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语言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而英语小词是最富含英语文化的部分,因而有必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英语文化背景和小词的用法,以消除在交际中产生的信息差。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本身、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要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给教与学带来的障碍,从而使学生达到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朱岳平 《考试周刊》2011,(25):89-9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本身、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要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给教与学带来的障碍,从而使学生达到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德松 《海外英语》2015,(3):220-221
长期以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一直是专家和老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对于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来讲,他必须首先意识到,语言与其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及文化背景。语言和文化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只有对文化有了相当的了解,才能真正体会交际场景,产生对语言准确无误的理解和感觉。从而应对各种语言现象,达到交流无障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一直是专家和老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对于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来讲,他必须首先意识到,语言与其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及文化背景。语言和文化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只有对文化有了相当的了解,才能真正体会交际场景,产生对语言准确无误的理解和感觉。从而应对各种语言现象,达到交流无障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覃和莉 《海外英语》2014,(10):253-254,270
随着认知学的兴起,隐喻逐渐从单纯的文本现象发展成了一种将某一事物的感知投射并迁移到另一事物的动态认知过程。而人或群体的思维过程受到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所以隐喻这一思维过程就打上了文化烙印,文化隐喻学这一新兴的语言派别应运而生。英语政经新闻中的隐喻,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分析和总结隐喻产生的文化背景和规律,有助于非英语国家读者从英语政经新闻中更深入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后,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是以掌握这门语言中的文化知识以及渗透出的文化背景为前提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背景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来表达、传播,而语言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同时又在表达、传播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制约与规范。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这种语言所承载文化的适应过程,如果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在思维层面上就会依托该语言的文化根基来学习英语,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相反,如果不了解文化间的差异,就会出现交流障碍、误解或尴尬等场面。如在汉语和英语中,"蝙蝠(bat)"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但从文化角度,特别是褒贬程度上看是不同的。在欧洲的民间传说中,蝙  相似文献   

9.
周莹 《考试周刊》2011,(17):95-96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汉语与英语中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并使用英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其浸染以至于领会这种文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使用英语与英语语言文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理解不同,语言表述可能就会大相径廷。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其浸染以至于领会这种文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方可谈自如运用。  相似文献   

11.
路喜荣 《成才之路》2010,(31):50-50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中西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学生领会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的重要因素。所以英语学习只有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才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交流的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和具备了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语言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应具备将其与自身母语文化进行差异辨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相似文献   

13.
舒艳 《当代教育论坛》2005,(16):112-1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语言是没有的。学习语言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掌握进行文化交流的手段和途径,脱离了文化交流这一目的,语言学习就等于无的放失。语言是传达文化背景与知识的运载工具,因而文化背景与知识积累同时又是掌握语言的基础。阅读教学事实上把语言这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际和谈话在许多时候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或了解某些情况而进行的。谈话的一方古有某种信息或了解某些情况,谈话的另一方缺少那种信息或不了解那些情况,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所谓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当这个“信息差”消除或填补之后,交际或谈话的目的即已达到。在国外,“信息差”这一概念已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笔者认为,这一概念也可应用于英语句型教学,并产生极其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要学习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更要了解和掌握产生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异文化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6.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更无法利用语言去交流、交际。本文将通过辨析中英颜色词汇的差异,阐述英语学习者强化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刘开瑞 《考试周刊》2008,(11):95-96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中西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学生领会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的重要因素.英语是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栽体,英语教学应该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语言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掌握好英语对于世界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都举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他们的语言习惯与语言思维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能够使各个民族的人们都能够很好的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我们就必须让大家充分的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掌握英语的文化内涵。本文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教学模式的渗透问题,了解文化语言的关系,理解渗透的现实必要性,从而更好的掌握文化渗透的重要措施、策略,以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一种文化。没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 ,不具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 ,就无法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进行有效地交流 ,一个人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20.
外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习,且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很好地掌握并熟练地对其加以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这门语言所变现出来的社会文化背景多加了解,而且可以把它结合运用到学习中。通常我们为了交流才去学习一门语言,因此对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性要多加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语言并将其运用起来,把语言的枢纽作用发扬光大。所以,要想将英语流畅专业的表达出来,并且在和日本人交流中得体,就要深入的必了解日本文化背景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性,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这方面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