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新兴媒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探索两种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对于社科期刊数字化发展非常重要。基于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视角,解释与重新定位了新兴媒体与数字化的概念,分析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渠道及存在的问题,社科期刊主要通过数据库、非盈利性系统、自身门户网站、新媒体等方式传播,几种传播方式各有利弊。提出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对策:出版者作为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主体需把握好传播源头、重视期刊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积极探索与传播技术提供商的有效合作模式、把握好社科期刊传播模式的终端读者等,以期对探索两种媒体传播方式融合背景下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奖中,《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称号;所设“胶东经济与文化研究”栏目获评“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这是我校办刊史上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3.
王婷婷 《西藏教育》2023,(4):23-25+3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定位于“立德树人”,同时将“文化自信”列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维度,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本文提出要深入细化,在解构中落实文化自信;聚焦典型,在榜样中落实文化自信;凸显文学,在鉴赏中落实文化自信;介入对比,在融合中落实文化自信;拓展整合,在升华中落实文化自信;注重实践,在迁移中落实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喜讯     
《闽江学院学报》2014,(6):113-113
2014年10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闽江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闽文化研究”栏目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编辑部一名编辑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称号。  相似文献   

5.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为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创造了条件。基于新文科的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采用“五个融合”即地方文化+英语、线上+线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地方文化英语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优化及教学评价的完善,将地方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旨在培养了解和热爱地方文化、具有文化自觉和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对外传播地方文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却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凸显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自信培养现状,基于教学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为今后英语教学中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两个务必”“赶考”等精神构成西柏坡红色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但是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远远未达到它应有的地位。利用当前传播力最强的自媒体微短视频传播西柏坡红色文化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我们既要动员政府文化部门、省市各级主流媒体机构,也要依靠抖音、快手、等微短视频平台,通过微短视频传播西柏坡的红色基因、红色革命史和红色文化资源,让西柏坡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提高西柏坡红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增强河北省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迭代影响是媒体在技术升级和跨界融合发展中所呈现的一种非线性、浸润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媒体融合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迭代影响主要表现为“客户”意识、“微”处着手和以“快”制胜等特征。面对媒体融合的迭代影响,亟须从话语引领、学生思维、内容创新、平台整合和媒介教育等层面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积极有效的行动实现自身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张强 《学苑教育》2024,(9):73-75
优秀诗词融合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是教学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多角度深挖文化元素、广途径激活文化细胞、跨学科渗透文化价值,三措并举,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立足古诗词教学实践,提升文化自信的优化路径为:借助阅读资料,加强读写互动;密切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扎实多元评价,激活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分析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重点论述了在以数字化、融合化、互动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在以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英语美育教学中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作的传承、创新与传播。一方面有利于克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单向文化”不良教学生态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对外宣传和传播,进一步促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有效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而言,需要结合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而非生搬硬套、面面俱到。文化自信则是实现有机融合的关键切入点。以革命文化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文化自信在纲要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逻辑起点;革命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渊源关联促发了逻辑生成;注重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实践养成、构建协调保障机制以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诉求构成了逻辑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有其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为: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应注重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行动路向”;突出问题导向,激活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思辨探究”;创设情境教学,营造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学习场域”;注重科学评价,提升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经国家教育部社科司批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4年6-7月对全国高校社科期刊开展第五届评优工作,评选优秀期刊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由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提升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常务副主编田党瑞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  相似文献   

14.
李卫东  张妍 《教育与职业》2023,(16):107-112
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具有创新性、系统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但目前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特征、校园文化特色相脱节,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深化,人文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待提升,以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文化不够充分和直观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效。因此,建议构建“四融”文化育人体系,即融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工匠文化和校本文化”,形成文化育人内容;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传播渠道,健全文化育人机制;融德智体美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文化育人模式;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文化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15.
喜讯     
2010年7月,《闽江学院学报》“闽文化研究”栏目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被评为“名栏”。2010年10月,《闽江学院学报》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6.
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围绕“节日文化”“节气文化”“民间工艺”“家乡美食”等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比,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着大学生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中西方文化的科学比较能够促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对经济和政治的自信,西方文化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实现本土化才能获得长足发展,正是正向的文化惯性使得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自信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息息相关。要将文化自信培育广泛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探究以文化自信为基点的“四个自信”耦合逻辑,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鉴赏以及文化交流互鉴能力,不断传承和弘扬文化自信基因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节日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资源。就学前教育而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具有促进幼儿深度感悟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幼儿文化主体意识等价值。可在现实中,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往往忽视幼儿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当前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存在教育性不足、对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的理解肤浅、缺乏文化主体性培育意识等现象。对此,应该从提升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素养、推进家园合作及整合社区资源、坚持以幼儿实践操作为路径、为幼儿营造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情境等方面入手,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幼儿园文化自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