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能用其它的方法繁殖吗? 生:是根、茎、叶吗? (学生将老师提前一个多月布置的实验样品摆放在自己课桌两旁。) 师: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有哪些繁殖方法呢? 生:我用大蒜、荸荠、姜、藕、土豆的茎繁殖出了它们各自的后代。 师:哪位同学补充一下,除了地下茎能繁殖后代,还有哪些植物的地上茎也能繁殖后代? 生:今年春夏雨水多,桑树枝成捆的堆着,一节一节  相似文献   

2.
种葱     
我种的葱终于发芽了。几天前,妈妈买来几根葱。我发现葱头还没扔掉,就想自己来种葱,看看会不会发芽。我找来一个空花盆,先放一些干燥的泥土进去,然后又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八册《用根、茎繁殖植物》一课内涵十分丰富。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根、茎繁殖植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扦插栽培植物;三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材料,组织探究 在开始上课时,我先发给学生一  相似文献   

4.
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起始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植物营养繁殖的几种方式———根繁殖、叶繁殖、茎繁殖、地下茎繁殖。课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初步了解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的方式,进而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的?第二部分:学生了解根、茎、叶繁殖的三种方法,初步认识扦插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繁殖方式,亲自动手栽种一株植物,并精心呵护,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通过这样完整的学习和…  相似文献   

5.
学习了《用根、茎繁殖植物》后,学生认识了一些植物的繁殖方法,一位同学问:“四季梅的繁殖方法属哪一种?” 听到这个问题,另一个同学马上告诉他:“四季梅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呀!”  相似文献   

6.
教学《用根、茎繁殖植物》这课,我将学生带进生物园,指导学生用压条法、扦插法繁殖夹竹桃、香石竹、月季、红薯等。课后,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繁殖竞赛。要求各组自己选择一块空地,繁殖10棵菊花,看谁的菊花成活率高。3个星期后,我组织学生汇报竞赛结果,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植物”这一单元主要讲授植物的果实、种子及根、茎的繁殖。教授该单元时,我并没按以往的办法去课课讲授,而是将三课合为一课,少讲授,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本,通过观察实验,联系实际去探索果实的形成,种子的萌发,植物根、茎的繁殖,效果很好。 为使该单元教授成功,首先,我从班干部中选出了三名工作负责的学生,让他们分别担任“花小组”、“种子小组”及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自然》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个课例(人教版《自然》10册15课):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问题,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能用其它的方法繁殖吗芽生:是用根、茎、叶来繁殖吗芽穴学生将老师提前一个多月布置的实验样品摆放在自己课桌两旁。雪师: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有哪些繁殖方法呢芽生:我用大蒜、荸荠、姜、藕、土豆的茎繁殖出了它们各自的后代。师:哪位同学补充一下,除了地下茎能繁殖后代,还有哪些植物的地上茎也能繁殖后代芽生:今年春夏雨水多,桑树枝成捆地堆着,一节一节上都长出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为了解决自然教学中的难题 ,借助电教媒体在自然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其效果比较显著。1 借助摄像机做自然实验1 1 户外观察 ,操作实验针对教学内容需将学生带到室外观察 ,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如象教学《用茎繁殖植物》、《保持水土》等内容 ,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观察、操作 ,可是实际情况不允许 ,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以教学《用茎繁殖植物》一课为例 ,拿桃树枝条做嫁接实验 ,每位学生至少要两根桃树枝条 ,三百多学生 ,就需要六百余根桃树枝条。如果把几种嫁接的形式都做的话 ,需要的材料就更多了。显…  相似文献   

10.
一、上好自然课,必须让学生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在自然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农村优势,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凡是能走出去的一定让学生走出去,凡是能让学生看到的都尽量让学生实地去观察。如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类课时,就把学生带到野外,让他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研究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相同点,  相似文献   

11.
    
记忆中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大概少不了葱吧。我本应是个种植能手的,奶奶是当时的“菜地百事通”,外婆则是一个嗜花如命的“园丁”,只是身体欠佳,又对一些花的气味特别敏感,于是,便只能种那长在花盆中的葱苗儿了。说是种葱,倒不如说看葱比较恰当。因为我所要做的只是早晚将其挪个地方罢了。下种也不难,只要上市场去拎一把葱回来,切去葱茎只留葱根,然后埋入花盆中。跟大多数植物比,葱对养料并不苛求,有充足的光照就成。过了一段时间后,掐下那新生的叶茎让其上餐桌,不久后,留下的葱根仍能生机盎然地抽出新叶。也许你曾置身于山野之中,品味过那田…  相似文献   

12.
我们镇地处半丘陵地区,家家户户有种植甘薯的习惯,用压条方法繁殖的作物也不少。今春我在准备教《用根、茎繁殖植物》时,通过认真考察,决定本课教学尽量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以便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会压条与扦插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3.
菊芋,又名洋姜(或洋芋头)。用地下茎繁殖,地下茎含丰富的淀粉和糖类。可以熟食,也可以作成菜。它的茎较高,花是黄色,很象菊花,秋季盛开,逗人喜爱。 向日葵用种子繁殖,春天播种,秋季收获。在学校或家里种一些向日葵,即可食用,又可美化环境。 在种菊芋和向日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根、茎、叶、花形态相似,但它们之间又有很多区别。菊芋用地下茎繁殖,而向日葵靠种子来繁殖;它们的茎的粗细高矮都不同,菊芋的茎较细,茎高一般在一米左右,而向日葵  相似文献   

14.
我教《种大蒜》一课,拿根蒜苗准备讲大蒜的生长过程时,我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葱!小葱苗!” “真是葱吗?”我端出盆栽的蒜苗,并让学生看清这棵苗是蒜瓣长出来时,再问学生。 “葱!葱!”得到的结论还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观察日记     
9月23日星期五多云今天早上,我找了一根葱来,这根葱长23厘米,宽7毫米。我拿来一个杯子,里面装上300毫升的水,然后,把葱放进水杯中,那根葱笔直地站在水里,一点儿也不动。我期盼着下午会发生什么变化,明天会发生什么……下午回家了,我马上来到水杯前,发现水杯中的水减少了10毫升,这令我很惊讶,怎么半天时间减少了这么多水?原来葱的根会吸收水分。然后,我量了量它的高度,比刚开始长高了2.5厘米,茎长宽了2毫米,真像一个小孩笔直地站在那儿。9月24日星期六晴今天,已经进入观察的第二天了。我走到葱前,葱的茎又长高了。再侧着看,好像是一根绿色的…  相似文献   

16.
任尚峰 《生物学教学》2007,32(11):74-75
在植物主根和主根上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统称为不定根。不定根是许多低等维管植物、单子叶植物、用根状茎和长匐茎繁殖的双子叶植物、水生植物及寄生植物的主要根系。在不定根上也能产生各级大小不定的侧根。它的起源和发育也像侧根一样,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方法:1.用PDA培养基分离葱的内生真菌;2.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3.进行滤纸片抑菌实验。结果:从葱中分离出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1.0cm的高抗菌性菌株有11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4.71%。结论:葱内生真菌具有类似宿主植物葱一样的广泛抗菌性(分离得到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性),但由于宿主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强抗菌性,使分离得到的菌株种属多样性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方法:1.用PDA培养基分离葱的内生真菌;2.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3.进行滤纸片抑菌实验。结果:从葱中分离出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1.0cm的高抗菌性菌株有11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4.71%。结论:葱内生真菌具有类似宿主植物葱一样的广泛抗菌性(分离得到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性),但由于宿主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强抗菌性,使分离得到的菌株种属多样性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一、将师生共同收集的葱、大蒜,白菜、芹菜、菠菜、萝卜、甘薯等带根的植物交给学生,让他们全面观察,从中发现这些植物都有根,由此引入课题。 二、对根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分类,这是第一次分类。分成两类、三类、以至七类的都有。 三、在学生说明理由之后,要求进一步观察根的形状,进行第二次分类。一部份同学把根分成三类:  相似文献   

20.
找两根葱,剪去它们的叶,留下葱白,挤出葱汁,然后用毛笔蘸葱汁在一张白纸上写字,过一会儿,葱汁干了,白纸上看不见字迹。要是把这张白纸放在烛火上烘烤,棕色的字会立即显现出来。 葱汁能使纸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一种类 似透明薄膜一样的物质, 这种物质的燃点比纸低, 往火上一烘烤,它就烧 焦了,所以会显现出棕 色的字迹来。柠檬汁、蒜 汁、洋葱汁及醋等,都有 这种特性,所以也能用 来写密信。用葱汁写密信@学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