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称为“乐府双璧”。本诗的语言虽然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其中有的词语的用法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主题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是汉乐府民歌中一首体制宏伟、文情并茂的叙事长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以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为题材,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精彩的诗篇之一,对它的理解也同样要“知”、“论世”。本文从新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的四个问题作了进一步阐发:第一,劝戒的主题;第二,浪漫的构思;第三,铺陈的手法;第四,质朴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不少学者专家的许多文章的观点,以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歌”,“行”、“吟”是古诗的体裁,这些名称,在汉魏六朝的民歌乐府中就有了,如《子夜歌》,《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等,有时“歌行”也连称,如汉乐府民歌的《怨歌行》。“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上读过的乐府民歌《敕勒歌》,描写敕勒平原的辽阔无边,畜牧的兴旺景象,宜于放声歌唱。“行”与“歌”的不同在于它有“衍其事而歌之”的意思,就是在歌唱中铺叙纪事。通常“行”是一种可以歌  相似文献   

6.
石碧兰 《文教资料》2010,(10):10-12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处,因此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比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在创作年代、作者、写作手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以及六朝和盛唐时期等中国其他朝代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一首流传很久、脍炙人口的好诗。但由于内容背景和成诗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自然会遇到一系列文字上的障碍和内容理解上的困难。以语言而论,虽说《孔雀东南飞》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其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教材、辞典中,《孔雀东南飞》一诗一直以乐府民歌的面目出现;如游国恩、萧涤非先生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1983年再版);北大中文系古文学教研室编《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北大出版社1983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等等。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它不但不是民歌,而且也不属于乐府诗,而应属于文人古诗范畴。近来看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一书(1933年版,1983年再版)得知,萧先生早在30年代,就将《孔雀东南飞》视作文人诗,故撰成此文,以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是“无名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进《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现在人们常取此诗首句为题,名之为《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始末的悲慨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封建家长制压迫妇女、扼杀青年男女婚姻幸福的罪行,热情歌…  相似文献   

10.
张其誉同志在《试释《孔雀东南飞》中的“自”》(见《江苏教育》一九八四年十一期)一文中认为,“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中的“自”是第三人称代词“其”,“自名秦罗敷”就是“她的名字叫秦罗敷”。我认为,这是欠妥当的,这里的“自”应是第一人称代词,作主语,可译为“自己”,“自名”既自称其名,有自许、自比的意思。“自名秦罗敷”即自己称自己是秦罗敷。读过汉乐府诗的人都知道,“秦罗敷”是汉乐府民歌中常用的美女共名。东家贤女“自名秦罗敷”,意在以秦罗敷自比,说明自己漂亮俊美。如果将“自名秦罗敷”译  相似文献   

11.
有的文学史家认为:六朝民歌都是不入乐的徒歌。我的看法是: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六朝民歌,不是徒歌,至少不全是徒歌。一、关于清乐的解释六朝的民歌,总名为新乐府,在《乐府诗集》和《古诗纪》里都把它列入清商曲辞里,称为清商乐,或曰清乐。有人说,“清乐”便是“徒歌”之意。关于“清乐”的解释颇多,“清乐便是徒歌之意”的持论者,也没谈出有什么根据。  相似文献   

12.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记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手帕史话     
手帕,也叫手巾、手绢。它并不是人类文明一开始就有的。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典籍中,还找不到手帕的记载,那时人们用“巾”,手帕从“巾”里独立出来,发挥其独特作用大约始于汉朝。在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写道:“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这里所说的手巾显然是擦眼泪用的手帕了。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又是一首前无古人的最值得欣赏的长篇叙事诗,因而人们称它和《胡茄十八拍》为汉乐府诗中的“双壁”。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家庭悲剧为题材的作品不少,如《诗经》中的《氓》固然是一首“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好诗,感情又极为细腻而真挚,但女主人公的形象未免显得单薄一些。《钗头风》作者的不幸遭遇,几乎和《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是一模一样的,他的悲愤冲天的情绪表露于文字,足以激起人们共鸣,可它毕竟只是一首抒情的小词,在内容、情感的展…  相似文献   

15.
刘长娥 《学语文》2006,(5):11-11
汉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除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外,我认为它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铺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铺陈,也称“敷陈”、铺叙或“赋陈”。是一种详细描述、详加论列的写作技法,古代赋和骈文中运用较普遍。它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感情,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对本诗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7.
语文练习     
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作。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代表,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代传奇”,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明清时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一批名著。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财富,其中元曲即杂剧,是以曲词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D.《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作的一套小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名为《古诗为仲卿妻作》,也有题为《焦仲卿妻》。全诗共176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它自产生以来,一直以强烈的反封建的精神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受  相似文献   

19.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先后辉映。《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被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一类。关于这首诗产生的时代,多年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大都肯定它是产生于北朝后期的民歌。其理由之一是,据郭茂倩所述,这首诗最早著录于陈朝僧人智匠的《古今乐录》一书。《古今乐录》撰成于陈充大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刘爱情悲剧根源问题,评论者甚多,中綮者亦不少。我亦想谈谈自己的门外之见,以期行家们的指教。《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为矛盾中心,故事随着刘兰芝与焦母、刘兰芝与刘兄的矛盾的深化而发展,终至焦刘夫妇双双自尽,矛盾发展到了顶点形成大悲剧。在矛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