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内在活力,主要指它既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创新这一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内在活力主要表现;第一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使邓小平经济理论能够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第二,理论与实践与统一使邓小平经济理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第三,创新性的思维品格使邓小平经济理论不仅是“创新的理论”,而且也做了“理论的创新”;第四,直观现实的开放性使邓小平经济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提供广阔的理论空间,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进行了不断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总体上把单一公有制看成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认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重新界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产生、形成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重要作用。依据这一科学观,中国共产党三代主要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与独立、国家富强发展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不断凝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精神形态。新时代,红色文化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将其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价值意蕴,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四十多年艰苦探索,终于发现并掌握了的客观真理。它凝结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毕生心血,记录着两代历史巨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课题,共同谱写的光辉而又曲折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6.
种种历史因素的汇合决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列主义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文化选择 ;在新的历史至高点上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着先进文化建设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选择。中国共产党 80年先进文化选择的历程 ,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吴凤臣 《继续教育》2005,19(4):8-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人民日报》在2004年3月22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了题为“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的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为适应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政策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准备了条件。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具体勾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成熟理论形态,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成为主体文化的标志。在领导抗日根据地及国统区的文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文化政策实践中,对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发展统一战线以及指导党的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总结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基础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它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领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11.
共同体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本文从共同体的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中,揭示了适合我们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就是“和而不同”;从区域性的现实实践差异中,考察了县域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定位和文化风格,强调了县域教育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的基础作用与战略意义;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核心文化、组织文化和策略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教育共同体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承创新,是指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和汲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性因素,并进行融合创造出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主体,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主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并非仅仅只是几条基本纲领的简单推衍,而是有着更为丰富、具体和深刻的内容;要重视广大普通文化工作者在该理论的基本形成以及进一步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该理论的最终成就,应归功于中共高层领导和党内普通理论工作者之间互动而形成的"集体共识。"  相似文献   

14.
把文化人才建设摆在文化强国战略的突出位置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战略部署。遂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遂宁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文化强市战略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与体制保障,遂宁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改革文化产业人才管理体制,健全科学稳定的人才支持保障体系,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的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自十六大以来在文化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文化发展思路与发展动力、文化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一方面继承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另一方面更是依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与要求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在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方面的认识,体现着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  相似文献   

16.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成熟的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领导能力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成熟以遵义会议为契机,两者的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此走上正确的方向;党内斗争方法和策略的正确运用,维护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的重要体现;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显示出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卓越的把握大局的能力,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之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17.
英国牛津运动是一场英国国教复活运动,给英国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析其文化理念,认为牛津运动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普世文化,实质上是精英文化领导下的普世文化。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先河。从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基础、实现主体和实施战略分析葛式文化领导权理论,并阐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重要支流的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抗战文化呈现出多彩的光谱,它既是抗战主题下外来文化与四川本地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共延安民主文化政策在特定空间的灵活贯彻和实践。其斗争经验和贯彻实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建国主张,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体系,团结了敌后广大的知识分子,成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后期知识分子奔赴华北、共商建国大计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