在逐年陆续接收进馆,但这其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接收档案重在把好质量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馆藏档案,来源于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具体表现为档案的接收、征集、购买、接受转让、捐赠等形式,其中档案接收是一种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征集、购买等来源形式仅是对馆藏档案的补充。因此,确保接收进馆档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日后档案馆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结合在档案馆接收工作的实践体会,就接收进馆档案质量状况及需采取的对策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应接收进馆档案的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以来,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得到了加强,档案案卷质量普  相似文献   

20.
座落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市档案馆,是一个综合性的地方档案馆。它本着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四化建设的目标和档案分级管理的原则,收集本地区一切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目前馆藏档案已由1980年的800个全宗,50万卷(册)增加到1158个全宗,拥有102万卷档案,就档案数量而言,在全国地方级档案馆中,暂居第三位(因库房不够,尚有140万卷档案待接收进馆)。同时还向社会征集到一些珍贵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