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两个概念相辅相成,互训互释。“诚,信者,从言成声”,“信,诚者,从人从言”。“诚”与“信”又有区别,“诚”是思想基础,“信”是外在表现。从先秦时期开始,这两个词就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其基本的内涵是“尽心”或“尽己”,后泛指诚实无欺,恪守信用。  相似文献   

2.
在“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了掩饰其屠杀游行示威群众的暴行,制造舆论以破坏上海及青岛、天津、南京等地以罢工为中心的罢工、罢市、罢课运动,仍袭其破坏省港大罢工的故技,编辑不具出版人的《诚言》传单。这一卑劣行径,遭受到上海工人和其他各界的抵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不得不将《诚言》交由上海租界监狱印刷并通过各种途径散发张贴。关于上海公共租界印发《诚言》传单始末,在过去已出版的有关“五卅”运动的论著和资料中,尚少有提及。特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档案中,选出这组资料(原件系英文),并译为中文,在这里发表。为了保持档案资料的原有面貌,原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诬蔑之词,未作改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翰苑集>中百余篇奏议的梳理,将陆贽的文章创作理论归纳为"诚言"、"写诚无隐"、"言切"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王冬敏 《兰台世界》2006,(16):60-61
《中庸》中虽然提出了所谓“天道之诚”,但这只不过是假以天命论的形式为“诚”的践行之意义提供更有力的论证。无论是“诚”的提出,还是实现“诚”的方法,抑或以诚执中,再或者以诚立身的种种具体内容等,无不是对于“诚”的践行意义的凸现。这一意义也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哲学自始便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冬敏 《兰台世界》2006,(8X):60-61
《中庸》中虽然提出了所谓“天道之诚”,但这只不过是假以天命论的形式为“诚”的践行之意义提供更有力的论证。无论是“诚”的提出,还是实现“诚”的方法,抑或以诚执中,再或者以诚立身的种种具体内容等,无不是对于“诚”的践行意义的凸现。这一意义也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哲学自始便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人对于著文立言,一向重视。“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立功。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人也有“文章千古事”的诗句。我看这些话并不算夸大。试看古今中外多少名文佳作,真是历千古而不朽。至于怎样写文章,古今人议论的甚多,而首先注重在“诚”。古人说“修辞立其诚”;又说“不诚无物”。“诚”是认真。所谓“诚心诚意”,就是认真。“诚”也相当代表内容。“诚”了,固然不一定就有内容;而“不诚”一定“无物”。毛主席指责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说空话写空文的人,必然是没有诚意的。“诚”是热诚和热情。文章要有感情,特别是议论文需要有感情。人们读到好文章,可以击节叹赏,一咏三叹;可以眉飞色舞,击碎唾壶;可以拍案而起,鬚眉皆竖;也可以低徊惆  相似文献   

7.
运用接受美学视角,对近20年(1995—2014)台湾文献信息网所收录之98篇“诚品”学位论文,分别从效果史、阐释史,以及影响史三个方面,探讨台湾学界对诚品的相关研究。进而指出“诚品”形象构建的学术轨迹。  相似文献   

8.
在本溪,“诚忠山”的名字鲜为人知。“诚忠山”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本溪(当时称本溪湖)时,为其驻扎所在地的一座山所起的名字,意思是日本侵略者虽与日本远隔万水千山,但效忠日本天皇的精神永驻心间。“诚忠山”原名叫顺山子,位于本溪城内,是骆驼岭山脉南麓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位置  相似文献   

9.
在诚品书店的自营杂志品牌《诚品好读》之前曾有过十分著名的《诚品阅读》。《诚品阅读》1992年创刊,1996年2月宣布停刊,停刊时还曾经盛大举办“当蝙蝠飞完时:诚品阅读停刊”活动。事隔4年,《诚品好读》以大开本印刷形式惊艳众人,重新成为诚品推广阅读或艺文活动的代表媒体。  相似文献   

10.
邝安全 《大观周刊》2012,(29):34-35
息夫人田其美貌被楚文王劫掠,做出了"未言”这一独特而合符生活逻辑的选择,本文追溯其“未言”原委,解释“未言”之意.总结诗文中对其“未言”之评说,通过实证、客观辨析还原一个绝美且重情、柔弱敢抗争的息夫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特选纸张印上重复、连续的“凤凰牡丹”图像,并以之包裹艺术书店中1万册大大小小面积不一的书籍成为书衣,让读者探索“看不见”书籍封面的书店。这是诚品书店20周年活动特别邀请的艺术家林明弘的创意,林明弘以诚品信义店的艺术书店以及诚品画廊作为创作与展现空间,  相似文献   

12.
苏涛 《新闻世界》2008,(9):136-137
本文通过成语“至言不饰”的释义及分析,阐述了古人对“至言”的追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新闻报道理念。认为简洁、准确、客观和真实既是古人赋予“至言”的深刻含义,同时也是现代新闻报道的理念追求。  相似文献   

13.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14.
大陆各地民营书店倒闭潮来临,掀起各界“学学诚品”的广泛讨论。不过,大陆一线城市的租金,连诚品想进驻大城市都望之生畏,其一向以网罗各类多元文化书籍出版品著称,试想,纵使诚品进了大陆,还会是那个台湾的诚品吗?  相似文献   

15.
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三言”。近年来,各地出版社出版的“三言”恐怕已有一二十种,但这些“三言”在校注(有些版本无注释)质量上,都没有超过,甚至还不及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言”校注本(许政扬校注《喻世明言》,严敦易校注《警世通言》,顾学颉校注《醒世恒言》)的水平。 直到最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三言”新注全本(陈曦钟校注《喻世明言》,吴书荫校注《警世通言》,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1994年10月第1版),上述情况才有所改变。可以说,这套“三言”新注本的校注工作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已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近数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全国至少有数十家出版社出版了“三言”,其影响更广播于一般读者。但这绝不是“三言”及冯梦龙命运的全部。虽然当“三言”于晚明天启年间先后刊行后曾被海内“奉为邺架珍玩”,并传于域外,明末清初也有过几种翻刻本,但很快就在偌大  相似文献   

17.
人无信不立,这是中国人的祖训。“诚信”乃“诚实守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荀子认为:“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可见诚信是一种人格操守,是个体立身之本,是社会运行之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社会在发展,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更要呼唤诚信,可以说诚信是持续繁荣的基石。目睹当前社会种种之怪现象,中国高层做出决策,重建市场“信用”刻不容缓。建立信用档案,是我国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用建设的需要,是信用文化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是加强…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上的言论(文章),包括杂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群言堂”。说这类文章是“群言堂”,一是大多来自读者群;二是大多言群众所言。鉴于“群言堂”这一“群言”的性质,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群言堂”既言群众想言之言,我想要把握好几点。一是要多让读者来“言...  相似文献   

20.
学界常常称引“三言二拍”,作为明末商业发展的重要旁证.然而,“三言二拍”吸收了大量前人旧作,其所描绘的商业图景不纯为明代;“三言二拍”商人故事的原创状态显示,在商人阶层、商品构成、商业理念、资本流向等方面,明末商业发展不比前代突出,甚至有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