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学科进行人才分类的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那么,如何来评价自己是否是21世纪的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最近提出“十”字型人才的新概念。他把人才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较深入的研究,但他们的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  相似文献   

2.
刘锦 《中国培训》2002,(10):49-49
在当今世界,拥有百科全书那样丰富知识的人才可被一张光盘漂亮地取代,而想成为“高附加值”的人才必须掌握创造“附加值”的关键能力,当今职业技术教育正肩负着培育“高附加值人才胚胎”的重担。 一、关键能力是“高附加值人才”的必备能力 新世纪要求从业人员能把理、工、文、贸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适应技术复合化的要求。技术教育除了应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技能和知识的能力外,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跨专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就是关键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抽象与概括、决策、判断、评估、学习和再学习、科学方法的应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我国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 ,有赖于全民的奋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 ) ,只有当我们的民族性格中熔入了创新精神 ,才会激发出全体人民的潜力 ,大力推进社会的进程。《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业已提出 :“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育全民族的创新精神 ,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那么 ,我们的教育实践应如何开展呢 ?首先 ,我们应准确把握什么是创新 ,消除一些认识上的偏差。马斯洛把创新分为“特殊才能的创…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教育对于人的独立个性的追求与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培育人的独立个性是当代教育的主导价值追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人类获得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历程大致需要经历四个历史阶段,即原始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群体人”阶段,封建农业经济和“人的依赖关系”条件下的“阶级人”阶段,现代工业、市场经济和“物的依赖关系”条件下的“独立的个体人”阶段,未来高度发达社会条件下的“个性自由发展的人”的阶段。根据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的发展规律,当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培养独立的社会活动主体或培养人的独立个性。早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12,(4):57-58
贵阳一中尊奉“勤慎朴实、自强不息”的校训,修身与育人并举,治学与治校齐重。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贵阳一中人围绕“中国灵魂、国际视野、自主发展、求真向善、未来领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将“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入的终身幸福,培育了优秀人才,使贵阳一中精神得以延伸,贵阳一中薪火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过去任何时候相比较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兼具的“T”字型人才,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与众不同敢于出头的“十”字型人才,更需要同时具备坚实“做人”基础的“土”字型人才。而“土”字型人才的培养,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育的方式、理念乃至思想体系都必须随之进行根本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合作学习的引入与发展成为必然。我所任教的职业学校中,数学历来是相当部分学生害怕和难以学好的科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  相似文献   

7.
论自主教育     
上个世纪初 ,教育以培养“标件型”人才为基本特征。2 1世纪的起步 ,是人的“个性化”的全面冲刺 ,创新是新世纪的第一把钥匙。教育是一个民族创新的摇篮 ,2 1世纪的辉煌应该是教育的辉煌 ,“科教兴国”的根本是“教育兴国” ,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为民族的兴旺、人类的前进 ,奉献我们的教育才智。当今时代 ,人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人 ,组织应该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社会应该成为学习社会 ,学习伴随人的终身 ,终身教育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理念 ,而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每一个人需要的生存条件。所以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 ,都不可能完成人生所需基…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十分强调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 ,他指出 :“学校是知识创新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校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 ,近几年 ,我校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可喜的成绩。1996年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大胆提出了“创新教育”课题 ,开始了在农村中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首…  相似文献   

9.
“横断科学”理论、方法是人类思维理论库中精华, 以其审视地学教育思维形成和发展: 地学思维具有逻辑学的天然底蕴、逻辑学是地学人员入门必掌握的基本功, 而非逻辑思维则是下一步地学思维教育必须加强的热点; 正确的“地球观”和“天体人”关系使地学思维与“系统论”一脉相传、息息相关, 地学思维以它的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走上新世纪; 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将成为地学教育思维的新组成, 将给认识地球这个复杂体系提供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阅读提示:“读书无用论”古已有之,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人们对只会空谈的读书人的嘲讽。进入新世纪以来,“读书无用论”似乎又有抬头的趋势,两年前“重庆开县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引发热议。读书究竞有用还是无用?“读书”与“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呢?请看——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定的教育要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培养出符合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来为它服务。江泽民同志指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关键是人才。”[1] “培养同时代潮流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大批人才 ,不断开拓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是关系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际地位的百年大计”。“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大批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就大有希望。”[2 ]1 社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建设是…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由宇宙演化论引申出的人之高贵论,以“诚”为主要范畴和基本观念所构建伦理道德学说,“无欲故静”、“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人身修养论,政事法天、用贤治国的社会政治论及其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今仍有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詹梅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9-143
布迪厄将教育称为一种"符号暴力",在他看来,表面上看似旨在传递知识、培育人才的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保存和再生产社会阶级关系结构的工具。教育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将其秩序保存功能隐藏于文化传递功能之后。教育和社会秩序间这样一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时常让人们陷入二元对立的情境中。布迪厄在其《再生产》一书中,以独特的关系论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教育如何在人们不经意间成为一种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朱天浩 《教书育人》2009,(8):112-11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告诉我们培育、锻造一个合格人才之难。难者,一是人非无情草木,而是万物灵长;二是此“才”非彼“材”,还要“合格”,即符合社会及时代的期望与需要。语文教育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甚高,从稚齿童蒙直至大学必修,把它视为肩负启蒙、识读、修身养性的要务。“大语文”的学科范畴已涉及到整个人文社会科目,故学不好“语文”会被人戏谑“没文化”。  相似文献   

16.
罗然 《绥化学院学报》2001,21(3):149-150
面对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社会知识与信息的集散中心,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显示出其应有的能力,这就要求对馆员展开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人才,来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本论”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人做个真正的人,离开培育人这一点,教育就不存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将培养理念化和理想化的人才作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漠视了个体的独特性。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神圣职责。关于“创新”,笔者认为,它是人的一种综合的创造素质,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它也是人的一种开创性活动,或者说是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过程。所以.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电教内容“局限”论认为“电教不如人教”、“电灌不如人灌”,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应全面提高教师的电教素质,充分利用电教的手段,搞好人才培训教学。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就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了此种能力就能分辨是非真伪,为发展其他能力打下最重要的基础。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营造和优化有利于人才创新、人才培育的学校教育环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我国的教育模式改革上就必须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因此,笔者就知识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的演进提出以下构想:一、“工场型学校”的终结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工场型学校”是近代产业社会的产物,近现代的价值观是“产业主义的价值观”,它旨在推进一切产业化的社会观念,重物质分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