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借助阐释学、诗学、哲学语言学、新历史主义和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观点,作者讨论了翻译中涉及的文本、文化、语言、作者、译者、读者、社会意识形态、权力话语若干问题,指出翻译是一种力场语境的解读、再创。  相似文献   

2.
中医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看,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文化哲学几个方面。深谙中国古代文化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孙乐 《华章》2010,(28)
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但它们的许多基本观点同样可以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译论、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中找到.因此,重要的是找出中西方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本质差异.在关注西方理论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同样宝贵的东西.此外,中西方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则是我们学习、引进上述西方理论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形与神是我国古代一对重要哲学概念,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我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美学家曾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的艺术样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简要考察哲学形神理论的发展脉络,并由此探讨形神理论对文艺审美的切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古代丑学思想进行了简略的论述。从我国古代“丑”的界说和先秦哲学入手,探索我国古代丑学思想的渊源;着重论述了我国古代丑学思想的以丑为丑、以美为丑和以丑为美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言不尽意论是我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命题,它与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言意之辨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哲学、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古代哲学和文学中言和意的关系,并落脚于文学创作。本文认为言不尽意论是在对语言表达功能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言意问题的认识,我国古代对言意关系的认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言以达意论;二是言不尽意论;三是言外之意论。由言以达意、言不尽意到言外之意,既承认了言和意的一致性,又指出了它们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找到了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言意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经过四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诉讼的一些共同原则,以及刑事诉讼原则和民事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形成,跟我国古代的哲学基础、思维模式、客观条件是分不开的。这些古代诉讼原则中仍有值得令人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研究学习理论,建立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学习科学,离不开对我国古代学习理论遗产的开掘、研究、继承和发展;而继承和发展古代的学习理论,离不开对它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中围绕学习问题所提出和涉及的一些观点和命题,构成了古代学习理论的基石和精髓。这些观点和命题,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兹举其要简陈于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超越解脱”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潜在层次进行研究,通过对儒家、道家、道教、佛禅各派所包含的“超越解脱”意识的剖析,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同一的生命归趋倾向,亦即中国古代哲学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放弃对生命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将自我消融到自然世界之中,求得生命本身的愉悦适意和“在此”的永恒性。这与我国古代以看重生命的实在性为轴心的文化氛围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以我国古代哲学为基石,并在我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中孕育、生长,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中医药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它是首部在中国历史上保存非常完整的哲学文化著作,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翻译印刷的数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力图真实反映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在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应从哲学角度对比《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借此来说明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发过程中呈现的多变思想,并通过对比五大类的翻译研究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研究如何使《道德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更为清楚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主要散存于哲人的哲学思想、各种文献典籍以及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中,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生态智慧。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龙璐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01-102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国佛经翻译和古代《圣经》翻译的历史,总结了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对其中的直译现象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宗教翻译中直译现象占主导地位的本质并阐明了直译法在古代欧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全部的古代哲学都可以归结为寻找始基的活动。始基的存在和特点直接影响了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具体地说,在古代哲学中,始基具有不生不灭、万古永恒、无所不包等特点。作为全部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概念,始基的特点决定了古代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追求世界的统一性,二是承认生灭而漠视创造。古代哲学的所有这些特征反映在思维方式上.便是强调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而天人同构、万物一体便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但近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中国无哲学,老子算不上哲学家。本文讨论了老子哲学对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贡献,并将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古代哲学作了比较,从而捍卫了中国哲学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李广欢  李娜 《考试周刊》2013,(95):10-11
佛经翻译历时上千年,所译入中国的佛典、输入中国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佛典、佛教对中国古代哲学、语言、绘画艺术、文学方面的影响入手,强调佛经翻译在中国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无为是道的自然本性.无为思想有丰富的内涵,无为是对顺其自然、无欲、无事、清静的概括.老子政治哲学内容丰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包括君民和谐、愚民为术、反对战争、否定暴政、小国寡民等内容.老子政治哲学是古代治国理论和哲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其思想精华至今仍保持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三个阶段中归化异化的交替和共存的叙迷,旨在找出两种策略背后文化成因,并以此一瞥佛经翻译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早期佛经翻译与西方早期翻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东西方古代翻译方法虽然都经历了由直译到意译再到直译与意译的调和,核心议题都为“信”,但东西方古代译论在思维,译论表述等方面却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丁燕  邢玲 《文教资料》2011,(15):102-103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人们应该持正确的态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精华部分的熏陶.这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为人处世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