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通讯工具,已经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即使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也有相当部分是持“机”一族。这也成为师生矛盾的特殊导火索。拥有手机的中小学生是否可以把手机带到学校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园,是禁还是管?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时有出现。不久前,上海一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论。记者在济南几所中小学中了解到,小学高年级里手机“小贵族”约占一成,而部分重点中学带手机的学生占到1/3多。记者还了解到,“没有手机老土”的观点在中学生中也颇有市场。追求时尚,满足虚荣是中学生买手机的一个动因。采访中,绝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持有手机表示反对。“不提倡学生带手机,也不禁止,但上课时决不允许打开。”某中学教导处一位老师说,现在很多学生拿手机并不是作为通讯工具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群中手机拥有率的增长,手机已经不单单是成年人的交际工具,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甚至把手机带入校园。一时间,校园手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学生为什么带手机上学?学校对此应持什么态度?针对手机在校内使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学校有何对策?4月28日,由本刊和上海电台推出的第11期“中学生论坛”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份“夏之恋”冰淇淋15元,一杯“曼特宁”咖啡20元,一束“天长地久”玫瑰100多元……这些象征着浪漫与温馨的东西,已成为学生中的热卖品。“即使3天不吃饭,也得给女友买束花。”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文化园圃里,“节约”已成了不少学子遗忘的词语。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小学生有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时下,“手机一族”生力军还在不断地增加着。一些校园已经出现至少1/3以上的学生存在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在街头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熟练地玩着手机。手机,这一成年人的沟通工具已逐渐走近青少年的生活。如今,手机…  相似文献   

5.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5B):18-19
随着人群中手机拥有率的增长,手机已经不单单是成年人的交际工具,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甚至把手机带入校园。一时间,校园手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学生为什么带手机上学?学校对此应持什么态度?针对手机在校内使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学校有何对策?4月28日,由本刊和上海电台推出的第11期“中学生论坛”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展开了热烈讨论。[编按]  相似文献   

6.
甄荣  聂敏慧 《家教指南》2004,(11):26-27
“新三件”风靡,买名牌升温,送礼物加码......中小学生高消费之风愈演愈烈。有识之士再次告诫家长———〔资料背景〕2004年8月30日是长沙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许多学生都添了“新三件”:手机、电子词典、MP3。“有空打手机”成了许多学生的口头禅。蔡锷北路一所小学某班六年级有72名学生,其中60%的学生有手机,有的还是带摄像头的。40%的学生有电子辞典。30%的学生有MP3。高消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地涌进了往日宁静的校园。校园高消费面面观吃:放肆买零食。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健康状况的考虑,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营养保健品。除了…  相似文献   

7.
张童 《教育》2007,(9S):42-4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1.62亿,其中4430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光是学生网民就占了36.7%。面对中小学生个人拥有手机数量越来越大的现状,不少学校纷纷制定措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和限制。专家认为,手机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聊天、考试作弊等问题的产生,此类“校园手机族”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事件开学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手机在学校内的使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评析当今,手机是成年人日常生活必备品,但并不是未成年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必需品。学生在校园里更多的应当是听课学习、动笔写字、阅读书籍、户外锻炼、参与艺术活动、动手实验、交流集会等,而不是盯着自己手机,沉浸在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9.
手机消费成为中小学生新的消费项目,由此也出现了由手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学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从整体结果来看,允许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弊远大于利,必须对校园手机进行有效管理.要把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中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注重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做到程序公正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城市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在学生手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他们的通讯工具。也是他们的玩具。“有事给我打手机!”这是现在城市校园里颇为时髦的一句话。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孩子已经占到一定比例。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在寄宿制学校拿手机的中学生比例更高。正因为如此。一些商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发并上市了针对中小学生用户群的儿童专用手机。而老师们对此大都十分苦恼——如果上课时遇到有学生使用手机。老师就是再生气.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批评几旬吧。转眼就忘了;没收了吧.手机又不像书刊和其它玩具。属学生的贵重物品。早晚都得归还;禁用吧。只要学生们调成振动档.将手机往书包或衣兜里一装。老师们还是防不胜防。也许可以这样说。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手机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公害之一。它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虽然目前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占了主流。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家长和学生们还都有其使用手机的“充分”理。那么。中小学生用手机到底应不应该制止呢?  相似文献   

11.
“校园手机”追踪学生方位近来,美国不少学校开始放弃传统的电话,给学生配发有特别功能的手机。校方可以借此时刻了解学生在不在校园内,并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日前,在辛辛那提大学,学校就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手机。在手机的欢迎屏幕上有憨态可掬的熊猫吉祥物图片,深得新生们的喜爱。据统计,这样的“校园手机”日前正在美国兴盛起来,日益挑战着传统的“宿舍电话”的地位。这种学校发放的“校园手机”功能非常强大,学生们不仅可以照常通话,甚至还可以迅速接通学校的服务部门和获取信息。同时,由于这种“校园手机”有…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理念】2021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手机管理的依据。建立在理性认知上的“理性生活”“理性消费”是学校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课以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指导,帮助高中生在认知调整的过程中找到管理手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际     
《教育》2013,(12):15-15
马来西亚:禁止中小学生携智能手机到校 据马来西亚《每日新闻》报道,马来西亚教育部即将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到校,以免影响教学质量。据悉,当局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上学,但大多数学校都基于保障教学质量及减少相关窃案等原因,禁止学生带手机。不过,一些学校及家长一直希望能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具有上网等功能的智能手机。由于赞成与反对者各有立场,马来西亚教育部之前对是否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也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如今的手机都具备上网等功能,让学生带着这些手机到学校,将影响他们的专注力。马来西亚教育部经过审慎评估后,允许中小学生在校内电脑室使用校方提供的器材上网,但不准他们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决定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到校。  相似文献   

14.
01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02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2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公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国际     
《教育》2013,(34):15
马来西亚:禁止中小学生携智能手机到校据马来西亚《每日新闻》报道,马来西亚教育部即将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到校,以免影响教学质量。据悉,当局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上学,但大多数学校都基于保障教学质量及减少相关窃案等原因,禁止学生带手机。不过,一些学校及家长一直希望能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具有上网等功能的智能手机。由于赞成与反对者各有立场,马来西亚教育部之前对是否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也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如今的手机都具备上网等功能,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6.
化雨 《宁夏教育》2010,(12):5-5
山东省将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共同推出“绿色信使”业务,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据了解,“绿色信使”是面向中小学生单独开发的特殊业务,在山东省采用统一的手机号码资源,专门向中小学生群体开放。这一业务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不良网站和信息,定时关闭语音、短信、聊天及娱乐游戏等功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实现有效的信息过滤和必要的功能限制。该业务还将与“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相结合,实现手机选课、成绩查询、教师评价、消息通知等功能,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到食堂吃饭,用手机刷卡;到开水房打水,用手机刷卡;到浴室洗澡,用手机刷卡;到小卖部购物,用手机刷卡;到校园小吃一条街吃小吃,用手机刷卡……这不是想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校园中可以不带钱包,不带各式各样的卡和券,  相似文献   

18.
近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 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 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 禁止带入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校园使用手机所带来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教育管理者的难题。各国采用刚柔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来应对。2009年,日本下发了《关于学校手机使用等通知》,作为学校和教育委员会管理学生手机的基本政策依据。近年来,日本部分学校正在允许将学生个人信息终端带入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尚存着诸多问题,校园意外伤害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据北京市有关卫生部门对近10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的监测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第一死因。有关资料显示结果更是惊人:我国每日至少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意外伤害受伤或者失去生命。继3月26日已被正式设立为中小学牛校园安全日,有关人士进一步呼吁:“应该出台《校园安全法》法规,加强健康安全教育,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免受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