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红 《河北广播》2004,(6):45-45,71
广播作为最早出现的电子大众传媒,她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广播的生存和发展——广播的创新——广播的可持续发展是广播人一直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广播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广播频率资源服务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格局,广播媒介将实现经营产业化和体制集团化的格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种背景下谈论广播的经营问题也成为广播人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本文将着重谈一谈新时期广播的营销手段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播界的资深专家汪良先生在2004年就广播产业化曾说:“中国广播业的现状离产业化还有很大距离,事实上我们连节目的市场化都没有做到位”。两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仍能触及广播市场的痛点。然而,虽然还没有“做到位”,但毕竟是如火如荼地做起来了,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什么原因导致了广播节目市场化进程缓慢?广播节目市场化的发展和前景值得广播人思考。  相似文献   

4.
田园 《记者摇篮》2006,(3):52-52
在广播直播节目中,话题类节目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颇受听众欢迎的节目。针对目前话题节目中精品较少、一般居多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好话题节目,不断提高话题节目的质量,就成为广播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作为话题节目中的主要角色——主持人.尤其应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下面就从话题节目主持人的角度,谈谈怎样提高话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5.
媒体扫描     
从接收工具的开发、推广、完善 看广播的产业化发展 丁玲华撰文,从接收工具的开发、推广、完善和制约角度,阐述了广播产业化不容忽视的空间。文章指出:广播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纵观近年来围绕这一话题的讨论,更多的是探讨广播频率专业化,创新体制、改善管理和多业经营等广播电台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自身的营运问题。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第三产业,广播的主业是通过提供  相似文献   

6.
郑伟 《视听纵横》2002,(1):52-5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广播产业化的问题也必然地要摆在我们面前。然而,当前我国的广播产业化问题主要以经济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广播事业投入与产出的问题纳入市场经济运作轨道上来加以管理。“投入产出成本法”是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用成本控制的杠杆来调节产业效益的一种方法。现就“投入产出成本法”在广播产业化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供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广播媒体产业化研究逐步进入旺盛发展的新阶段,除了研究领域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对广播媒体产业化发展中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也趋于理性回归,对广播媒体产业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入。同时.有关产业发展战略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广播发展的研究当中,促进了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广播频率专业化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以交通台、音乐台等专业化电台(频率)的成功运作为代表,目前,国内数百家市级以上广播电台基本上都进行了以建立系列台为方向的专业化改造。但遗憾的是,作为体现广播媒体功能最重要的部分——广播新闻频率却多数尚未形成专业频率的节目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球化、数字化、产业化的新语境来分析我国广播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各地广播电台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加强广播与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的合作,加强传媒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发展,广播载体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頔 《新闻知识》2012,(5):100-10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播产业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重点从广播发展改革创新的突破、优势与主要问题、如何推动广播产业化发展等三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中国广播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并且对现今广播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各类广播时政类节目纷纷涌现。尤其是一些讨论类的话题节目深受听众喜爱,赢得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说,这类广播评论新形式的出现和被认可说明了广播评论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评论,是一种以说理为主要形式的文章,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广播评论的主流。随着话题式讨论节目的出现,广播评论出现了两种评论方式并存的局面。 新闻评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广播评论自有广播评论的特点。从一般意义上说,新闻评论是现代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新闻体裁,与不同的媒体结合形成具有各…  相似文献   

12.
项东 《视听纵横》2005,(5):41-43
作为一家媒体,真实可靠应该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话题,对读来说,报上登的就是正确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恰恰因为广播电视报这些年在节目预告、内容介绍、广告发布等多方面开始出现可靠性问题,使得广播电视报在读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读的减少,广告效果的弱化,都随之影响到广播电视报今后的发展甚至生存,不可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18日.北京六环路以内(包括昌平、顺义等远郊区县)1200万广播听众作为长江以北的首批幸运者有机会感受到数字音频广播的魅力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宣布:北京电台预计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播出六套数字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传媒产业化的纵深发展,广播人也在不断地探索着自身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媒体高风险地依靠单纯广告收入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各种各样的广播媒体经营方式被人们实践着。而无论如何,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它必须以内容为生存的支点,广播的竞争归  相似文献   

15.
<正> 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快、易接收、覆盖面广、受众多。与报纸、杂志相比,它还具有声音的优势,能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可信度,还能为包括文盲和失去视力的人在内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目前,广播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电视普及的国家,广播的某些优势遇到了挑战,广播传统的落地方式需要改进,尤其是调幅发射,由于干扰多、音质差,受众大大减少,其生存与发展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新兴的互联网成为广播媒体以高科技求发展的选择之一。当前我国宽带互联网用户已近千万户,网上视音频播放量增长很快,从而推进了我国网上广播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6.
王婷 《新闻传播》2006,(10):63-6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大战中,广播如何实现.品牌化生存是一个为人关注的话题,广播再也不会默默无闻地躲在调音台背后,而是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和广播主持人走出来,将节目和现场活动以及商家无缝对接,成为相互依托的“看得见的广播”,使广播的“形象”跃然生动。  相似文献   

17.
正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普及,使传统媒体面临多方冲击,当广播在信息的快速化传递中逐渐失去领先者的位置时,作为受挤压的弱势媒体——传统的广播业只能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努力求生,企望重新找出一条发展之路。未来广播的发展优势究竟在哪里?这是值得广播人深入探讨并急需快速反应的沉重话题。FM91.2太原新闻综合广播推出刚满周岁的——评论类节目《山羊来了》,以其快速上升的收听率及众多网友粉丝的追捧,再次向我们诠释了广播独有的"说"与新媒体"广"的融合,将是未来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三代媒体的广播电台,从有线广播到无线调幅/调频广播,是广播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扩大了广播传播覆盖范围和极大方便了移动接收,凸显出了广播的优势和生命力,但作为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广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促进广播的新一轮发展,各方面正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广播发展永恒的话题。体现时代,把握规律,富于创造,是时代赋予广播人的责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播,这是广播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也是提高广播综合实力的一个关键。这“一个核心”、“一个关键”确定了广播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最近对广播媒体的评价频频被当作谈论的重点话题。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再认识广播的价值。从2003年开始,进入广播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但其中不乏一些“泡沫”,也就是医疗广告的大量存在。撇去这些“泡沫”之后,广播广告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广告费的投入量一直停滞不前。但邪不是由于广播的本质性的媒体价值的降低,而是对广播媒体的认识不足或使用方法有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