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一定很奇怪:这世界上有歌迷、舞迷、书迷,哪里还有“侃”迷呀?不瞒大家,我就是一个“侃”迷。我爱看书看报,而且爱搜集那些珍闻奇事。再加上我又特别爱说,久而久之,我就成了个“侃”迷。我“侃”的内容很多,什么“飞碟”、“野人”、“刚果怪兽”,真是天下之奇,尽出我口。数学老师管我的“侃”叫“侃大山”,大概就是这缘故吧。我有好几个朋友,他们既是我的“侃友”,又是我的热心听众。其中知识面最宽的要算吴志平了。一次,我到他家去玩,看见他在屋里看书。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正在看《世界五千年》。他见我来了,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2.
要问我这段时间一到星期天最想于什么,那就是到我亲爱的侃哥家去.因为他们家刚刚搬了新家,雪白的墙壁,棕褐色的地板,盘旋的楼梯,悬挂的吊灯,多么赏心悦目!我最爱的是侃哥的房间,宽大的写字台上摆着笔记本电脑,我和侃哥在电脑上尽情遨游.  相似文献   

3.
“男孩子心目中的好女孩子是什么样的呢”?“男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呢”?这样的话题,其实是一群男孩子在茶座里聊天的时候,乱侃出来的。胖叔叔见他们聚在一起,不时地哈哈大笑,就走过来了。哈哈,这么热闹啊?在侃什么呢?哈哈哈哈!胖叔叔,我们在打赌:胖叔叔读书的时候,喜欢什么  相似文献   

4.
我当大人啦     
要是你问我最羡慕什么,我就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羡慕大人。”当大人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他们有权.想干什么就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最让我羡慕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作业。而我.在学校里有做不完的作业。  相似文献   

5.
凑热闹来侃当前“广东审美心态与文化走向”,我只能局限於自己较熟悉的美术领域。广东美术整体的审美心态是什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是“实用主义”,当时很多人不以  相似文献   

6.
01赵侃侃的父母给他起名“侃”,是希望他能言善辩,侃侃而谈,不要吃了笨嘴拙舌的亏。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赵侃侃会变成了小结巴--“慢侃”“慢侃”其实是一个外号。好友巴宝儿有口吃的毛病,赵侃侃整天和他在一起,也被“传染”上了。于是,村里调皮的孩子就给赵侃侃起了外号叫“慢侃”,意思是他说,话慢得能把人急死。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发现班级里面有一些学生.对自己很不“关心”:老师表扬“好事情”.他们就望望那些“佼佼者”:老师批评“坏现象”.他们就看看那些“后进生”。似乎什么都与他们无关.什么对于他们都无关紧要。他们满足现状,不会十分落后,也不会积极进取。  相似文献   

8.
我班有两个风云人物。一个姓梁,性格开朗,爱好篮球,嗜好“侃”;另一个姓崔,爱好睡觉,嗜好“吹”。两人一“吹”一“侃”,可谓志趣相投地走到了一起。因为崔说不过梁,所以崔拱手认他为老大。再后来,他们的“侃大山公司”成立了,梁为董事长,崔为秘书。这一“里程碑”似的举措,标志着我班的“调侃”事业已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王红艳 《河南教育》2009,(11):10-11
一、困惑:都是年轻惹的“祸”? 1.我的角色是什么 “大学毕业后教高中.我真的很高兴.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不久前的自己。起初我试图和学生平等相处.以学姐的身份去对待他们。因为容易沟通.很快就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10.
学开车     
第一次和孙幼军老师接触,他就与我滔滔不绝地讲“种棉花”!(孙幼军自称是一名“侃将” ,张之路形容他能侃:“讲衬衫的生产,从种棉花开始。” )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儿童,这位创作了《小布头奇遇记》的老爷爷最近在忙什么呢?你们也很好奇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生活轶事,相信你们在乐不可支的同时也会深受启发的。  相似文献   

11.
①《侃舞》(《青年文摘》1990年8期7页标题)②《蔺新江侃球儿》(《中国青年报》1991年3月15日4版标题)③《会外“侃”会》(《中国青年报》1992年3月26日2版标题)④他接过话茬就侃。我估计平时他们也没功夫这么轻松地侃。  相似文献   

12.
王俊卫 《教育文汇》2004,(11):38-38
有人问我:“你当语文教师最怕的是什么?”说句心里话.我最怕在布置学生写作文时.听到他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老话:“又写作文……怎么写呀!写什么呀?”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女汉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小我老爸就拿我当男孩子养.某天我甚至还听到穿着一双人宇拖的他跟小区外面卖卤豆腐的王大爷瞎侃:“我们家那小子啊.今天百米赛跑又拿了冠军!”  相似文献   

14.
尾巴的功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动物们在一起也习惯“侃(kan)大山”了。一日,一些动物围绕尾巴侃  相似文献   

15.
李礼 《少年读者》2008,(5):27-28
我们班上有位“侃哥”,他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吹牛了。不信,你听我说说,没准儿你也会喜欢他! 就在前不久,在课间的时候。“侃哥”又开始吹牛了:“我去过法国、英国……”“真的吗?我可不相信!”  相似文献   

16.
也许,会写小说的大手笔,可以为他们编出许多浪漫离奇的故事;也许,会编电视剧的“侃家”,可以为他们“侃”数十集的电视长剧。可是,我这支笔太笨太笨,只能写出这样一些笨拙的诗句。 他挑的水果篓很有些破残, 她背的蛇皮袋也很是暗淡。 他戴着也许是捡来的破草帽, 她穿着也许是别人送的旧衣杉。 他晃荡在街道两旁,  相似文献   

17.
上星期,一堂以“侃闲”为题的语文活动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在生活中去观察、积累,课中不受时空的限制,侃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闲话”。只要求每个人侃完后.留给听众一道思考题。当学生主持人宣布“侃闲”开始时,学习委员“蹭”地一下站起来,用洪亮的声音说:“我侃成语,班门弄斧也好,一鸣惊人也罢,来个抛砖引玉,提个问题请回答:才疏学浅,鼠目寸光的反义语各是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是一个地道的球盲,只知道足球是圆的。我曾认为罗纳尔多和齐格是佛教中人,罗马里奥是“高速公路”,而AC米兰“三剑客”是三个武林高手。其实这也不能怪我,当时有几个女生懂这些东西?在初一的时候,我的后面坐着一个“足球博士”。他张口就说加斯克因,闭口就说贝克汉姆,侃球的本事堪称我们班一流,什么亚运会上李金羽进球的  相似文献   

19.
庞丽萍 《教师博览》2009,(12):36-37
第一次见我的学生.着实不怎么喜欢他们。那时,我刚从北方调来,而他们刚刚结束了军训.只见他们个个黑黑粗粗.很有点“生猛海鲜”的味道.心里不免多了一份警惕和不安:这些“生猛海鲜”不知会给我搞些什么花招呢。然而和他们同甘共苦了一年多后,如今再看他们,竞觉得个个都漂亮潇洒很有特点。我真信了一句名言:“人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  相似文献   

20.
王言吉 《成才之路》2010,(7):I0004-I0004
假如为教育家制作“名片”.那张“名片”上应该写着什么?研究中外古今的教育家,我发现,在他们的“名片”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博学”“大爱”“悟性”和“独立”几个大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