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特别要求教师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去探究、自觉的寻求答案。在教学中,以"问"促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力,这里所讲的问题是展开数学课程的"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它包括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创设悬念提出问题;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质疑教学法是重视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对单纯的师问生答、重答轻问的教学法的一个挑战。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敢"问"、爱"问"、学"问"、会"问"。  相似文献   

4.
徐玲 《华章》2010,(23)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让学生了解主动发问的意义,给学生营造"问"的氛围和发问的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高认知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保祥 《中国教师》2014,(18):53-54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发受到重视,于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走进了课堂。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一、"问题导学"的一般流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对话,并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有四个:自主  相似文献   

6.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孙彦丽 《辅导员》2013,(18):57-57
<正>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主动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语文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更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使学生从"敢问"、"好问"、"勤问"最终达到"善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苏志华 《快乐阅读》2011,(21):160-161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换句话说,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主要谈一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把握的几个"度"。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导思考,主动求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在教学二年上册《"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引导学生先从课题入手,齐读课题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或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课题带双引号及提出课题为什么带双引号,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何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和关注学生提出新问题三方面,总结了问题教学法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顺序"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引导学生思考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达到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思维层次的有效手段.这里的"学为中心"指的是以学生及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尝试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地学、理解地学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笔者在近两年里,着手开展"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初步归纳整理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策略,现整理成六个方面和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8,(95):147-148
根据学生的原认知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是教学活动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本文以"化学平衡常数"这一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例,呈现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型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精心设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设计探究性问题,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数学探究活动.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领数学"双基"教学,引导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使数学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从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始提出问题、课中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后再生问题,让"问题’成为推动教学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中年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疑"能力,这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生成问题,还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引导主动质疑问难,学会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本文提出,通过引导学生在通过联系身边的生活实践等途径,学会在循环往复的质疑和解疑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