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以豪放雄奇的山水诗闻名。1084年4月间,苏东坡来到庐山游历,但见庐山峰峦秀丽,丘壑纵横,泉瀑奔泻,云雾变幻,姿态万千,感到十分惊异。庐山的和尚、道人、隐士听说苏东坡来了,都向他索诗留题。于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少不了赋诗作文。最后转到庐山西北麓的西林  相似文献   

2.
风景优美的庐山,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旅游者,人们不论站在那个角度去看,呈现在眼前的虽然还是同一个庐山,但却姿态各异,气象万千,难怪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咏庐山的诗中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他深刻地告诉我们看同一事物,站的角度不同,感受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内容概要:《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相似文献   

4.
<正>披着蓑,戴着笠,拄着拐的身影——这是后世给苏东坡绘制的画像。看着这幅画,我仿佛穿过时空,看到了令我敬仰的他。那一夜,我又读起了他的"垂白杖藜抬醉眼……"恍然间,我看见苏东坡身着芒鞋短褂,正在下田耕种。我有幸站在他的身侧,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我看见他站在田地里,见嫩苗新绿,满怀欣喜,跑向—位老农。只听老农告诉他,若用马践踏一番,收成会更好,苏东坡听得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与一位出国留学人员闲聊中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除了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外,最好能站在外国看中国。”这位留学生的话,也许有些偏颇,但他“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观点却是很有道理的。由此,我联想到古人苏东坡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并非因庐山有什么“魔法和变形之术”,而是苏东坡不断变换角度观察的结果。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多数人来说,基本是站在教育看教育,站在教育看经济,站在教育看社会,看的对象虽然有所不同,但看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五岳之外.黄山、庐山、峨眉山也属于了不得的名山。苏东坡有一首《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际上,无论进入哪座大山,苏东坡在庐山的这等感觉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是谓通感。  相似文献   

7.
改诗     
我的弟弟小虎最爱把古诗改为笑诗,今天刚学一首《望庐山瀑布》,就专心地改了起来。听,他正在念他的作品呢: 日照鸭店生紫烟,  相似文献   

8.
庐山之旅     
想必大家一定知道庐山吧!它是我家乡江西的一颗璀灿明珠,人人都以它为傲.作为一名庐山的小老乡,我自然愿意免费做导游,带领大家领略庐山的美景. 到了庐山脚下,便能想起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要体验一下他的诗句是否名符其实.别说,还真有点儿意思,若不是这庐山太过"粗壮",说不定大家早就绕到山后头去看个够了呢!  相似文献   

9.
周老师迷上苏东坡了。他发现,苏东坡不仅对文学很有造诣,而且对科学实验也很咸兴趣。他在《物类相惑志》中写道:“鸡子开小窍,去黄白了,入露水,又以油纸糊了,日中晒之……”  相似文献   

10.
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相似文献   

11.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0):28-29
苏东坡一生中,不喜欢偏执,不喜欢报复,不喜欢强加于人。别人伤害了自己,他也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习惯思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苏东坡不喜欢这样。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到寺庙里玩,看到寺庙里有这样一个祈祷词——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意思是,如果别人诅咒你,你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结果是诅咒你的人反而遭殃。苏东坡觉得,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于是他把后面两句改为"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意思是,即使你害我,我也不报复,只希  相似文献   

12.
谜宫     
《家长》1999,(6)
东坡索物某地有一茶山,山间有一寺院。苏东坡时常进寺吟诗作赋,老和尚待他十分热情。一日,苏东坡打发一仆人到寺院去要东西,并让他头戴草帽,脚穿木屐。仆人问他去要什么东西,苏东坡笑道:“只管前去,老僧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庐山去旅游。我坐在行驶的旅游车上,听见小鸟在枝头唱歌,看见小花在向我微笑,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庐山的东大门。一下车,天空就下起了大雨。妈妈因为不久前来过庐山,所以就叫我和爸爸两人去爬山,她在车上休息。  相似文献   

14.
庄华涛 《今日教育》2012,(11):48-48
暑期,与同在教育战线的笔友相约去了一次庐山。这次笔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庐山的风景,更有那种教育者对教育的痴迷。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游庐山记     
你去过庐山吗?如果你去过,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吧!你也许喜欢"险峰",也许喜欢"花径",也许喜欢"仙人洞",但我喜欢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云雾人人都见过,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我所见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是宋朝有名的文学家。他对待创作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即使是作品中的细节,他都推敲了又推敲。  相似文献   

18.
游三叠泉     
早就听说庐山风景秀丽,这次妈妈要带我到庐山去玩,我高兴极了,真恨不得立即生出翅膀,飞上庐山。 庐山雄伟壮丽,姿态万千。然而,使我至今难忘的,却是游三叠泉。那天,我们清早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爬山,下山,有时围着山绕圈,走得腿直发  相似文献   

19.
恩师靳以     
记得是在1948年春天,我去复旦大学教师宿舍庐山村探望一位生病在家的同学,她患的是感冒,病了几天已经好了。她家对面就住着靳以师,她带我走近窗前,指着对门一扇开着的窗口告诉我:"坐在窗前写东西的就是作家靳以。他的家属住在上海(当时我们都把市区称作上海),他和他的女儿南南住在这里,他差不多整天都坐在这里写东  相似文献   

20.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