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脱硫后携带大量水蒸气的饱和烟气凝结为雾状水滴,经光线的折射或散射作用,湿烟气呈现为白色或灰色,即所谓"白烟"。这种烟囱"冒白烟"现象引起公众对电厂环境保护工作的质疑,认为影响环境感观,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有毒、有害废气,对电厂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群众也提出了治理诉求,环保部门逐步出台相关要求,要求各相关企业对白烟现象进行治理。现有热风烟气三大类型:烟气直接再次加热,烟气加热将脱硫后的烟气由45~55℃加热至70~80℃,该工艺与烟气湿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有关。冷凝,通过冷凝器将烟气温度直接降至47℃,达到消白目的。上表可以看出,按照"冷凝再加热"的技术路线,在环境温度在相同情况下,低温饱和湿烟气无需加热过高就能消除"白烟"现象。  相似文献   

2.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艺补充水量在煤矿环评的生产工艺水平衡中逐渐成为重要一部分,针对普遍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法湿式烟气脱硫(WFGD)工艺耗水量计算方法,得出的WFGD工艺的耗水量,并与燃煤锅炉吨位作比对,估算不同吨位燃煤锅炉的WFGD工艺的补充水量,以快速预估煤矿生产工艺水平衡中的WFGD工艺用水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火电厂烟气脱硫后烟气温度会降低,直接采用低温烟气的湿烟囱运行已成为国内新建或改造烟囱发展趋势,故对火电厂湿烟囱腐蚀性等级界定的量化,制订合理的、清晰的和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范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随着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火电厂的广泛应用,脱硫系统中的结垢问题成为火电厂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叙述了WFGD系统结垢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系统结垢的原因,根据垢的种类及形成机理提出了系统除垢的有效措施。对设计、施工及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叙述小型PLC在重油催化再生器烟气分析系统中的应用。由于催化裂化烟气为含尘气体,容易在受热面上行成松散性积灰,造成原烟气分析系统的一级预处理系统中精过滤器芯片经常挂料堵塞,需要定期人工手动反吹扫,日常维护量大,人为干预时间长,影响分析仪表长周期运行。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在重油催化再生器中烟气分析系统中加入小型PLC控制系统,通过小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对精过滤器自动反吹扫,从而保证分析仪表长周期运行。经过实践证明,加入PLC可编程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0)
对空气源热泵结霜现象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目前空气源热泵除霜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降低空气含湿量除霜的思路,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时的结霜问题,提高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17)
危废焚烧烟气净化脱白是危废焚烧烟气净化的深入,烟气脱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清除因烟气遇冷后产生的小水珠白烟,本文描述了危废焚烧烟气净化脱白的现状及关于几种危废焚烧烟气净化脱白技术,为以后危废焚烧烟气净化脱白设计人员提供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SCR法,即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是指催化剂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反应,从而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这是一种高效率的烟气脱硝方法,常用于锅炉的烟气脱硝系统中,因而是在高粉尘的环境下进行反应的。锅炉烟气温度比较高,通常在脱硝系统之后还会安装空气预热器,以此对锅炉余热进行充分利用,降低烟气温度,提高锅炉的加热效率,同时安装空气预热器也可以使锅炉内空气充足,使燃料燃烧完全,降低能源损耗。本文对SCR法烟气脱硝后空气预热器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解决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锅炉在运行中排放大量高温烟气,这部分烟气中蕴含着丰富的余热资源。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约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20℃,锅炉热效率就降低约1%,因此回收烟气中的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是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减少加热炉燃料耗量最重要的技术措施。烟气余热主要是通过换热器进行回收,用于燃烧空气预热、锅炉给水预热或加热热介质油等,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具体的热回收方案。  相似文献   

10.
锡酸钠工艺生产过程中,因长期累积,造成母液中含砷量严重富集,致使在母液循环使用中造成产品中含砷量超标。文章采用纳米MnO2对二次结晶后锡酸钠母液进行吸附,降低母液中含砷量,以达到循环使用。重点讨论母液与吸附剂的液固比、温度、时间、OH-浓度等因素对降低母液中含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nO2对降低母液中含砷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柔性电极应用于燃煤湿式烟气深度净化技术,高烟气流速下具有气溶胶脱硫率高、无间断在线操作、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可有效解决燃煤电厂"石膏雨"现象,同时对SO3、PM2.5、汞等具有协同控制作用。通过湿式烟气柔性电极烟气深度净化技术工艺设计,重点分析了该技术特点及系统构成,详细阐述了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流程,为形成新的烟气治理技术路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进行了小型水果保鲜仓库测控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采用低温,适湿和气调相结合的保鲜方案,用计算机测控系统对保鲜仓库中各个水果贮藏间的温度,湿度,含氧量,含二氧化碳量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计算机测控系统包含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CAN网络。设计和构建的计算机测控系统经过试运行,达到了各项预定的设计技术指标,完全适合推广应用到贮藏量100T以下的小型水果保鲜仓库。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进行了小型水果保鲜仓库测控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采用低温,适湿和气调相结合的保鲜方案,用计算机测控系统对保鲜仓库中各个水果贮藏间的温度,湿度,含氧量,含二氧化碳量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计算机测控系统包含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CAN网络.设计和构建的计算机测控系统经过试运行,达到了各项预定的设计技术指标,完全适合推广应用到贮藏量100T以下的小型水果保鲜仓库.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管理》2017,(6):7-11
湿法脱硫技术从国外引进后,由于各种原因,烟气换热器(GGH)被取消,造成燃煤湿烟气低空、低温排放,成为中国大面积雾霾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根据对湿法脱硫前后颗粒物变化的研究,脱硫后细颗粒物数量(PM2.5以下)增加400多倍!这些超细颗粒物与湿烟气混在一起,成为雾霾的核心,同时,在排向空中后,与空气中其它不凝气体吸附在一起,形成"团状颗粒物",在静稳和逆温环境下,这些"团状颗粒物"不断累积,很快形成重度雾霾。地方环保部门已经开始对湿法脱硫烟气排放的问题开始采取措施,但如果要迅速消除或减轻雾霾,必须对湿法脱硫烟气排放进行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危险废物焚烧必然产生二噁英的问题,根据二噁英生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焚烧物料组成、烟气温度、活性炭喷射量等因素对二噁英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探讨结果,提出在危险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并讨论了烟气温度、活性炭喷射量的控制要求和条件,提供了实际工程应用中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石膏雨"现象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存在的普遍现象,会对周边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烟气脱硫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石膏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提升用煤品质,加强除雾器选型,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常文慧 《科技风》2014,(8):43-43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梗丝加料机预热时间较长,且生产初期梗丝加料机筒壁温度较低,常常产生筒壁粘料现象,导致梗丝出现湿团,影响产品质量。通过对梗丝加料机热风加热器通风管路改造,减少预热时间和梗丝湿团的产生,提高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梗丝浪费。  相似文献   

18.
贾艳丽 《科技风》2012,(6):52-53
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褐煤振动流化床干燥室烟气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论述了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参数的选择。MATLAB仿真结果表明,用模糊PID控制方式实现的温度调节系统在运行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方面控制性能较佳,而且成本低、实时性好,能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中 《中国科技信息》2014,(11):170-172
目前转炉烟气的净化回收仍有部分工厂采用湿法除尘工艺,缺点是:煤气中显热没有得到利用,耗水电量大,污泥处理工艺复杂,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系统阻力大。论文提出的烟气净化回收新工艺,优点是:回收烟气显热,烟尘干法处理,大量节约用水,可提高转炉煤气的发热值,系统阻力小,节约电能。新工艺流程是转炉烟气经汽化冷却烟道后,温度由1500~1600℃降至~900℃,进入余热锅炉后烟气温度降至180℃,进入布袋除尘器除尘,再进入烟气冷却器冷却后由引风机送入煤气回收系统或放散。  相似文献   

20.
主厂房水轮机层是地下抽水蓄能电站重要的场所之一,水轮机层由于受来自发电机和蜗壳层的湿空气以及本层围护结构壁面影响,有可能发生湿度过高、壁面出现渗水现象。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考虑散湿和不考虑散湿两种工况下水轮机层的温度、湿度分布,同时采用了焓湿图分析水轮机层的环境参数,并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散湿源影响得到空气温度会有所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加。利用焓湿图分析方法的到温度、湿度结果与考虑散湿源的数值模拟工况结果相近,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设计阶段进行水轮机层相对湿度分布预测及设置除湿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