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人徙越     
郑人要到越地去卖鞋、卖帽子.有人劝他说:"别去了.越人披头散发,不戴帽子;赤脚走路,不穿鞋子.卖给谁呀!"但郑人还是去了.  相似文献   

2.
卖桃     
家里来了,多红火。” 红脸猴眼尖:“你看,买桃还有戴大盖帽的?走,咱们看看去。” 刚到花脸猴家门口,就听见花脸猴和他老婆哀求道:“饶了我们吧,我们以后再也不干这缺德的事啦。” 原来,工商局来处罚他们,并开了一张数目不小的罚单。 如今,红脸猴的桃子越卖越火,听说还来了不少外国订单。红脸猴感慨地说:“干啥都要讲诚信呐。” 花脸猴和红脸猴两家的桃园挨着,到了夏天,一个个又大又圆红彤彤的桃子,看着都让人流口水。花脸猴每次去城里卖桃子,都是满车而去,空车而归。红脸猴也早出晚归地去卖桃,可总要剩半…  相似文献   

3.
一、此“物”无声胜有声商品包装,自古就有:“货卖一张皮”之说法,是我国旧商界流行的一句行话.在《韩非子·外储说》中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叫“买椟还珠”:楚国有卖其珠子郑者,为木栏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也.可见,在两千多年前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已经十分用心去从事商品包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读了一则故事《生命的价值》。读完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孩子经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递给小男孩一块石头,对他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能‘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价钱都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  相似文献   

5.
一张纸币     
他是苦孩子,出身穷苦,3岁死了爹,娘给人家洗衣服赚钱。所 以,他知道自己应该分外努力。 18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母亲为了给他凑足学费曾 去卖过血,他装作不知道,怕刺伤母亲的心。他也瞒着母亲去卖过 血,搬过石头磨破了手,卖过报纸嚷疼了嗓子,为的是让母亲减轻 一些负担。  相似文献   

6.
原色     
每天早晨上学,我都不变地去一家卖馒头的小店买一两个馒头充饥。卖馒头的是一位老人,虽然手上脸上爬满了皱纹,可却让人看去如此祥和。便如他的馒头,灰灰的,也不饱满,却斤两足,好吃也不算贵,这为他赢得了街头许多顾客,他每天都乐呵呵,任凭风雨也不停歇。  相似文献   

7.
卖碱     
正一九六一年八月,屯子里熬碱的多了,俺就得到街里去卖碱。第一次背了三个碱坨三十四斤碱,到四道街南头就卖了,一斤碱卖八毛钱。二儿子五个月,在家等着吃奶,俺想早点儿回家。去的时候俺带着粮本和面袋,在粮店排队买了二十五斤玉米面,一斤才四分五。背着粮食往家走,越算账越高兴,一路上高兴得想唱,可出汗出得口渴,唱不出来了。丈夫听说了不但不高兴,还埋怨俺:"别人一斤碱卖一块钱,你少卖多少钱你知道不?你少卖的钱,用粮本能买回一百多斤玉米面!"  相似文献   

8.
郭宇宽 《学习之友》2013,(12):10-11
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一百万之类。而他从不讳言自己的画不好卖。  相似文献   

9.
看高自己     
看高自己,你的价值将超乎想像。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定位的高低。这里有两个故事。一孤儿对自己活着的意义很迷惘。孤儿院的院长给了一颗普通的石头让她去卖,但并非真卖。她去了,首先到集贸市场,一天下来,一块一文不值的石头竟有人出价奇高。第二天,第三天他又依次去了黄金市场和珠宝市场,并坚持不卖。于是,这块石头越传越奇,成了稀世珍宝,价值连城。这位院长让孤儿卖石头的用意何在?他就是想让孤儿明白:即使你一无是处,可你坚信自己有用,能和“金银珠宝”相媲美,并尽力表现自己,那么你也会获得社会的认可,你就将活…  相似文献   

10.
原色     
每天早晨上学,我都不变地去一家卖馒头的小店买一两个馒头充饥.卖馒头的是一位老人,虽然手上脸上爬满了皱纹,可却让人看去如此祥和,便如他的馒头,灰灰的,也不饱满,却斤两足,好吃也不算贵,这为他赢得了街头许多顾客,他每天都乐呵呵,任凭风雨也不停歇.  相似文献   

11.
若要说到船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作用,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这个卖牡蛎的”出现在菲利普的视线中时,菲利普是多么地不愿意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他叫妻子克拉丽去看看,而她看过之后立刻作出了“我想就是他”的判断。她跟丈夫一样地也不情愿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于是又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打听。船长回答说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毫无疑问,船长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证人证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 “明天早晨,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 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菜市场的角落,有不少好奇的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再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  相似文献   

14.
一张纸币     
他是苦孩子,出身穷苦,3岁死了爹,娘给人家洗衣服赚钱。所以,他知道自己应该分外努力。17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重点高中。母亲为了给他凑足学费曾去卖过血,他装作不知道,怕刺伤母亲的心。他也瞒着母亲去卖过血,搬过石头磨破了手,卖过报纸嚷疼了嗓子,为的是让母亲减轻一些负担。高二的寒假,他回家,看到母亲正在寒冷的冬天里给人家洗衣服,手都冻裂了。母亲说:“别的工作不好找,只有洗衣服,一件一块钱;那些都是富人家的衣服,怕洗衣机洗坏了……”那天,母亲领到钱,高兴地说:“儿子,妈妈赚了200块钱。”说着就掏口袋,谁知口袋里只剩下一…  相似文献   

15.
父亲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油果儿,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笑容     
我有一个勤劳的父亲。他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出去卖笋了,一直到天黑才回家。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手磨起了趼,脚也裂开了缝,黑黑的脸上总没笑容。一天凌晨,北风呼呼地刮着,越刮越大。我躺在被窝里,还感到有点儿冷。这时,我朦胧中发现从厨房里透出的一丝灯光,是不是昨晚忘记关灯了?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母亲在为我们做早饭。父亲早早就上街卖笋去了。母亲说,父亲每天这么早去卖笋,是为了给我交学费,他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因为这学费来得太不容易了!那天晚上,父亲回到家,看起来很疲劳,脸冻得发紫,浑身上下都是泥。父亲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17.
话说那位《郑人买履》中的郑人因蠢到了家,从而导致了一场令人笑掉大牙的闹剧。也因为这个原因,他走到哪儿,别人就笑到哪儿。这位兄弟还真不服气:“哼!谁说我蠢了?”他准备来第二次买鞋。第二天,他趾高气扬地走在路上,边走还边想:我这就证明给你们这些家伙看,我———不———蠢!到了老地方———集市上,他的四周马上响起一片哗笑:“我当是谁来了,原来是那位忘拿尺码买鞋的大兄弟呀!”“对了,今天怎么没带尺码来呢?”“哈哈哈……”郑人心中怒火越来越旺,拳头捏得咯咯吱直响,正想破口大骂几句,忽然他又定下心来:等等,我这次是来买鞋的,不是…  相似文献   

18.
    
王二昨晚又赌输了. 这一个月辛辛苦苦卖羊肉串赚来的钱,一夜间打了水漂. “会不会是这几天运气不行?”今天一早,他就去问算命的,没想到那个瞎眼老头一开场就如托尔斯泰那般,来一通“你改悔罢”.这在初中时学过,王二肯定地想. 听着算命老头的话,王二又想起昨天输掉的钱来,且越想越气,于是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话后大踏步地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记从算命摊上顺手抓走一把竹签子.  相似文献   

19.
石头的价值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而伤感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来到市场,抱着那块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里,意外地有许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继续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男孩没想到,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相似文献   

20.
父亲     
一个老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