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说:"我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孩子吸了氧,还说我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我担心他智力低下."小刚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相似文献   

2.
张锐 《教书育人》2006,(6):22-23
前一阶段和一位旧友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谈到单位同事的一个孩子,觉得他能考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真是不可思议,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这个孩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原因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曾经发高烧,医生诊断说,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孩子能活过来,智力上也会有些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但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反应有点迟钝,人们一直也把他当成“傻子”看待。  相似文献   

3.
母与子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个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于是,他回家问母亲:“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同桌和我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母亲不知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比一般人的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5.
咨询热线     
考试不及格就是笨吗?海南省海口市明都电器城的李黎丽问:每当孩子把考试不及格的卷子拿给我的时候,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我真是又恼火又着急,心里抱怨孩子太笨了,甚至产生“由他去吧”的思想。请问孩子真的笨得没办法了吗?答:把考试成绩不好归结为脑子笨,这是极不科学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不也有很多考试不及格的“笨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吗?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不堪造就的“笨蛋”。但母亲不认为他笨,她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后来他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世界发明大王。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  相似文献   

6.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我这一辈子我3岁的时候,有一次弄湿了裤子,向家人讨饶。父亲要打我,妈妈护短说:“你怎么不害臊,他还是个小傻瓜呢……”我12岁的时候,从母亲的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了冰淇淋。母亲拿皮带要打我,爷爷袒护我说:“别打他,他还是个孩子,长大了就知道了……”我30岁的时候,进了工厂做工。生产上出了废品,工厂因为我而没完成生产计划。工会主席替我说情:“他刚来不久,没经验,要带一带……”我40岁的时候,一次与同伴们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满街上都听到我扯着嗓子唱歌。退了休的人向着我:“嗨,年轻…  相似文献   

7.
他们的12岁     
流沙 《家长》2013,(11):42-42
12岁,正是读五、六年级的时候。有这么个男孩,别人都说他“笨”。老师对他的母亲说,孩子的智力可能有问题,他不能消化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但孩子的母亲不这样认为。孩子仍然有大量的玩耍时间,因为孩子的母亲认为,只要孩子觉得快乐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近日出发遇到一位旧友,谈到单位同事的孩子,朋友觉得他能考上学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高烧很厉害,医生诊断后说,孩子要么在第二天早晨“拜拜”,要么活下来,智力上可能也会有些问题。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可能是家长觉得孩子的智力不好,没有对孩子有太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孩子对自己的物品太“大方”怎么办 问:我儿子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个问题让我很困扰:他总是太大方,大方得让我头疼。我经常跟他说:想帮助别人是好事,但是要在自己有余力的时候。他都听,但是做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上星期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班级活动,老师在上面讲完要求后就让孩子自己用剪刀剪。  相似文献   

10.
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几次找到我请求帮助。我建议他们借阅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或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咨询。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母亲又来找我,说希望能让孩子和我见见面,请我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说孩子脑子慢,语学得不好,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6,(3):38-39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很多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喊着“烦得很”、“没意思”,上课时总是说“我对这些没兴趣”。这类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态度,学习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孩子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平时爱发牢骚。一位家长介绍,5岁多的儿子总好说:“你烦不烦啊?”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反映,她的孩子口头语是“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等等,这也是孩子爸爸绎常说的。  相似文献   

12.
生日卡片     
正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初次离家的14岁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  相似文献   

13.
我与小明第一次见面时,他母亲也在场。那时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给孩引门报到注册。。马老师,这孩子的基础很差,又贪玩。真过意不去,给您添了—个“’包袱’。”他母亲深表歉意地说。小明就站在我面前,他显得很拘谨,低着头,不敢正面看我,目光一直盯着地面。“快坐下吧,看得出来,你是个挺好的孩子!只要你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的。”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他母亲拉着我,轻声地说:“您别对他太客气了。”临走时,又一再叮嘱我,对她儿子要严格些。我微笑着点点头。我想,严格,在教育中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作为新教师的我应当追求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14.
韩得学 《甘肃教育》2009,(11):41-41
最近读报,一位母亲成功教子的事例发人深思。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儿子因为智力一般学习很差,而且行为习惯多有挑剔之处,这位母亲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每次她都以自己发现的优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比以前进步了。”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里时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让我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李相云 《今日教育》2007,(11):36-37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总喜欢问关于世界的“哲学”问题:从“是什么、怎么样”一直问到无数个“为什么”。如我的孩子在6岁左右的时候曾问过我这样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的血为什么是红色而不是其他颜色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出差遇到一位老友,闲谈中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友说他同事的一个“傻孩子”,竟能考上清华大学,简直不可思议。这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因病发高烧,医生诊断说,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能活过来,智力上也会有些问题。可孩子还是幸运地活了过来。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这孩子反应是  相似文献   

17.
喻秋萍 《师道》2003,(7):4-5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那是开学的第一天,他是我接待的第一个新生。办完所有的手续后,他母亲欲言又止,我想她大概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我问:“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要求?”“我……老师,我和你说实话,这孩子耳朵不太好使,也说不清楚话。老师能不能照顾一下把他排在前面坐?我知道他太高了,可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能不能让他坐在旁边?”一口气说完这些,她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勇气才说出来。我一下愣住了:聋哑人?我这才想起在报名的整个过程中,这孩子只是安静的呆在一旁,不像其他孩子一样问个不停。正…  相似文献   

18.
20种颜色     
陈瑛 《今日教育》2007,(7):17-17
乐乐是一位特殊的孩子。他智力发展缓慢,虽然有四、五岁了,但只有二、三岁孩子的智力。记得他刚入园的时候满屋子边跑边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为他盛上香喷喷的饭菜,他却视而不见,好不容易喂进去几口,过一会儿故意吐得到处都是;刚刚摆好的活动区,一会儿就被他破坏掉;大家都在愉快地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甸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相似文献   

20.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