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一根火柴长5米"……每每看到这样的作业,不禁让我们又好笑又好气,但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并实践了"认识厘米"这一课。  相似文献   

2.
秦永峰 《师道》2014,(4):37-38
李老师在教学《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时》,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观看,又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整堂课,学生只是被动地阅读、听讲与回答,却没有一次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当学生的回答不能让自己满意时,李老师又会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一根火柴长5米"……每每看到这样的作业,不禁让我们又好笑又好气,但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并实践了"认识厘米"这一课.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一、让书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改革后,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让学生既能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又让学生能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在小学的科学教学里面是有一些矛盾的: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学生是会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又让学生在探求中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这样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的小学班级人数  相似文献   

6.
“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一根火柴长5米”……每每看到这样的作业,不禁让我们又好笑义好气.但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并实践了“认识厘米”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春游过后写作文,一直是多数教师组织春游时的“规定动作”。但千篇一律的作文命题却让学生伤透了脑筋,一些教师又不想放弃这一良好的写作契机,导致学生把春游当成了一种负担,这样又怎能引起学生动笔的欲望呢?对此,我大胆地做了尝试,让学生更换一种思维,选多种角度,换一种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在情感的推动下,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以身作责,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和学生成为朋友,促进学生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节充满活力的课;是一节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的课;是一节既能丰富学生知识又能启迪学生智慧的课;是一节能让学生获得广阔思维空间的课。这样一节课,单靠老师的语言讲解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而丰富的多媒体的利用,让这样的课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常客,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闷沉沉的语文课堂顿时充满阳光。一、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思维,升华了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10.
习作指导课难上,学生作文难做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的。在现行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每当老师一提及要写作文时,多数学生就开始叫苦。有时教师的激情导入已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致,可是一让他们自己动手写作,他们又开始唉声叹气了。写作的过程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艰涩的。每当面对这样的窘境,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作文课堂充满阳光,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心境充满愉悦?  相似文献   

11.
钱荣香 《语文天地》2013,(18):40-41
每到作文课,学生如临大敌,是因为心中无"米"、无"柴"、无方法。这样的"三无"状况还让他们限时作文,怎能不令他们心生恐惧。教师也不轻松,面对大量的应付性习作,改又无法修改,批又无法批。作文课堂,让老师学生都饱受煎熬,一副囧态。一、囧态溯源,让我们反省自责  相似文献   

12.
看了周叶萍老师的文章,顿感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周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犹豫不定,左右为难,因为她“从文章反映的思想看,觉得似乎又缺了点什么”。于是,又让学生把文章结尾改了一下,结果这样一改,周老师就觉得让她“感到了一种‘善’,一种‘美’,真得感到又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3.
《黄鹂和山雀》(六年制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知识,又要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知识,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一、巧做示范美术教学示范必不可少。但大家都知道,教师一做示范,学生就跟着临摹,照猫画虎,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我在做示范时有一"巧"招,如示范"故意"不完整,而让学生探讨画面内容"缺"什么,既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又让他们明白了如何去丰富画面的内容。小学生的造型能力很弱,而教师的示范又避免不了画法的成  相似文献   

15.
《打进匪窟》的戏曲教学是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这一课程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小说对比,让学生感知戏曲剧本的表达特点;通过阅读和补写剧本,让学生感受杨子荣的英雄形象;通过"念一言唱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对民间戏曲、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这样,使戏曲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小学生一提起背诵就皱起眉头,一副厌恶的表情。问起缘由,说背不熟的或者说文章太长了,刚背熟又忘记了。这样抵触反抗的心理,又怎么能谈得上让学生把背诵课文当作一种享受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谈背诵而色变"的现状,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背诵,爱上背诵。下面根据我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说一说我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课改至今,回眸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充满了一片生气。但细细留心这样的课堂,发现充满热闹和情趣的课堂显得情趣十足而理趣不够,学生的思维如云雾一样飘在空中,虚无缥缈,无处扎根。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语言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怎么能做扎实呢?究其原因有两点: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可是学生真的动起来后,却又产生了这样的情形——课堂气氛热闹,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纪律却难于控制,教学目标难于达成。  相似文献   

19.
一、给一个话题,让学生争议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学生争议,在争议时谈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及理论依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又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考力和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观察力,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立于不败之地。如:在落实“礼仪规范”的时候,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落实礼仪的目的和意义,经常让学生围绕“不落实礼仪行不行”这样的话题,以辩论的形式进行探讨、争议。争议时,学生能从身边找话题,能摆出大量的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有一名同学这样表白自己的观点:“落实和仪是从小修正我们的品行所必须的,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20.
李斌 《教学随笔》2013,(16):100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想方设计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让学生"动口"、让学生"动脑"、让学生"动手"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