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加强成人教育体育意识培养宜宾范师专科学校夏成木一、正确认识体育我国的体育工作经历了一个由一项新兴事业发展到已经初步打开了体育运动新局面的历史阶段,这标志着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兴旺繁荣,我们也开始全面登上世界舞台,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里程。中国体育在改革...  相似文献   

2.
圣灯·钥匙     
很久以前,在西亚的大漠上,有一个叫阿里巴巴的阿拉伯青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打开财富之门的咒语,一句“芝麻开门”包含着多少勇敢、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4.
王建 《中华武术》2021,(1):22-23
中长跑项目是初中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意志薄弱、怕吃苦,觉得路程长,消耗大,训练过程枯燥无趣,对中长跑的抵触心理较强。针对上述情况,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善思、勤思,找到打开困难之门钥匙。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的绿灯正在向我国广阔的农村打开,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回归。建国以来,我国农家子女中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体育名将。生活环境塑造了人,农家子女多适合于力量型、耐力型的运动项目。“中国体育希望在农村”,改革开放为农村体育后各人才注入了活力。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发农村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体育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体制的改革,是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在中国伟大而艰难的改革进程中,体育是率先的,发展亦是最显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适应与协调。中国体育的观念转变,与国际体育运动的主流接轨,在社会发展的大势下,已有了明确的意识。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市场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与其适应的社会文化必然地发生变化,适应也好、走向也好,被动的、主动的,都向其靠拢,所以说中国体育市场化是别无选择。近20年的5次奥运会的发展模式也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问题”的认识视角。“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形象地表述了体育运动与经济生活的密切关系。商业化与电视转播的综合效应,为体育社会化开创了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经济变革对俄罗斯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政治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体育运动也深受影响。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建立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的,通过对经济变革后的俄罗斯的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及体育科研的分析,力求扬长避短,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竞技体育正在缓慢开启运动员归化之门。运动员归化能够在短期快速提升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为中国竞技体育业注入更高水准、更国际化的竞技职业道德和规范。目前中国归化运动员的主要障碍是国籍取得上的“入籍难”以及其所表征的过于保守的立法取向,应在结合代表性的国际体育组织有关归化运动员的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现有的《国籍法》实现运动员归化的制度突围。重点是细化并完善《国籍法》第7条第3款以及《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第6条第3款等条款,同时控制好国内归化运动员的数量,保障归化运动员各方面利益。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近代体育清华大学孙葆洁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西方近代殖民运动及其势力扩张,奥林匹克运动传人了中国,在经历了初期与中国社会文化及其传统体育的激...  相似文献   

10.
抓特色体育赛龙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社会进步是人类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必须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需求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也就越明显。宜昌市通过举办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使龙舟拉力赛这一特色体育,正在成为宜昌“划”向世界的名化品牌,对于提升宜昌的知名度、增强宜昌的吸引力,提高宜昌的城市品位,特别是拉动体育旅游,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认知体育作为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中国人从“兵操”开始认知西方体育,继而在各类学堂中普遍开设“体操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废“兵操”,遂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此举亦波及社会上的各类体育组织,如“精武体操会”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当时的中国人发现,“体操”远不足以涵括体育的全部项目,而仅是其中一课。体育中还应包括足球、篮球之类。这虽然只是一种概念的变化和扩大,但却反映出中国人认知现代体育的一种历史进步。一百年来,中国人几乎一直沿用“体育”的概念至今,用以框定国人认知“体育”的所有范畴,包括体育的项目选择和规定,机…  相似文献   

12.
体育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是一座蕴藏丰富的“金山”,打开这座“金山”的大门,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处理好事业与企业、主业与副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把握体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是新世纪、新千年的开端。这样一个开端对于世界各国以及全人类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象征性的。许多国家以此为契机,勾画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振兴的蓝图。对于中国来讲,它同样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中国走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曲折历程,正式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员。而对于中国体育,2001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被称为“体育年”,继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首次举办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男子足球队的世界杯之旅终于“天堑变…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体育产业属“新兴产业”,经过10几年的风风雨雨,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体育产业管理系统及体育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发展,体育经济开始走向法制化轨道等,进一步表明了我国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本质属性,必将为明天中国产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定能够在新世纪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体育博览》2014,(8):104-105
“不是为我们的软弱,而是为我们的爱情;我们的旅途已到尽头,很快就将一同站在你的面前,求你为我们打开天堂之门。”  相似文献   

16.
一进学校大门,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右边教学大楼的正前方端放着一尊打开的书的雕塑。上面赫然写着“追求学问与人品的同步卓越”十二个大字,它们诠释着新世纪南通中学的育人理念——这是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也成了对老师的要求。体育学科的老师正是以“卓越”为目标,团结协作,努力践行。学校体育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级表彰,学科亦被评为江苏省体育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南通市优秀体育学科。  相似文献   

17.
体育经济的带动性,已令世人瞩目,体育经济在当今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行业”,它所通过奥运会及重大赛事刮起的新兴经济产业旋风风靡世界。重大赛事活动所产生的体育经济的带动性,越来越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经济学家的惊叹。带动体育消费,培育体育竞赛市场、发展体育经济是一个具有当代意识、符合科学发展观潮流的命题,是一种新的体育发展观。加快新世纪体育经济的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当代体育人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体育教育价值的重心也逐渐由“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转变。在生产活动以消耗体力为主的天然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前、中期,体育教育的生产价值、军事价值突出。在生产活动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教育则更加重视对人性的关爱。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应该尽快实现由“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的跨越,以便在知识经济时代寻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体育经济史杂议易剑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有没有体育产业?中国古代和近代有没有体育经济活动?中国体育经济学和体育史学中是否应有体育经济史的地位?这些可以很快作出肯定判断的问题,在如今的中国体育理论界却往往是否定的回答。一、无视...  相似文献   

20.
辨析中国体育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3,24(2):1-4,48
有一种关一吉国体育性质的说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应当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其中产业性是体育的经济属性,社会主义是政治属性,公益性是文化属性。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