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农保”实施背景下商业保险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保基金增值保值压力日益增大,商业养老保险如何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新农保"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理论探讨,指出我国应将当前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农民个人和商业保险公司三者的共同作用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是顺利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深入探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澄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与相关制度的关系,科学定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基本功能是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必要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养老保障是基础,农村社区养老保险是过渡,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是方向”的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最后论述了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向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08,(9):215-21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西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体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是解决了“未来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互济性差,管理水平低,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土地的保障功能也在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很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继续发挥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作用以及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为农民提供多层次的养料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土地的保障功能也在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很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继续发挥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作用以及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为农民提供多层次的养料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非缴费性的老年津贴--农村养老保障的一个选择性方案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民收入低且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加之政府和集体缴费主体的缺位,造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已证明,在农村开展养老保险还不具备条件。本文提出的建议是,从社会保险退回社会救助,以非缴费性的老年津贴方案代替现行的以缴费为资格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从阐述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和研究了加强城阳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施行20年以来,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仍主要依靠于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以及集体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大量农村老人不能得到妥善照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高峰的到来以及传统养老模式的不断弱化,农村养老问题将会更加严重甚至恶化。在目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加速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性质及属性,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新定位。本文认为,现行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基础的整合,可以作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整合的方式就是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变成"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组合",从而将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离成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就是由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周俊  罗华林 《学会》2010,(3):20-26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的试点推行,揭开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新篇章,由此也产生了对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种种疑惑与争辩,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矛盾或是共融?本文在分析和思考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试图对此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下滑,成为制约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逐步完善。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预测2010-2053年中国农村人口、财政收入、新农保覆盖率、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以及最低缴费标准等数据,对中央、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分别占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做出仿真测算。发现总体来看,2010-2053年间,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可以负担得起新农保的财政补助。根据可持续性评估,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保险的三大险种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医疗保险是保障范围最广、保险内容最多以及运行机制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障项目。虽然各国医疗保险制度有所不同、形式多样,但政府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以弥补市场缺陷。本文论述了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目标,分析了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养老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兼与商业寿险道德风险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风险成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率的重要致因。与商业寿险道德风险相比,社会养老保险道德风险发生机制更加复杂,表现更具隐蔽性,对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具有更高的要求,规避社会养老保险道德风险应当成为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骆正清  陈周燕  陆安 《预测》2010,29(2):42-46
本文运用人口预测模型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对未来我国人口状况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进行了预测;变动相关人口因素,测算人口因素变动下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收支情况,得出相关人口因素如何影响基本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结论.结果表明: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讲,育龄妇女分年龄生育率的上升、职工的起始工作年龄的提高、退休年龄的提高、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增加或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减少均有利于基金收支平衡.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讲,职工死亡概率的降低不利于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实现;职工的退休年龄越高,职工从养老保险制度获益越大,个人账户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8.
罗想平 《大众科技》2013,(12):227-229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并且,这种状况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得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出现支付危机可能,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是近十年内国家应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就社会养老基金缺口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治峰 《科教文汇》2011,(31):172-173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该制度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存在着资金短缺、制度不适诸多困境,其应有的制度功效无法有效释放。创新社保宣传方式、推动社保立法以及完善现行养老保障制度成为破解这些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