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数学应试教育向数学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数学教师,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学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高师数学教育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数学教材教法课只是这一重要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教材教法课是一门伸好让大、实践性强,和中学数学教学联系密切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使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与数学教育改革同步是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迫切问题,下面就高师数学教材教法深的改革做初步的探讨。一、师范院校教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在如下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l…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高师数学专业培养目标角度,结合现代数学观点探讨了高师数学专业《解析几何》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结合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一定的探讨;联系本地学生实际水平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最后对本课现行大纲基本要求及选用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高师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做法;简析了天津师范大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理论上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各系(专业)均开设关于本专业的中学教材教法课(如中文系开设“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系开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这些中学教材教法课(以下简称教法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师教学领域中教法课体系的改革,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高师教法课体系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园地 ,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学数学教育的水平和方向。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实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供试验用的高中数学教学新大纲的颁布和新教材的试验 ,使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对高师数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使数学教育学课程既发挥其专业特色 ,又不断适应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是一非常严峻的课题。一、数学教育学的课程建设及基本思路(一 )根据数学教育学的课程性质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信息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数学教…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改革刍议王学江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目前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中学教材教法》课程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哪里?有什么出路和办法吗?《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构成。总论以基本原理讲述为主,尚有一些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教学论是我国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一门主要课程,对这门课程的中美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职前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美高师中学数学教学论教材在知识内容、体系结构、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培养、适应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对比研究可以为解决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了数学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本研究选择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前10年我国中学数学课程一些代表性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52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12月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63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有关文件起草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78大纲"(教育部1978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87大纲"(国家教委1987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  相似文献   

9.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斌 《教育探索》2006,(10):77-78
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已经不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推动高师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以便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四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培养合格师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该门课程的讲授者应该研究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一、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和一般规律,是集哲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独立的边缘性学科,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经验性、发展性、操作性的特点。因此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制定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如何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开好第二课堂等。了解中学…  相似文献   

11.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高师数学教育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数学教材教法课又是这一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数学教材教法课是一门伸缩性大、实践性强、和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密切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使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同步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的改革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师数学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启示(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对我国高师数学教育课程的建议 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为毕业生作为未来中学教师所需的较为广博的综合性文化知识而设置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二是数学专业课程,也就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三是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是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技能,学校会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教学与研究。一直认真思考和探索现代数学对中学数学教学及研究的指导作用,“关系映射反演”及其应用正是作者试图用现代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处理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尝试。一、关系映射反演法关系(R)映射(M)反演(I)缩写成RMI。RMI法在现代数学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数学家徐利治先生将它推向框图化阶段,使RMI的思想方法达到更加优美完善的境地。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教材及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大纲中都有RMI法的介绍。关系映射反演法是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一种较…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月刊》是面向中学数学教学的普及性学术期刊。她以研究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为主 ,介绍和交流数学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新经验 ,辟有数学教育、教材教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研究、数学应用、一题一议、解题方法、复习之友、正误辨析、竞赛之窗、集锦、学生习作、国内外试题选登等栏目。文章短小精悍 ,既刊载名家优作 ,又扶持新人新作。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又有广泛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高师院校师生、中学生及数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中学数学月刊》是中学数学教学核心期刊 ,是国内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当今高师院校"教学建模"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必须从教材、教法,学生建模 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并对具有高师特色的数学建模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师专数学专业中教法课程研究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李善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教法课程包括:教材教法总论、初等代数研究和初等几何研究等内容。其目的:“使学生明确初中数学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规律,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掌握初中数学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开设《中学数学方法论》课程的意义1.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高师本科数学系的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的数学师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中学数学教师,在校学生应切实学好两类课程(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一是高等数学;二是初等数学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中学数学教师来说是必备的,非常重要,而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初等数学,所以,也应学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类课程是高师数学系中具有师范性的重要课程。师范院校要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强调和重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更应根据时代与学科的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在师范生教学观念的形成、教师的示范、心理学依据、注重实践、考试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简称《数学教法》)是师专数学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数学教教育专业课。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基本规律和日常工作:初步获得分析和处理中学数学教材采用相应教法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仅略谈我近年来在该课教学中为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所作的一些改进和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逐步实施,原有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数学研究》课程已经不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了推动高师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以便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中学数学研究》课程应作如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体现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调整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