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阿房宫考古新发现,启示国人:观念的历史不能代替历史的真实;传授与探求历史时应坚持"文、史有别"的原则;历史研究与考古发掘应密切结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考古大会》作为一档考古探秘类文化节目,不仅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考古学提供了多元的展现空间,还创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路径.该节目强调考古文化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意义,实现了媒介情境中考古现场的独特演绎,即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沉浸式考古、社会意义深度阐释的文化式考古、历史事物多维展现的故事式考古.多种意味的考古形式...  相似文献   

3.
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对考古成果的公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以展览为手段实现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博物馆应加强对考古成果展策划实施的研究,在展览主题、叙事结构、展品选择、传播推广方面形成适应考古展特点的策划实施方式,讲好考古故事。  相似文献   

4.
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记忆。档案馆应积极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既是我国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不利的现状所要求的,也是档案馆在新时期的使命。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考古遗产的普查和收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考古遗产的建档和保存工作;积极开展和参与考古遗产的展示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考古工作的全部价值不仅体现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之中,还体现在各项文物资料的获取上,而文物资料价值的实现又取决于数据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古档案的管理有别于其他档案的管理,应按照发掘项目将各类考古档案资料分类存放管理,合而是一个完整的发掘项目,分而则可细致地查阅每一个探方、每一座墓葬、每一件器物的情况,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历史资料,这也是考古档案管理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角力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以此,结合角力的内涵,借助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着重对秦汉时期的角力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对角力文献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有助于认识到中国摔跤的鼻祖应属于角力运动。  相似文献   

7.
他原是新闻通讯干事,面对着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后来上大学钻研考古、历史,开始回顾、探寻往事的踪迹、脉络;研究生毕业后,成绩优秀的他,出乎老师的预料,竟干起记者来,从昨天重又回到今朝。文物、考古的报道,就是从纷繁复杂、几近消逝的既往世界里,抽出几段最精彩的乐章,重又奏出美妙的音响,让今人品味。国内专事考古报道的记者不多,象他这样的历史研究生搞考古、文物报道,短期内成绩显著的更少。他就是光明日报记者白建钢。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考古新闻报道作得更加完美呢?结合自己长期从事考古报道的经验,我认为,从事考古新闻报道的记者要不断强化自己历史素养、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科技素养和审美素养,通过不断的提高,让自己写出的考古新闻报道具有更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历史有很多的断裂之处和未解之谜,而考古就是试图接上这些断了的链条。 正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将历史的缺环弥补,并将中华文明大大地推前  相似文献   

10.
章兵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1):84-85
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进行综合考证,指出“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殷墟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图书。  相似文献   

11.
刘澜 《档案时空》2013,(8):33-34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历史学科,它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复原古代历史。文物考古资料是考古工作人员在考古勘探和发掘现场,记录古人活动信息的唯一原始凭证。这些资料包括一系列文字、表格、图纸、照片、录像、拓片和各种测试、分析、鉴定报告等材料,是复原古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上世纪90年代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现有各种记录模式的考古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黑龙江省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是两个友好省。为参加两省建立友好关系十周年庆祝活动,应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立博物馆馆长菲利普博士、主管考古的副馆长艾维斯博士的邀请,黑龙江省文物考古代表团一行四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史作为一个全新的史学领域,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质,而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史料,在新史学视野下,一切包含历史信息的东西,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有文字无文字的,都可以当作史料.秦汉生态环境史研究应走出文本资料,尤其是正史的藩篱,关注考古出土资料,注重非文字非文本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史作为一个全新的史学领域,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质,而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史料,在新史学视野下,一切包含历史信息的东西,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有文字无文字的,都可以当作史料。秦汉生态环境史研究应走出文本资料,尤其是正史的藩篱,关注考古出土资料,注重非文字非文本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一座现代化地下遗址博物馆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2006中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中国最大的汉文化核心景区中国国家旅游名片汉阳陵博物馆是依托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合葬的阳陵陵园建成的融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位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本书是作者继《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之后创作的良渚文化著作,创造性地采用了条目式写法,用100个左右相互勾连的词条串起有关良渚文化及良渚考古的知识,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内容范围,由原来的以良渚古城为中心扩大到更多的良渚遗址,更新了良渚申遗成功以后最新的考古进展,由原来的给出简单答案的写法改为叙述考古过程,并根据不断进行的采访澄清了大量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8.
走向公众的“国际考古日”
  2014年考古文博界最大的主题或许是一个全新概念的提出:“公共考古”。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公众、社会组织、团体机构对文物、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方面愈加重视。响应国际号召,中国先后设立国际古迹日(4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其中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当前中国文化遗产方面最重要的节日。今年6月18日,《中国文物报》、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提出一个倡议,将每年10月第三个星期六的“国际考古日”作为我国考古界和考古人的正式节日。  相似文献   

19.
文博档案包括考古档案和文物保护工程档案两部分.其中,考古档案是指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础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考古发掘报告、科研报告等.而文物保护工程档案是指在文物保护建筑在维修、重建、复建时的立项申报、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设计等工作环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材料,以及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的专业资料集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有多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和文物保护维修设计项目档案,包括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图纸、幻灯片、录像、照片、拓片、保护方案、文物标本、电子文件等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是历史时期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缩影、文化的沉淀,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价值,它们能带给我们跨越时空的记忆,并启迪后人获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新闻化,指历史的重要元素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并把历史转化为新闻报道出来.历史新闻化的主要表现有:考古“新发现”、历史文化传播、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宣传、历史亲历者讲述历史等.历史新闻化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和新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历史本身存在大量的新闻;新闻的旧化变成了历史,历史的新化也就有可能变成新闻;历史的新发现、新认识足以让历史新闻化;政府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历史新闻化;个人喜爱历史有利于历史新闻化.历史新闻化促进了历史型新闻的兴盛,并促进了历史学的普及,对新闻学的发展、社会受众认知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精神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