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报纸和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X哥"、"X姐"格式的新词语,本文通过对汉语新词语编年本2009~2012中收录的71个"微X"格式新词语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其发展脉络、语义特征及"X"的性质特征。本文还从语言内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和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2.
程佳  何伟 《文教资料》2013,(5):22-24
近几年来,在报纸和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微X"格式的新词语。本文通过对汉语新词语编年本2008—2012中收录的118个"微X"格式新词语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其分类、发展脉络及特点,还从社会原因和语言经济原则两方面分析了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3.
"管他X不X"格式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管他X不X"是由"不管X不X"虚化而来的。从形式、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该格式进行考察,发现其表现形式更加自由多变,表达含义更加丰富,语用效果上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4.
"如此X"式标题语主要与某些负面的新闻报道相联系,格式中"X"具有[-常规]的语义特征,整个格式除了对"X"或与"X"有关的某一行为活动进行客观陈述外,还带有对"X"强烈的贬抑评价色彩。这种贬抑色彩承袭于"如此X"最初出现的语言环境。对标题语中"如此X"格式相关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新闻编辑者合理地创作标题,避免"文不对题"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直观地折射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与新问题。其中,"被时代"的来临,表达的是人们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加而无可奈何接受的现实处境,体现了对话语权弱势一方的同情,引起广大人民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被X"在组成结构、含义方面与传统的"被"字句之间的异同,并简要介绍了其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6.
试析“X就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具体的例句出发,分析能够进入“X就X”格式词语的特点,讨论“X就X”格式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及其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网络交际以其自由无限虚拟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言追求标新立异、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的特点。随着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的特别调查活动的展开,网络语"神X"格式开始走红。本文以一些常用的"神X"格式短语为例分析了该类短语的语用意义,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语言现象"X体"在网络上流行开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X体"类新词,如凡客体、淘宝体、TVB体、甄嬛体、梨花体、蓝精灵体等。本文就以"X体"类新词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构成、语义类型、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X体"类新词在构成上以"2+1"这种双音节语素加类后缀的格式为构成新词的主要形式,其中,"X体"类新词中的"体"有词缀化倾向,这种类词缀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法。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看,"X体"类新词多用来表达人们的负面情感。  相似文献   

9.
说“X迷”     
近年来,借助于多元的传媒手段,以"X迷"为代表的一类新词语以其独特的方式产生和传播着,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拟从"X迷"的语义、结构特点、"迷"的类词缀化趋向等几方面来对"X迷"这一新词语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X以来"和"X以降"是现代汉语中的近义格式,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拟从语义特征、介词搭配、"X"的时间性质、以及"X"构成成分等四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黄静 《文教资料》2011,(36):119-121
“X得不能再X”这一格式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但相关研究很少。“x得不能再x”结构中X多为形容词,且都为原型的性质形容词,这个结构常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也可做补语。“X得不能再X”结构的意义并不能单纯由其组成成分叠加而成.它是一个构式,表达了“X到极点了”的意思。从信息论的角度而言.“X得不能再X”格式是一个超预期信息结构式。  相似文献   

12.
"X男""X女"构成的新词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量涌现.相对于已经成为基本词汇的词语,这些新词语在语义和构词上都呈现出同中有变、日趋多元的特点.在语言的流通使用中,这些新词语既有相伴相生性,又能不断升级引发更多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再+X+不过”格式中的“X”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再+X+不过”格式的句法和语义进行了探讨。从音节特征看,“X”主要是单双音节、多音节;从范畴特征看,“X”主要是形容词、心理动词,且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从句法特征来看,“再+X+不过”主要作谓语和定语,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不多。“再+X+不过”的语义特征有三方面:陈述性、倾向主观性、极值描写性。  相似文献   

14.
"X女"族新词语语源有新造词、新借词、传统词的新含义、方言词的吸收等情况,其中新造词与新借词的现象最突出。新借词中日语借词占很大比重。"X女"族新词语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X女"族固有词语比较,X的音节数量更自由,形式更多样,有很多新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新词语语义更丰富,这一词语模有了更高的能产性。"X女"族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在语用上是一种"从众心理",也使"女"有了缀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新兴族词"X男/X女"具有描述性、理据性、能产性等特点。可以从类推、潜词显化、认知等角度解释其产生机制。该结构具有时代性、社群性、个性化突出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随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补充,有些新词语甚至呈现一种成群的态势,从而产生了新词族。本文选取"X男"和"X女"新词族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微 《邯郸师专学报》2011,(1):95-98,104
现代汉语中有三类"别X着"祈使句,"别X着3"祈使句在X、"着3"的句法性质、语义特征以及"别X着3"祈使句的语用功能等方面具有自己突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19.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由"X+女郎"产生的一系列新词语,本文主要从其造词理据和语义特征的衍变进行分析,认为特征型、借用型和修辞型是其主要的造词理据。由于语义的关联,"X"语义的不断泛化,同时也直接引起了"女郎"语义特征的不断衍变。这种关联性的语义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