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4年湖北省高考首次实行自主命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及命题所依据的指导思想等与近几年全国卷完全相同,充分体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有变”的原则。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进一步熟悉高考听力试题,提高备考效率,本文试对2004年高考(湖北卷)的听力试题命题特点,2005年高考听力试题的命题走向及听力试题应试对策作一简要探讨。一、试题特点分析2004年“湖北”卷听力试题按照教育部《考试大纲》命题,基本沿用了“二节、三类(即简短对话、较长对话和独白三种类型)、十段”的高考听力框架模式。基于“生活中怎样用,考试就怎样考”…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浙江省文科综合第二次自主命题,在政治学科试题上,命题者坚持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原则,也使得命题更趋于成熟,“稳”指的是试题保持原有风格,试题的结构、数量以及各模块的分值保持相对稳定,难度电与去年大致相当,命题依然紧扣《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一直恪守“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稳”主要是指命题形式和考点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变”则是指命题角度的“变脸”,出现了一些新的命题视角。兹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对各省亮点题型作扫描透视,以引起考生备考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稳中有变”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思想。研究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分析既往试题中“稳”的因素,在“顾后”的同时“瞻前”,有利于分析来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命题的走势,把“稳”和“变”对接起来。关于积累的考查,加大了考试内容的文化含量。【考查内容一】侧重于对经典文化的识记。这几年关于经典文化积累的考试题,大部分是直接默写式或理解性默写式,命题形式简洁,答题指令明确,以填空形式考查对经典文化的识记情况。2005年积累部分的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如山西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非实验区)的积累部分的…  相似文献   

5.
高考试题的命题技巧日趋娴熟,命题水平越来越精准,对中学教学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权威,因而认真、系统地研究高考试题这一“风向标”.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有益的。本文就是针对广东2010—2014年五套高考试卷中涉及到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活动”(以人教版必修三为例)试题的研究,力图从命题特点、命题趋势中找出规律,期望对来年的复习备考给以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依据“教学基本要求”进行高考命题的第二年。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继续坚持了“强调基础,强调能力”的考查要求,试题内容和程度基本上是符合命题原则的。这是试题的优点。但我们认为试题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 一、部分考试内容超出教育部规定的高考范围。教育部颁发的《1985年高考复习范围》中明确规定“试题内容:不超过中学使用统编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高考命题范围将不超出基本要求,……”对照这个命题原则,我们可以发现考卷中有些题目是超出了范围的,如  相似文献   

7.
审读试题是命题工作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的应有之义,审读试题“二维标尺”是命题者命制试题、同行评估试题及跨学科借鉴命题经验的重要方法。审读试题“二维标尺”包含立意和科学性与六个具体指标,它在审读试题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去年第9期刊登了1986年高考命题组写的《关于1986年高考各科命题的说明》,我们认为,此文对高考复习有指导作用,现转载于下(删掉了“俄语”、“日语”两部分).《人民教育》刊登高考命题组的文章时,在文前加了“编者按”,按语中指出高考命题工作是严格遵循国家教委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的.1986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仍然是,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命题原则是,范围不超出中学教学大纲,试题内容的要求不超过中学所用统编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1986年各科试题的主要特点是:一、注重能力的考查.1986年各科试题从易到难、从基本到灵活都有一定的坡度.一些学科试题在难易比例上作了适当调整.一些学科试题增加了灵活性.这次的试题在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试题的覆盖面广.凡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的主要内容,这次各科试题中基本上都得到了反映,还着重考查了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和重点章节.三、试题的难度趋于稳定.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对全国考生的水平开始有一定的了解,试题的难度逐渐趋于稳定.下面,我们刊登部分学科命题组写的说明文章,对命题中如何具体实施国家教委提出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作说明.  相似文献   

9.
金永生 《教学月刊》2004,(10):30-33
近几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为“理综测试”)试题的命题主要体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二是试题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其中生物试题的命题更是体现了求变、求新的特点,试题新颖、灵活、联系实际。现对2000年至2004年的“理综测试”生物  相似文献   

10.
一、试卷的特点及命题理念 今年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与去年高考试卷相比,2005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试题具有“平稳中见新意”的特点,而这些“新意”又体现了命题组老师“渐变中求完善”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1.
近年“考纲”和“考试说明”保持稳定不变,体现连贯性,为高考备考提供了有利条件。“考纲”是高考英语学科试题的命题依据,广西高考英语学科试卷使用的全国高考英语I卷便是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依据“考纲”命题的。综合分析近年高考试题的各种数值和高考质量分析报告,我们可以推测试题的稳定性将会延续。“考纲”与“考试说明”包含了高考命题依据的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文科综合科目试题的命题模式1 998年、1 999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的《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以下简称“保送生测试题”)中 ,尽管绝大多数试题采用“文理综合”形式 ,但手法新颖 ,匠心独运 ,令人耳目一新 ,且试题本身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文科综合科目试题的命题模式由此初见端倪。从试题设计命制的角度观之 ,命题模式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 )全综合类试题。即试题设计命制将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地交叉渗透、综合在一道试题或一个题问之中 ,试题的切入点和题问不侧重、不倾…  相似文献   

13.
“抽样与数据分析”是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数据观念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2022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数学试卷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涉及“抽样与数据分析”知识模块的试题的主要命题特点和设计思路,尝试从考查内容分析、命题特点分析和复习教学建议等方面回顾与赏析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抽样与数据分析”的部分典型试题,展望2023年中考命题趋势,并选编一些模拟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宋贤 《物理教学》2010,(1):58-59,16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体现了能力的考核和对科学素养的关注。在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凸显出“新、活、巧”等特色,本文以“电场类”考题为例,从中可以领略许多别出心裁、耳目一新的新型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命题思路透视]对2006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中“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试题进行综合观照,发现2006年此项内容的命题依然遵循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各省市的试题大多是诗文补写式的传统题型,在此基础上略有创新,注重试题之间内容的统一,着重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兼顾情境的设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与往年相比“亮点”多多。撇开某些地方文科综合卷中史、地、生单独命题不谈,单就试题中思想品德与其他各科的“联姻”这一特点而言,较之于2009年更为明显。由此可见,中考命题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视角越来越独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高考数学已经落下帷幕,与2010年相比,各地试卷中的立体几何试题的命题特点是遵循“两纲”、突出重点、稳中求变、适度创新,文科注重考查基础,理科注重考查思维.分析和研究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命题特点、热点题型和创新试题的命题意图和解法,对做好新一轮立体几何内容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是安徽省第二年自主命题的试题,试题遵循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坚持了“基础与能力并重”、“多点想、少点算”、“在知识的交汇处设计问题”等命题的基本思想,突出表现在“创新”上,逐步形成安徽省命题的地方特色.1总体情况1.1常规与创新2007年安徽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高考数学已经落下帷幕,与2010年相比,各地试卷中的立体几何试题的命题特点是遵循“两纲”、突出重点、稳中求变、适度创新,文科注重考查基础,理科注重考查思维.分析和研究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命题特点、热点题型和创新试题的命题意图和解法,对做好新一轮立体几何内容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全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新一届高三的师生们又在冲击2004年高考的征途中厉兵秣马。然而,针对已经成为历史的200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许许多多的教师以及其他语文工作者还是给予了太多太多的关注,近一段时间投往编辑部的关于200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的几千份稿子便是明证。为了从今年的语文试题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洞察命题者的新思路,分析明年命题的新走向,也为了给来年的高考命题组反应一些广大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从大量来稿中撷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分“献疑篇”、“礼赞篇”、“对比篇”、“启示篇”辑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