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晓威的《L型转弯》《勾引家日记》两部小说集题材广泛,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还是从城市到农村都有精彩的写作.在这些作品中,于晓威透过生活的表象,凝入沉重的思索.于晓威用他的创作实绩,展现着辽宁文学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于晓威的长篇小说《我在你身边》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爱情的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现代化社会使道德与约束、坚守与稳定、人格与自我等一贯为我们所认可的范畴变得陈旧、过时,而完全的灵活、变通等所谓新的生活准则也并未能使人走上幸福之路。人何去何从?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和人的矛盾困惑进行了真实、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多少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于心,感动至今。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4.
从《星球大战》到《黑客帝国》,从《高达》到《变形金刚》,从儿时的塑料玩具到现在的网络游戏,机器人的终极梦想,始终陪伴我们成长。特别是那些热爱科幻故事的翩翩少年,即使成年之后,依然会时常回味1980年代的《终结者》,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崔云 《语文学习》2010,(6):68-70
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从《世说新语》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从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她都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心地去读。她把读书当成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6.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的主人公——牡丽娘形象的分析研究。笔者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将杜丽娘的性格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从《训女》到《惊梦》为止的爱情的萌动时期:从《寻梦》到《闹殇》所显示的自我毁灭时期;以及从《旅寄》到《回生》的追求时期和从《婚走》到《圆驾》斗争时期,并通过对这四个阶段杜丽娘性格的变化发展来分析杜丽娘的形象及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本课为湘版《科学》教材六年级《宇宙探索》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太阳与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和《宇宙畅想曲》四课组成。从知识层次上看,是从太阳到太阳系再到宇宙,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探究的难度来看,从观察太阳、金星,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义理宏深。从《三字经》、《弟子规》到《增广贤文》,从《中庸》、《论语》到《大学》,从“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上承《国语》、《左传》,下启司马迁的《史记》,内容是纵横家的自我表现,故而从人物的粉墨登场到建功立业,从举手投足的细枝末节到文采飞扬的长篇大论,从外在的神态变化到隐秘的内心独白,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作者都有精心的安排,从而使《战国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写人从自然到自觉过渡的桥梁.是纵横家的自我表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人从自然到自觉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综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常识性课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课文内容丰富,从动植物知识,到天文地理,再到现代科技,几乎无所不包;文体多样,从儿歌童话,到科普小品,再到比较典型的说明文,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从低年级的《比尾巴》《我是什么》,到中年级的《花钟》《呼风唤雨的世纪》,再到高年级的《新型玻璃》《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2.
刘开松 《现代语文》2011,(4):117-118
学生们已经学过不少诗词,从李白的《静夜思》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从臧克家的《有的人》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数不胜数。到了高中,适逢课改,更是接触了大量诗歌。  相似文献   

13.
毫不隐讳地说,我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哈迷",从《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到《阿兹卡班的囚徒》到《凤凰社》到最后的《哈里·波特和死圣》,从我5岁起,妈妈读给我听,到我自己怀着  相似文献   

14.
荒岛小说这一题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基本遵循了人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和回归社会的情节模式。《鲁滨孙漂流记》、《蝇王》和《昨日之岛》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充分表现出荒岛小说在空间意义、欲望表征以及终极指向三个方面哲学意义的流变。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昂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到《蝇王》对这一精神的摧毁,再到《昨日之岛》中温和的反思性重建,展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一元到多元,从"务实"到"务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追溯美剧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大概要回看上世纪80年代的荧屏。从《加里森敢死队》遮遮掩掩地示人到《成长的烦恼》热播至今,从《老友记》引发的新美剧风暴到《CSI》、《绝望的主妇》及至《越狱》等以season为容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到《楚辞》、《古诗十九首》,再到汉魏六朝,从“诗言志”到“吟咏情性”,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再到诗人群体出现,诗歌的发展逐渐由外到内,由关注社会生活到个人的内心世界。从文学主体到文本到鉴赏主体,情感性一步步被关注、强化,到最后占主导地位,都标明了文学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学生的精神食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时下,各类儿童读物在图书市场中铺天盖地地呈现,从经典的《三字经》到《杨红缨校园文学系列》、从法布尔的《昆虫记》到《虹猫蓝兔七侠传》……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由于 写作时间相差几年,作者的思想变迁与艺术技巧的提高,必然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从《狂 人日记》到《长明灯》,从《孔乙己》到《伤逝》,从《故乡》到《离婚》的对比中可见 一 斑。《呐喊》和《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表现在鲜明的革命现实主义特色和高度成熟 的艺术上。  相似文献   

19.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一篇文章的篇名。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将此篇名改为《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笔者认为,不论是《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抑或是《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其说法均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语文导报》刊载崔富章同志的《〈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质疑》一文,对《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许多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崔文认为《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好些提法值得商榷。《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认为“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是甲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