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娟 《编辑之友》2010,(3):98-100
一副刊是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1897年11月第一张具有副刊意义的附张——《消闲报》出现起,从最初的附张、报尾、报屁股到后来的自有其独立的地位,[1]副刊在报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2.
信海光 《青年记者》2010,(19):76-76
办报,有时是办报人胆识、意识甚至理念的较量,比如同一新闻,一报将其作头版头条处理,以示其重要,另一报却将其放在其他版面报屁股的位置去处理,以示轻视、蔑视或藐视。所以,虽然都登了,但效果是不一样的。莫小看此问题,它常常还是办报人匠心独运、甚至是处理稿件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办报,有时是办报人胆识,意识甚至理念的较量,比如同一新闻,一报将其作头版头条处理,以示其重要,另一报却将其放在其他版面报屁股的位置去处理,以示轻视,蔑视或藐视.所以,虽然都登了,但效果是不一样的.莫小看此问题,它常常还是办报人匠心独运、甚至是处理稿件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名副实不副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副刊称之为“报屁股”。有些副刊的编辑同志,听到这个不太雅的名字,就会有些不舒服,有一种低人一等之感,仿佛无端被人奚落了一通似的。我看问题出在两方面。言者是相沿成习,用旧的观点看新的报纸副刊;听者也是心中有鬼。副刊之被称为“报屁股”,也是由来久矣了。唐宋时代的“邸报”,大约还没有副刊,也决不会发表李白、杜甫和三苏的诗、或者柳宗元、欧阳修的散文小品。我国报纸最早的副刊,据说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上海的英帝国主义者办的字林西报上辟了一版叫“消闲报”的副刊;三年以后,上海同文报也开辟了“同文消闲录”。名曰“消闲”,  相似文献   

5.
李凌 《新闻世界》2012,(10):77-78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报纸副刊从可有可无的“报屁股”发展到今天报纸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拥有了内容好、种类繁多的副刊体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副刊的变化和成因,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亦杰 《今传媒》2003,(3):53
几位爱读报的朋友在一起闲聊,谈到了而今如何读报的问题。其中一位的高见是:“我是从报屁股读起的。”大家问他何故?他解释道“报纸前边满是领导讲话、剪彩之类的报道,后边才是有点关乎咱老百姓的东西。”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工会的屁股要坐到群众那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同志也指出,工会要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讲话精神,积极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要在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为办好工人报、办出工人报的特色指明了方向。自1997年以来,《四川工人日报》扬长避短,推出了以维权为宗旨的《社会周刊》,明确提出在维护国家、企业权益的同时,花力气搞好维护职工合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倒着看”的故事:比如一个不识字的土财主装模作样读书,把书拿反了,以“倒看看”解嘲。堂·吉诃德为“爱情”在黑山修炼,光着屁股竖蜻蜓,倒着看青天。还有倒着看幻灯底片等科学知识。不过,我们现在要讲的“倒着看”,却既非虚构的故事亦非科学常识,而是一个曾颇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新闻传媒的公开的秘诀。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人看报纸,不是先从头版要闻看起,而是从“报屁股”副刊翻起,先看文艺体育消息评述、知识小品等,最后瞟一眼“要闻”、“要论”的标题,这是一种“倒看看”,这个勿需多议。还有一种“倒着看”,就是特别认真看关于过去的事件和人物的报  相似文献   

9.
要敏感再敏感一些常见对同一则新闻,此报用了,彼报未用,或此报将之置于头版头条,而彼报将之放在次要位置或报屁股。这反映了办报人员的素质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而这种素质又常常由敏感不敏感反映出来。比如,李瑞环同志去年在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闭幕式上讲话指出:繁荣文艺必须解放思想,必须破除“左”的影响;过分地强调姓“社”姓“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段讲话虽然是在一个地方上讲的,但其内容非常重要,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基础上,对文艺界“左”、右问题一次公开的明确的阐述,无疑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令人为  相似文献   

10.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12.
由于平日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较多,我逐渐爱上了文学。四年前开始学习写作,先是写小说,未果。其中一篇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小说稿先后投给八家文学期刊,均被退回。我想大约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材料,便转而改写杂文。还好,头一篇寄出去一个月便在《陕西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之后,我便以写杂文为主,间或写点散文、科学小品之类的“报屁股”文章。日积月累,如今竟也发表了近二百篇、三十万字的东西了,只是对写小说一直视为畏途。去年,《西安晚报》增辟《终南》文学作品专版,我偶然心血来潮,尝试着将三年前屡投屡退的小说稿《极限等于零》寄往该报。一个月后收到退稿,当时我实在没有勇气拆开信封,便随手扔在抽屉里,继续写我的“报屁股”文章。几天后,妻子整理抽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捎来特别的鼓励编辑同志:不久前,我意外地收到一份四川省的《新闻界》杂志,我并没有订阅,怎么回事呢?按图索骥,一个电话追问到《新闻界》编辑部,回答说:“涪陵日报社为部分通讯员订的。”写新闻两年多来,我偶有“豆腐干”贴在“报屁股”;虽涉足过消息...  相似文献   

14.
枯燥的会议新闻在报纸编辑部,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禁令:少写些会议消息! 这不难理解。你去售报亭前看一下,当读者买到当天的报纸,打开,他们的目光常常会比那些被记者称之为“刀斧手”的编辑更干脆:毫不留情地删掉放在重要位置上的会议消息,却盯在报屁股上的一些小故事看上半天。……记者们也常常抱怨:开会没劲。因为参加会议一般很难写出漂亮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报林丑蝙蝠     
天天看报.又在报社干了十多年,如今要我对报纸下个精确的定义,倒也犯难,只好向《辞海》讨教.它提供的答案是: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这句话,大抵是八九不离十,报纸上虽有称之为“报屁股”的副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章,但就其多数版面来说,还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由于报纸离不开新闻,所以不少人又称它为新闻纸。报纸如果只登少量甚至根本不登新闻,那就有点儿不务正业了.然而这类叫人摇头的事情早已有过。1897年11月1日,上海《字林沪报》就创办了一张称“报”而不登新闻的报纸,名曰《消闲报》,其一、二版专载杜撰新闻和文艺作品,前者既是“杜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市长的宣言就贴在大象屁股上 游人逛大连动物园。逛到大象那儿,动物园讲解员特自豪地说:我们市长的宣言就贴在这象屁股上。 讲解员这样戏说市长,都怪一本叫《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的书。去年9月,大连国际服装节巡游表演队伍里,有一些动物也人模人样地走着。我看见一头小象的屁股上贴着一方纸,纸上庄重地写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这是大连市长的施政纲领。我这本书的第一章从大连服装节、从但求最佳写起。用个什么标题?对,就叫《贴在大象屁股上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17.
副刊作为“报屁股”的编辑理念显然已经过时,因为随着人们对报刊阅读诉求点的变化,读者不仅是纯粹被动阅读的客体对象,而更是主体化的参与对象;报刊的风格也逐渐由意识形态化的“硬性”位移于满足读者生活诉求需要的“软性”。“副刊”为报刊“最温柔的部分”已经由配角变成了挑大梁的主角儿。《大河报》“茶坊”版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己明晰的定位、平民化的视角、朴素温馨的风格成为《大河报》诸多栏目中一朵亮丽的奇葩、一个耀眼的星座,  相似文献   

18.
酒量太大了     
<正>生病的儿子:"打针前为什么要擦棉球?"父亲:"那是酒精,先把你的屁股擦醉了,再打针就不疼了。"儿子:"可是我还是疼呀!"父亲:"那是因为你的屁股酒量太大了!"  相似文献   

19.
全国城市报纸副刊理论研讨会由长江日报发起,11月8日至11日在汉口举行。讨论的议题比较多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怎样看待报纸副刊?传统的说法将文艺副刊叫作“报屁股”,实际它与报纸处于同一载体之中,是报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的同志比喻,报纸是“正屋”的话,副刊就是“花园”。大事在“正屋”来议,“花园”里则要浏览赏析陶冶性情。报纸第一位是新闻,副刊是第二位的。它和整张报纸的格调一致,力求“新、广、杂”,面向  相似文献   

20.
元三 《青年记者》2009,(17):47-48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