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着特殊意义。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如何对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切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要培养合格的公民,首先就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意义重大,必须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文化、改善公民教育、培植社会土壤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一个人只有通过相应的教育,才能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的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近年来,现代化国家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民主和道德素养、主体和法治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等素质.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中基础和核心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是公民教育的摇篮,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渠道,它贯穿于公民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是促进公民素质提高、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根源。文章运用比较研究视角,对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公民教育观念转型不完善、公民教育研究薄弱、缺乏"本土化"研究视域,实证研究匮乏、研究视角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探析,进而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对策:顺应时势,增强公民教育意识观念、切实提升元公民教育理论研究、重视中小学公民教育"本土化"问题研究、深刻把握全球化、终身教育层面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培养是一项社会工程。如何提高学生以现代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综合素质,发挥学校教育在现代公民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让学校小公民具有社会大意识,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责任。笔者认为,公民素质培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培养重点,在中小学阶段,公民素质培养更应注霹量公民行为的养成和知行合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将高校体育规律性、时代性特点与高校体育的文化与教育、心灵与情感陶冶对个体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化过程相结合,从高校体育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研究高校体育的公民意识教育,实现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完善个体教化,培养合格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一个人只有通过相应的教育,才能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的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近年来,现代化国家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民主和道德素养、主体和法治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等素质。感恩,是人的道德素质中的基础素质;感恩,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是培养健全公民意识、引导正确公民行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公民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合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落实的总称.公民意识教育是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以提高公民身份认同为核心开展的各种活动.公民意识教育与班级制度建设在教育目标和性质等方面契合.从公民意识教育视域开展班级制度建设,应将公民意识融入班级制度的制定、班级制度的具体内容、班级制度的执行和班级制度的落实四个维度中.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公民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公民增强公民意识和能力,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教育一是要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和能力,二是要使公民个体在公民意识的引导下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以体现知行合一.对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就是要通过各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和能力,从而使广大学生努力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下面以中学哲学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本身蕴涵公民教育,小说《项链》一文中就蕴含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素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寻找公民教育孕育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杭州市11所中小学的学生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权利意识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权利意识教育的渴望,但学生的人格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需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忽视权利意识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班级、家庭环境、社区建设等多角度出发,关注公民教育中权利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独立人格、创新精神、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相统一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3.
赵宝锋 《家教世界》2013,(7X):21-22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自身、学校及教师培训机构等方面培养其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等。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公民意识对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成长乃至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梦娟  李进 《考试周刊》2011,(51):218-218
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话题,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它是一个核心问题。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国民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信仰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小学生树立合格的公民意识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更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公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的现代化公民。为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应从建立递进式目标体系、完善衔接性内容体系、实施多元化教育模式及探索多维度考核体系等四个方面实现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构建,并从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及社会实践三个角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是世界教育的主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应该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运用现代公民意识对规范班级管理有着实际的作用,从参与、监督、责任和规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既可以校正眼下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也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陈柯 《农村教育》2005,(4):48-48
公民意识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所表现的对自已、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教育的主旋律要以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的目标应是十分明确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合格和优秀公民。也就是说学校应培养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以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公民。这实际上也构成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从情感与精神教育中挖掘德育因素、从培养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公民上挖掘德育因素、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挖掘德育因素三个方面,阐明如何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进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