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国学者姚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入手展开阐述。本文从分析"期待视野"的概念入手,探讨期待视野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创始于20世界六十年代的美学理论,其基本观点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阅读理念,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其理论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则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江婷婷 《海外英语》2012,(3):128-129,138
该文从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期待视野的角度出发,对《夏洛的网》的两部中译本进行对比比较,分析读者对译文的不同反应,探讨儿童期待视野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启示,以期能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该文希望以此浅尝性研究引发中国学者对儿童文学翻译这一边缘性领域的关注,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英 《考试周刊》2011,(58):26-27
本文采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概念,探讨如何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文视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来的美感。视觉意象的翻译,必须满足读者部分的期待视野,才能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但是又必须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引导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角度研究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通过对读者视野期待的分析而寻找译者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翻译,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超出其期待视野的信息,从而使读者扩展原有的期待视野直至形成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相契合。不仅如此,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融合"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绘本阅读教学更多的启示。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探寻有效猜读,呼应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填补文本的"召唤结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8.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段时,需要将自身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所具有的期待视野融合在一起,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了译者从原文至上到读者至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必须针对中西文化的长期碰撞与反复较量所出现的漠视甚至无视美学视野而产生的语文教育的美学光辉逐渐被科技主义、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迷雾所掩藏的状况,打通将语文教育研究与美学研究长期隔离的鸿沟,从而很好地穷究语文教育的"本来样子"。从运动的、辩证的角度看,无论是语文教育的美学理论的贫瘠,还是语文教育的美学实践的困惑,都遮掩不住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中所蕴藏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立体视野这一独特的角度考察林语堂的散文,通过解读林氏散文的生命内涵和其形式上的审美特征,证实了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1.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4,(5):110-111
该文对姚斯和伊赛尔的接受美学进行研究,发掘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理论中的现实价值。通过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翻译实例中,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的反应,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实现"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也是林语堂先生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本文从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标准之一的美学标准来分析,论述了文章的翻译应从意美,形式美,音美三方面着手翻译,从而从美学角度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于德国的接受美学,给西方文论界刮进一股清新之风.它富有启示性地尝试了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的方法,强调读者及其阅读接受对文学研究的意义,突出了读者中心的这一理论范式.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指接受主体先行存在的指向文本的预期结构.将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可让我们重新审视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贽的《水浒传》评点体现了双重的美学接受视野。一是强调小说怨刺功用的儒家美学视野;二是在道家、禅佛和心学影响下,追求童心自然之美的审美视野。这两种美学接受视野的统一,提高了古典小说的社会地位。李贽评本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发展成熟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5.
李贽的《水浒传》评点体现了双重的美学接受视野。一是强调小说怨刺功用的儒家美学视野;二是在道家、禅佛和心学影响下,追求童心自然之美的审美视野。这两种美学接受视野的统一,提高了古典小说的社会地位。李贽评本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发展成熟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翻译流程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读者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未得到应得重视的现状。其次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体分析了读者期待视野对这一类型小说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设备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提升,一些科技新术语也被大量地应用在社会生活之中,尤其是在英语领域。因科技术语具有单一、简明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系统性。针对科技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对文中字和词的比较。因而,本文针对翻译美学视野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未来我国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经常走向两个极端,拘束于原文或完全忽略原文,导致译文失去文学性。譬如林语堂翻译的《行宫》仍然企图忠于原文,其译文失于平淡。世界文学具有超越民族文学的特点。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下,翻译诗歌应该注重文学性和诗性的回归,译文才能生存于世界文字这个更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苟文蓉 《考试周刊》2013,(88):23-25
近年来,“林学”研究不断升温,对林语堂译作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是多数研究者都着眼于翻译策略研究方面,鲜有人关注林氏译作中的美学思想.其实,林语堂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的角度论“美”进行翻译的翻译家,且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基于此,通过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梳理林语堂独特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最终通过对林语堂翻译作品的分析,以其译作中充分展现美学思想的文字为例,向读者展现林氏译作独有的率真表现之美、自然性灵之美和幽默闲适之美.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和英文集大成者,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与理论上都大有成就。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突破,将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去,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崇尚"和而不同"的美学效果,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其经典译作细细品读与分析,结合林语堂翻译观,浅析他翻译活动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