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个人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蒋梦麟坚持个人本位、素质中心、文化中心以及经济中心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有力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社会本位、政治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于当前我国新教育价值观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梦麟创建了个性教育的理论大厦,强调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同时也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蒋梦麟坚持学术本位的教育救国观,但是,这种学术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和道德文化,而是现代科技文化,尤其强调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坚持经济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期中产生的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并不否认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可促使二者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既提倡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又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现实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表现出五大特点:一是价值观的正负极向性表现突出;二是价值观多元化趋向突出;三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调和性突出;四是个体人格价值观的非同一性突出;五是价值观的类别差异性突出.为此,必须坚持价值观教育的整合一元导向;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创造价值观教育的立体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为主流,这种认识存在着缺失。从关注生命、关注自然的角度出发,需对教育的价值作重新的审视。“生态价值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与提升,教育活动以此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人们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两种教育价值观各执一说,相互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人手,进而分析两种教育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美国大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个人、知识和社会在高等教育价值中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价值观大致分为个人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视角有选择性地分析美国的大学理念,可以加深对大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倒置、理想与现实矛盾、对他人与自己要求标准不一等,本文对此提出有效教育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基本内涵是个人尊严、个人自由、个人平等以及个人奋斗。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之下,美国形成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该教育价值观之下,美国培养出最具创造性的个人并由此而推进其经济与科技文化的飞跃。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教育价值观理应适当地向个人本位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和释放。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观的视角来看,人们对大学的认识和评价主要还是关注大学对个人、知识和社会的价值.相应的,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即个人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知识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社会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西方大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大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概念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反映的不是教育本身的属性,而是这种属性与人的社会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导致不同的教育价值观_高等教育价值观是指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或意识中的反映。它是人们对高教价值功能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也是对高教客观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以高教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社会作为划分标准,形成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两种价值观。二、高等教育的两种价值观高等教育究竟是为了满…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高职生的价值观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高职生价值观的演变呈现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回归现实主义、价值取向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价值评价由精神化向功利化倾斜的特点;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学生自身修养的状况是引起高职生价值观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集中体现了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在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第一、在价值取舍的坐标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发展,由过去的重整体轻个人向注重自我发展。 第二、在价值评价的标准上,由“传统”的标准向融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标准发展。在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建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邓小平的价值观思想充分体现了注重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既尊重个人价值又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视域整合,是建构当代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变化而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价值核心由群体本位向个人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变迁,价值目标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性变迁.影响价值现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变化,意识形态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文化与社会思潮,高校改革与个体心理因素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抓住以主导价值统领主体价值和主流价值:确定恰当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影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课程选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地方高校多以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情感体验、人格尊严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建立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8.
对个人本位目的论和社会本位目的论两种教育价值观,不同流派的教育思想家长期以来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影响深远。教育目的的价值应尽最大可能使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趋向一致,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现实条件下达到完美的融合。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和偏移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缺失及其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迷失、个人主义的泛滥和重才轻德的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缺失的成因分析,从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载体、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主体性教育讨论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构。主体性教育的讨论,围绕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转变为更加重视个体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化、和谐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