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6,(5):39-45
葛浩文英译的《红高粱家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西方读者强烈的反响。他在忠实的原则下敢于大胆变通,译文既保留了原作品的神与韵,又易于西方读者理解与接受。《带灯》为贾平凹的新作,其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与影响性达到新的高度,其翻译研究有助于贾平凹作品更好地对外传播。《红高粱家族》与《带灯》两部作品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前者可以有效地指导后者的翻译。在《红高粱家族》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英译策略的指导下,《带灯》可主要采用直译、意译、编译与省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自译语料进行描述、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实证研究与理论描述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归纳总结西方自译理论。以张爱玲基于《金锁记》的两个自译文本为实证个案,注重对自译语料研究和自译理论构建。从张爱玲的自译个案中总结自译与他译的共性和个性,重新界定自译的定义、性质和评价标准,初步建立了自译类型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3.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分析译书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版本,梳理《测候丛谈》的内容和结构,详述了书中有关气象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其特色,指出《测候丛谈》在我国气象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何凤霞 《考试周刊》2012,(67):14-15
中西方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这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给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包含了典型的东方文化。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哲学观点、文化典故和人物名字的翻译来阐述文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国内《史记》英译研究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统计,从《史记》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词汇英译研究、译本个案研究、译本比较研究、译者研究、译本的文学性研究等七个方面对国内《史记》英译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以展望,以期推进《史记》英译研究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6.
《萤火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歌曲的歌词,未曾收入他任何一部孟加拉语的诗集中。后来,作为短诗被译成英语,介绍到西方。因此,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很难判定。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译诗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吴岩的汉译英本《鸿鹄集》下卷。据译者介绍,下卷译诗又分别选自泰戈尔亲自从孟加拉语译成英语的《诗集》、古普塔的英译本《诗束》和泰戈尔的学生奥罗宾多·博斯的英译本《死亡之翼》等三部诗集,至于《萤火虫》究竟出自于哪部译本,并未注明,这就为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这首诗增加了难度。从诗歌本身的表现形式看,《萤…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英译《水浒传》是译者向西方世界推介及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该译本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但国内对其褒贬不一、誉毁难断的局面并没有被打破。随着翻译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译界有必要对赛译《水浒传》展开积极的探究与定位,以便为经典文献外译研究提供借鉴。事实证明,只有遵循科学的评价原则及满足所需的必要条件,才能全面而公允地定位赛译,促进本领域研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在中国典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直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也有很多名家对其英译进行了尝试。本文通过对《关雎》不同英译文本的对比研究,指出其英译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分析每种译文的利与弊,找寻汉诗英译的标准以及合适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廷栋翻译的《原政》与《译书汇编》上刊载的《政法哲学》译文,内容基本相同,而译文译语则差异甚大。《政法哲学》较有可能是杨廷栋的原译,而《原政》似在杨原译的基础上经过他人润饰文字而成,二者皆为从日文译本《政法哲学》转译之作。日译本《政法哲学》则译自斯宾塞所著之《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的第5部分"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0.
曾玉娇  程林华 《海外英语》2013,(19):162-164
"忠实"是众多译者所追求的翻译目标,也是译本好坏的评价标准。本着让西方人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辜鸿铭的英译《论语》采用了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增译、改译和加注的方法,巧妙引进了诸多西方事物对儒家经典予以阐释。该文从目的论视角分析了辜氏译文的各种翻译策略,总结出其译文是忠实于原文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墨子》蕴藏着丰富的墨家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墨子》典籍外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西方读者对中国墨家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但其间也存在某些不足。作为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墨子》典籍的外译工作,弘扬墨家文化。  相似文献   

12.
《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出版发行,掀起了英语世界国家普通读者对中国武侠小说的热潮。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种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象征的文学作品英译的研究与讨论。本文剖析了这本小说的英译本在西方国家成功出版发行的原因,总结归纳了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以作为我国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坛经》版本众多,目前多数都已译为英文,有的版本甚至出现多个英译本,充分证明这部典籍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思想魅力,已得到西方学者和读者的认可。文章集中探讨《坛经》敦煌系统本中英博本的英译史,涉及铃木大拙的节译、陈荣捷的首译和扬波斯基的复译,三位译者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度,其身份和文化背景迥异,使他们的译本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为中国典籍英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拜伦《赞大海》《去国行》《哀希腊》三诗究竟为谁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翔章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3):38-41,63
苏曼殊编译出版的《拜伦诗选》中收录了《赞大海》(6章)、《去国行,(10章)、《哀希腊》(16章)三诗,苏氏自云此三诗系他所译,文学界.学术界迄今一般仍沿用此说。本文从黄佩自述之可信、黄佩译过拜伦之另诗、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有关论述之旁证、台湾潘重规教授之考证、黄苏二人诗歌创作和译诗的风格及特点之比较等五个方面,考辨论述了上述三诗的真正译者,确认此三诗系黄佩所译,唯其中《赞大海》第五章为章太炎助译。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女作家,然而鲜有读者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位杰出的双语作家和译者,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而且自译了的很多作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在她迁居美国之后花费28年时间几度改写和自译这部作品,期望通过它步入美国文学界的愿望最终因读者的不接受而破灭。基于此,结合自译的发展和中西悲剧叙事探讨《金锁记》译本在西方搁浅原因,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关注自译这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致的史实考察与文本分析,重新发现了周桂笙译文集《新庵谐译初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首先,该书上卷收录的《一千零一夜》与《渔者》两篇译文均译自阿拉伯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且均为首次译成中文。其次,该书下卷收录的15篇译文中至少有11篇译自《格林童话》,且均是首次译为中文。因此,该译者及其作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引入的外国思想、翻译选材、翻译语言三个方面研究了《新青年》与《学衡》的翻译的差异。《新青年》前期通过翻译引入了西方的民主科学、男女平等、易卜生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学衡》通过翻译主要引入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新青年》在翻译选材上侧重现实主义,取材比较广泛,《学衡》翻译侧重古典主义,尤其重视古希腊罗马文化,以西方文学的古典正宗为主。《新青年》翻译用白话文,《学衡》翻译坚持用文言文。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经典《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化的璀璨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不朽名篇。本文通过分析其英译过程,对文学翻译及文言文翻译相关问题做粗浅研究,如现代文转换、文化对等与不可译、增减词等问题,为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巨《昆虫记》中的一篇章《绿色蝈蝈》,课是从由原编译的《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节选来的,译黄亚治。我没见过法原,但以法布尔的学术态度推断,原应当是相当科学严谨的。我在备课中,对照1997年版的《昆虫的故事》编译本,却发现教材选入的译多处让人费解,现择其中三处就教予方家。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