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心态不平衡,盲目跟从:讲义气、为缓解家庭困难;一考定胜负的考试制度,对舞弊行为查处不严等是大学生舞弊的原因。为了杜绝考试舞弊,要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大惩戒力度、改革考试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相似文献   

2.
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舞弊现象,无论是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还是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都是值得重视并努力加以克服的不正常现象。对此从考试,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考试舞弊行为的种类、成因等进行分析,探索预防和减少考试舞弊行为发生的方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环境下考试系统的推广,如何有效地防止考生舞弊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不但分析了利用网络舞弊的主要方式,而且以WINDOWS2000网络为平台讨论了如何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构建考试环境,为网上考试系统提供基础例。并辅以实力来说明如何用技术的方法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共同存在的考试舞弊问题,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能把它简单看成是一般的学生违纪行为。必须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公开,公平地选拔或认定每一位考生,为国家提高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5.
刍议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心理、手段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剖析了大学生考试舞弊心理,阐述了大学生考试舞弊手段,提出了考试舞弊的防范对策,从而增强了高等学校防范舞弊能力,进一步确保了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考试舞弊这一现象,文章从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本人这四个视角,对考试舞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提出扼制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有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海宁 《双语学习》2007,(3M):23-24
在我国现阶段,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变量情形下形成的,对个体而言,又是各不相同的。从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考试舞弊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变迁、社会心理、社会竞争、社会风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各级各类考试中的舞弊现象,是吏治腐败在人才选拔任用上的反映。为此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和制止各种舞弊行为,留下了值得重视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考试舞弊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的成长都是有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大学生考试舞弊动机有三类:认知偏差导致的舞弊动机、消极情绪造成的舞弊动机和人格缺陷产生的舞弊动机.这三种舞弊动机的产生根源是各种不良的心态。针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各种动机和心态。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侯爱琴 《考试周刊》2010,(52):10-10
尽管广大高教工作者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依然是禁而不止。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考试舞弊客观预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考试舞弊客观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试舞弊的潜意识在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考生在考场对现场监管等微观环境进行判断,会产生观望、从众、平衡、博弈、侥幸等心理,可能引发舞弊行为。在加强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认识和重视考试舞弊的微观环境动因,针对考生心理加强现场微观环境管理,是有效抑制考试舞弊现象发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舞弊一直是众矢之的,但考试作弊之风却愈演愈烈。本文采用访谈的方法对当前大学生考试舞弊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析,并对抑制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考试舞弊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成为当前国家考试舞弊现状的基本特征,在制度安排上预防舞弊发生,在考试模式上堵塞舞弊漏洞,在操作流程上严防舞弊可能,成为国家亟待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健全国家考试法规体系、创新国家考试管理系统、重构国家考试模式、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改革人才选拔办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舞弊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形象.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有如下的新特征: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将"破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考试管理理念,从而使有舞弊想法的考生不想舞弊、不能舞弊、不敢舞弊,从而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舞弊总是与不良的学习习惯相伴而生的。结合舞弊三角形理论,尝试探析大学生考试舞弊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打破舞弊三角结构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考查方式的变革。变革具体为五个方面:减少期末考试的比重,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减少闭卷考试形式,增加开卷考试形式;减少识记性知识考查;增加应用性的作业;严格考试纪律,重视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升 《考试研究》2014,(4):61-68
在历时1300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始终存在舞弊与防弊的尖锐斗争。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可以分为考前舞弊、考试当中的现场舞弊和考后阅卷录取舞弊三大类。少数违规者的舞弊行径,不仅累及绝大多数清白士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挟持了整个科举考试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今天,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舞弊行为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如高科技化、团伙化、职业化、内外勾结等。治理考试舞弊,需要多管齐下,使考生不想舞弊、不敢舞弊、不能舞弊、不需舞弊。在防范和打击舞弊的同时,还需科学处理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防范舞弊与代价适度的关系、考试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教学双边活动联系的纽带,是督导教学活动、检验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国家教委一直十分重视高校考试工作,近年来,多次发出通知或召开专门会议,要求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抓好考试管理。各高校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灾难性后果。一、舞弊特点1、普遍化。现在考试舞弊已不是某些学生的个体行为,有些班…  相似文献   

18.
预谋性考试舞弊是当今考试舞弊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其事先有一定的计划,舞弊行为比较隐蔽,舞弊手段较为先进,给考试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预谋性考试舞弊的行为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消除考生舞弊的诱因,减弱其行为意向,促进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9.
成人考试舞弊面面观陈直本栏编辑宁杲考试是检验知识、能力,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则是选贤用能的重要依据。我国在成人劳动就业、学历获取和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实行了考试录用和评定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各方面人才的健康成长。但由于考试攸关命运,...  相似文献   

20.
防范考试舞弊行为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对考试舞弊行为适用最严厉的处罚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大学生考试舞弊"混合策略"博弈模型说明,这种对舞弊行为一次性适用最严厉处罚的方式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有效防范舞弊的效果,且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司法风险。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舞弊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模型分析还为高校有效防范学生考试舞弊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