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映华  高婷婷 《教育研究》2021,42(11):96-106
积极的师生关系对实现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高等学校"双维结构"师生关系模型,探究师生关系的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感知整体较为积极;师生关系等研究变量存在区域、学校类型等差异;师生关系受教师支持、教师可接近性预测,并影响学生的专业感知、能力不确定性及专业持续意向,师生关系是整个影响模型的中介变量;专业感知则在师生关系影响学生专业持续意向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在高等学校拓展"生评教"的内涵,在"生评教"中尝试引入师生关系测评;多方式传递与学生课外交流的信号,改变教师可接近性困难的认知误区;进一步改进教学和科研融通机制,以科教融通作为实现教师可接近性的有效方式;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多面性,由专业课程教师的融入重构其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
阐释了教师的幸福感的作用,指出乡村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并提出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知识建构以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寻找教师的幸福感,在业余时间中通过阅读、反思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找到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教师权威在本质上是对学校权威和师生关系的集中体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权威受到了全面的挑战。为顺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师权威内涵的转变成为必然。教师权威产生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养,究其本质是对师生关系及观念变化的重新定位。《教师专业标准》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并对教师权威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具体体现在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主导,学生为本;全面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且行且思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道德需要从教师劳动特性和中国现代性视野两维中观察.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劳动的重要特性在于师生关系的建构,它是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特性;而师生关系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性建构,则教师专业道德就必然是内容空洞而无法确立.如何建构,即师生关系需要何种情感与何种理性,或者说如何实现普遍性的理性规定与个体具体的情感经验的结合,是中国教师专业道德现代性条件下面临的重大问题.师生关系只有实现现代性转型,即实现情感与理性的新型融合,实现各自的升华,教师专业道德方能完成现代塑造.  相似文献   

5.
校园的人文环境包括学校历史、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等,本文试就校园人文环境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找到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因素,从而促进新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艺术类高校师生关系既存在普通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也具备其特殊性,师生关系两极分化是艺术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学生群体、学生个体、教师群体三个方面。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专业指导教师的德育引导作用和信息传递作用,促使专业指导教师肩负专业技能指导和德育的双重重任。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专业知识、技能、伦理构成了对教师行业的基本要求。时下,有关教师专业伦理的探讨却较少,教师职后培养中专业伦理教育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而,教师专业伦理是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本质、教师专业生活的内在诉求;这一素养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及教师教育体系的引导,除了可运用传统的学科教育或开办讲座的方式展开外,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强调的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建立成长型的师生关系。成长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共历共享成长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建构成长型的师生关系需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赖,拓展师生成长的互动层面,建设师生成长的互动环境,丰富师生成长的互动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制定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为:在制定主体上,以教师专业团体为主;在制定体系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制定内容上,以处理师生关系为核心;在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制定对我国具有可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66):186-187
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由来已久,然而在理论及实践研究都硕果累累的表面下,初任教师在教学、专业研讨、师生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却仍然根深蒂固,难以改善。其症结在于,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始终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缺乏的问题。因此,探寻如何在初任教师发展途径中彰显理论教育的实践价值、加强初任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理论应用能力可以促进其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建立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入职引导方案、营造合作型的教师文化、保障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空间可以唤醒初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推动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目标达成中,面对思维活跃的高职学生,师生关系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正确认识、积极课堂情绪的建立、良好学习效果的达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树立美好的教师形象、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开展经常性的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赋权增能:教师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自主权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拥有的自由、自主的权利。需求或兴趣是教师专业自主权发展的内在驱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专业自主权发展的桥梁,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保障。加强我国教师专业自主建设的措施有:改革僵化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切实保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维护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强化教师的专业性特征;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权威性组织,推进教师行业的内部自律。  相似文献   

14.
赵琪 《今日教育》2013,(7):30-3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为专业的“教育者”的过程。校长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巧妙地引领和指导将会使他们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5.
“技术兴趣”对教育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要由“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解放兴趣”主要内容是:解放价值理性;解放专业自由;解放生命力量;解放师生关系。“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乡村教师培训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培训质量提升也遇到了瓶颈。为突破乡村教师培训瓶颈,在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教师培训实践中,以“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三专”理论为指导,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基于“三专”理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建议乡村教师培训团队:要在行动上做表率,自身先践行“三专”理论,要在训前、训中、训后全环节实践“三专”理论,可以通过线上培训扩大“三专”理论的受益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大众的共识,但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成长需要正确的角色定位。正确的社会定位和自我定位,对教师是一种解放,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同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读书和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反思状况,及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在生物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反思扮演着重要角色,进而提出有效利用教学反思促进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教师个人应从信念上重视教学反思,提高专业发展动机,积极发展生物学相关探究能力;学校方面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与学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的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化学教学活动和教学质更产生了制约性。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化学教师人格完善、品格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结构是保证“人才培养模武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成功和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基层电大的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学科知识不扎实,教学及教学管理能力不高,科研能力较低,人格技能不佳筹问题。基层电大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更新观念,积极进取,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有效沟通和交流,宽严相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自己在电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