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使高校在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和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目前的高校现当代文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知识教学,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现当代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培养、审美意识激发以及人文素养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致力于利用该门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笔者将结合高校教育活动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简要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无疑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的现当代文学教育面临许多问题,诸如课时缩减、学生学习态度冷漠、方法较陈旧等等.作为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笔者在《百合花》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步骤缜密,得到学生的有效配合,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确立教学改革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认为在研究性教学中,首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其次,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变为问题探究式教学;再次,开设与必修课衔接组合的专题选修课以弥补课时的不足;同时,重视传达文学和文学史的人文精神.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能力的缺失,是当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求到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对文学的“感”和“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是在高等学校里开设的一门以汉语文字与汉语文学为栽体的来传达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文综合课程.它是进行文化传播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重要渠道.在高校全面开设<大学语文>,是对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与审美缺失的一次拯救,从而在文化省思、审美彰显与工具理性的兼容中实现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在高校全面开设<大学语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及相关专业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诸多困难,建构"一体两翼"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体系是关键。首先强化课堂教学的精讲与讨论,凸显文学讲授的学术性和实践性。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和相关教材的编写完善为两翼,三者互相补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谢冕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大系>中有一本尹昌龙著的<1985:延伸与转折>.尹著视1985年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转折点.潘军在他的第一部随笔集<水磐>中,也视1986年前后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自觉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利用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古往今来,文学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现当代文学体现了艺术和生活的结合,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变革。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将其学科优势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桑哲 《现代语文》2004,(12):2-3
赵园,女,河南尉氏人,1945年2月生于兰州,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10月北大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赵园自选集>及散文、随笔集<独语>、<窗下>等.主要代表作有:<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北京:城与人>、<沈从文名作欣赏>等.  相似文献   

9.
张洋 《成才之路》2012,(3):25-25
目前,高职高师大学生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缺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健康人格.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责无旁贷,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边缘化的同时,也淡漠了对学生独立健康人格的培育.面对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让学科重新焕发光彩.立足培育大学生独立健康人格的基点,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健康人格培养的原则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这门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注意授之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文学史观,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视野和文学性思考能力,从而建立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结构.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一位充满矛盾的文学巨星.他的开一代诗风的<女神>和获得巨大社会效应与政治效应的"抗战六大史剧",在创作主题上均存在着矛盾.这是作家个人与特定历史背景矛盾性和复杂性相结合的结果.剖析此矛盾现象,对研究郭沫若的创作及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灌输型,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随着文学影视化潮流的甚嚣尘上,新一代大学生在电子传媒盛行和消费文化语境下,在知识接受上形成了偏好图像甚于文字、偏好影像甚于文学、偏好动态甚于静态的特点。因此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语文教学中合理与适度地引进影视化手段和影视化因素,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发挥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1-16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选择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三个步骤:阅读文本--剖析文本--超越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研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与主干课,这门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既培养学生“史”的宏观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雪 《文教资料》2009,(18):254-255
本科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写作>是为中文类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其目的是将写作训练与专题课结合,将写作训练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在教学中设计了总论与专题结合的教学框架,强化了总论部分,在教学环节方面则侧重规范、实例与细读.学生在训练中获得的学习能力、专业态度和沟通能力是该课程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方便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国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是所有文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方向。基于此,从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阶段性特点入手,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教育日趋大众化的新形势,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入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课程本身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文学表达等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新课程开设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中的"环境保护"专题,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本文对"环境保护"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教学策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很多高校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运用"比较"解读作家作品、把握文学史发展的方法,包括比较文学课程强调的跨界性比较教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后者。在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教学法主要有题材比较法、情境结构比较法、意象原型批评法;跨媒介比较等方法。对于解决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困境、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术思考能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