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播专业频率是指广播电视台要有自身的特性,目标受众群体要精准,以自身的特色求生存。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台不断创新广播专业频率运营模式,不断找寻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收听人群。而创新的基础是对市场的细分与定位,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广播专业频率运营节目的定位,进而提出创新广播专业频率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2.
江丽娟 《记者摇篮》2004,(10):35-35
目前.广播专业化频率在我国许多城市电台中相当普及,但是,如何使专业化频率拥有更多的受众.既要有较高的收听率.又要有较好的创收效果,这是大多数专业频率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专业频率的定位及节目设置.直接关系到专业频率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广播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广播电台先后实行了专业化系列广播,由原来的综合台转变为分设若干个专业频率,实践证明.它的优越性是能够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社会要求,能够更充分地满足广大受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不同需要。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在专业频率迅速增加的同时,不少专业频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定位欠佳,特色不强,节目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广播频率专业化优势的发挥。可以说。我国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已从数量的扩充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几年的实践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广播频率的专业化水平,使之更加特色鲜明,已成为广播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庄伟 《新闻世界》2012,(10):18-19
频率专业化发展是广播人在深入认识广播传播规律,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做出的一种必然选择。但怎样优化频率资源、推进广播节目专业化,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马鞍山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频率通过实践表明,一个定位准确、科学性和有深层次的专业化频率将不仅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广播媒介的特色,而且为扩大地方广播整体实力和推进广播科学发展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中国广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制度变迁,当专业办台经验日趋成熟之后“,频率精品化”成为现代广播发展的更高要求。“精品频率”犹如一个优秀品牌,能够在电波大战中独树一帜,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将从一个广播从业人员的角度谈谈对于广播专业频率精品化的粗浅认识。树立精品频率意识随着广播频率专业的日趋成熟和规范,打造一套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精品广播频率已经成为广播人的共识。上个世纪,在全国广播还没有完全进行专业化区分的年代,人们强调的是办精品栏目,推出名牌栏目。10年后的今天,在一个专业频率中…  相似文献   

6.
实现节目内容为王,经营渠道扩张,对于广播频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广播专业频率,不能按照行政机关进行管理和运作,广播应坚持在“导向正确、当好喉舌”的前提下,突出自身特色,优化运营模式,围绕市场去经营广播。目前,我吲大多数广播媒体经营中主要收入依靠广告,广告创收是广播不可动摇的主业。但广告收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7.
俞霞 《视听纵横》2004,(4):58-59
中国传媒经过近十年的磨砺和探索,已进入一个专业传播的时代。当“市场细分”、“听众本位”、“资源整合”等新名词纷至沓来涌入现代广播人的耳中时,梳理以往的实践,重新审视广播的功能特性,认清广播专业频率化“不仅是单纯的市场细分,更应是品牌频率的创造”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援春 《新闻世界》2004,(11):66-66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频率专业化问题就成为国内广播界和学术界研究与探讨的对象.但是许多见解与构想多以西方学的受众细分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所探讨的问题一般集中在频率定位、品牌经营、分众营销等方面.所以只是注重专业内容的打造而对国内广播媒介生态环境缺乏本质性的认识。问题在于。西方国家的专业频率的成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台频率专业化,是广播电台发展的趋势。交通频率、音乐频率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广播向窄播转化后的魅力,而股市频率的出现,更加有力的证明,广播不但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模式,而且可以独树一帜,影响力超越电视和报纸。本文尝试以广东电台股市广播的实践,总结—下专业电台的发展历程,探讨专业广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鹰  赵明 《新闻前哨》2004,(3):53-54
文艺节目在广播中占有“半壁江山”。在广播逐步走向“窄播”之际,各地的专业台(系列台)层出不穷。无一例外,文艺频率都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推向前台。文艺频率多了,听众的选择多了,媒介竞争也就更激烈了。本文将从“有效传播”的角度,阐述文艺频率适应竞争之路,以及文艺广播的发展模式。 一、何为有效传播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一条新闻并不能被所有的受众接受。新闻信息通过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