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是将来的时间,在没有来到之前有无限种可能性发生。这一点,霍金的多元宇宙论已经证明了。还有,如果按照“世界线”的说法,这世间万物的整个历史都是已经决定的,那么这个世界不就只有一种结局了吗?不对!比如到了世界末日(假设,谁都不希望有那一天),有个狂人想用人造黑洞吞掉  相似文献   

2.
行行 《世界发明》2007,(7):10-14
人力有穷尽,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说越来越热的天气。不过虽然在地球变暖这一问题上作为单体的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至少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改变一下身边的温度。哦?你是在说这已经是老调重弹了?空调早800年就发明了?  相似文献   

3.
“基因”,一个熟悉的名字,却是一片陌生的领域。科学家现在还在这片未知的土地上开垦,希望能早日收获丰硕的成果。据说,音乐和数学天才的成就,都是基因排错了的结果。人的基因谱好像一本4万字的书,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书中一个约20字的句子被颠倒印刷。那么,基因究竟决定了什么,又是怎样控制和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和行为呢?下面是最近一段时期内,世界科学家在基因领域里研究的最新成就,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管中窥豹”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 什么叫高速公路?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成都到重庆就有高速公路,原来坐火车要8个小时,现在高速公路4小时就到了。信息也不是什么新名词,这些年各种媒介,如报刊、科普书籍都提到信息。信息在现代社会当然非常重要。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意思呢?高速公路跑汽车,信息高速公路是传信息的,这个路就是线。原来是电话线、电报线,多是金属的,现在走信息的通道主要是光缆。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一些科学家担心: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超越人类的智慧,甚至会反过来控制或毁灭人类。对这一灾难性的预测来自一群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人",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国的"科技狂人"伊隆·马斯克。甚至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时间点——"奇点"已经逼近,很可能就在十几年后。这一切真的会发生吗?人类面临的危险:机器人比人类还聪明什么样的机器人才是有危险的人工智能?英国密码专家、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6.
在量子世界中,要准确地知道一个电子的状态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要试图对某一个电子进行观察,必须让一个光子击中它并且反弹回来,但当光子击中此电子后,电子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电子的状态真的测不出吗?“世界线”理论推测:一个粒子在时空中行驶的路径,即“世界线”,在它形成时就已经安排好。我认为,当我们知道一个物体某“时间点”的状态,加上一些相关信息,便可准确推测出它过去、未来的状态。举个例子,扔出一个球,球未落地,但我们可以测量出球在空中的最高点,运用抛物线方程,知道抛球力度、万有引力、空气阻力、惯性等信息便可以准确…  相似文献   

7.
“过去”给了我们知识和经验,“现在”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力量;“过去”和“现在”加在一起使我们能够描绘未来的蓝图。许多人认为未来是无法预测的,但事实上我们大家都在预测未来。我们对许多事情都早早地做出计划和安排,同时还希望别人也这样做。例如,我们要求医生告诉我们还要过多久才能病愈上班;我们要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是由基因决定的。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  相似文献   

9.
卵生人计划     
这是3005年9月27日。我在世界科学论坛第100次会上作完“卵生人计划”报告后,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下面是我与媒体记者的一段对话,我希望我的计划能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问:什么是卵生人计划? 答:卵生人计划,就是将人类的繁殖方式由原来的胎生改为卵生。也就是说未来的婴儿将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而是从蛋壳里孵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玛西妮博士等一行,于1986年11月间,与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会领导人就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拟在中国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进行了商谈。玛西妮博士表示,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热切希望于1988年在中国举行国际学术讨论会,认为这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中国未来研究会欢迎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组织世界各国未来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来中国举办这样的学术讨论会,并转达了中国科协支持和原则同意在中国召开这次会议。计划举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发展的未来”。从文化、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发展的未来。着重研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也讨论发达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在上述主题下,分下列四个专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是有计划地进行的。然而,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要制订一个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计划远不是像我们当初所想像的那样容易。在这方面我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是预测问题。众所周知,生产计划是预先安排好的。明年的计划是在今年制订的。但是,明年的社会需要到底有多大?明年的生产能力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年就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制订出一个像样的计划,到了明年就会出麻烦。因此,能否准确地预测明年的需要和生产能力,就是计划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五月,一个绚丽的季节;五月,青春的气息正在涌动;五月,我们对未来的热情正在蔓延。 在这复杂多变的时代,世界局势继续紧张着,各国军事家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新型武器,那些“杀伤力惊人的超炫武器”虽然能震惊人们的视野,但希望不要有真正用到的那一天;气候的反常使得人们对环境污染有了更多思考,新的一项研究表明,“火焰烯醇或许能缓解污染”;在新能源的推动下,各种“电动交通工具占领海陆空”……每个创意都洋溢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幢憬。  相似文献   

13.
纯真年代     
《世界发明》2004,26(12):56-57
孩童的世界有多少纯真,成人的世界就有多少谎言。也许这就是我们不愿意长大的原因,也许这就是我们成人后还喜欢充满稚趣东西的理由。我想孩子带给我们最大的鼓舞就是希望,一种能推动我们前进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人类常常为永远滚滚向前的时间而困惑,为什么打碎了的杯子不能复原,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为什么生命从诞生开始就不可避免要走向灭亡?为什么过去已不可改变,未来却一片空白?其实,这一切都是可能的,现代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时间是对称的,当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目前所经历的一切将会反转过来再经历一遍。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走向人类文明的第三个千年期,未来世界对着每一个人招手,把握并理解未来世界的特征,对每个将要跨入21世纪大门的现代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未来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她有哪些有别于当今世界的特点,这是世界各国未来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们力图探索的课题。美国学者威廉·怀特、阿尔温·托夫勒、约翰·奈斯比特等曾先后发表了《组织的人》(1956年)、《未来的冲击》(1970年)、《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面》(1982年)等影响广泛,新闻敏感性强,能把握时代脉络的力作,对未来世界进行了预言和描述。“罗马俱乐部”的专家学者们也曾就经济社会环境的联系与发展提出过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对世界的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提出了各  相似文献   

16.
调查目的“洗呀洗呀洗澡澡,宝宝金水少不了,没有蚊子没虫咬”。这首广告歌许多同学或许都耳熟能详。但广告中的产品是靠什么让蚊不叮虫不咬的呢?其所含驱蚊成分对我们人体是否安全可靠?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科技小组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研究。通过多次的讨论,我们决定从了解“为什么蚊子能紧随人并叮咬人”这一问题入手。因为只要能了解蚊子的正趋向,就能吸引蚊子然后用电网电死或用什么东西粘住它。于是我们开始了探究的第一步,查找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小蚊子的危害,不但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昆虫,甚至超过了原子弹。当年美国越南…  相似文献   

17.
一小袋胜利油菜种子 1956年,省农业厅工作组的同志,给我们新江大队带来一小袋胜利油菜种子,说这种油菜每亩能收一百多斤菜籽,建议各队试种,有的干部你推我让的,谁也不愿意种。后来,不知是哪个说了一句:“你们小组爱钻,这是个好机会呀!”我们早就心痒痒了,心想,党叫我们搞技术革命,连这点油菜都不敢种,还谈什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呢?听见有人这么一说,一个组员忙把口袋往怀里一拖,说:“这么好的种子你们不种,我们来种!”我们把种子带回宫家湾生产队,征得群众和队干部的同意,在红旗坝试种了10亩。虽然当时经验不多,这10亩油菜平均亩产只达到95斤,但已经比当地甜油菜增  相似文献   

18.
“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人们对电视的“移动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那么,什么是移动电视?其如火如荼的发展,“魅力”如何?什么因素会影响它的发展,“困境”是什么?它的成长与广电的未来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方面面的关注。本文从多个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此抛砖引玉,希望“移动电视”能为广播电视行业在未来多媒体运营服务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雷珊 《内江科技》2014,(2):146-146
<正>在2001年出产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人主人公大卫由于被植入情感程序,拥有了人类的感情,导致后来的人类和机器人都不接纳他,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导演为获得更大利益臆想出来的虚幻剧情,不过就在最近,IBM新研发出来的电脑芯片,能像人类一样感知思考,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会否真的有感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们声称,电脑即将进入一  相似文献   

20.
1781年康德在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写了这本书的一个“普及本”:《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开宗明义,他提出了“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问题”——当然,其时“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还不是辩证法的相对概念。他问:“如果它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得到满足?不管是证明我们自己的有知也罢,或者无知也罢,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所谓科学的性质,因为我们再也不能更久地停留在目前这种状况上了。其他一切科学都不停在发展,而偏偏自命为智慧化身、人人都来求教的这门学问却老是原地踏步,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同时,它的追随者们已经东零西散,自信有足够的能力在其他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