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颠覆与指斥:浅谈王若虚对黄庭坚诗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虚诗歌批评注重创作与风格的“天全”、“自得”,因而对不合其审美理想的黄庭坚诗歌多有指责,主要体现在:颠覆黄庭坚宗杜说;以苏黄比较来扬苏抑黄;对黄庭坚具体诗作指疵;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指斥。这些论评,尽管其中渗透着王若虚个人的诗学趣尚,存在指责失当之处,但相较于宋代的黄庭坚诗歌接受,它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内容,并进一步从细部特征上探讨黄庭坚诗歌,成为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析;二、对陶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奠定了后世陶学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学批评白居易论的轨迹表现为:中唐至宋初,诗论家们对其诗作各方面基本持称扬态度;大致从北宋中期开始,出现不小规模的对其诗作审美表现的批评之声;进入明代,诗学批评的意气化色彩明显增强,白居易及其诗作基本处于被否定的境局;清代,白居易论最终进入到较为全面深入的辨析之中。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学批评对李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评,论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承唐人批评取向,从整体上集中辨析李杜优劣;二、一些诗论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对李诗创作旨向予以指责;三、对李白作为诗人的创作才性、艺术渊源、诗作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特征展开详细论析。这基本建构出了古典诗学批评李白论的视野,为后世诗学批评李白之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睟光对比较批评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诗人诗作的比较批评;二是对朝鲜诗人诗作的比较批评。上述两个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了李睟光诗学批评的内涵与朝鲜诗学批评体系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黄庭坚论诗之语颇多,二书对黄庭坚诗法理论进行了传引、阐释和总结,成为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8.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 ,作为古典诗学批评杜甫论的全面展开阶段 ,它承起但又突破了唐人杜甫论批评取向。由对杜甫及其诗作的普遍肯定到极至张扬 ,从道德化、偶像化的盲目推崇到这一倾向的基本消解 ,宋代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涵合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由此 ,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中和”是儒家追求和谐的一种至高境界,本文试结合黄庭坚所倡导的“温柔敦厚”的诗学主张,分析其诗作中所具有的中和美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早年曾习江西诗法,因此其诗学思想留下了江西诗学的烙印,他主张诗歌讽喻时政要怨而不怒,与黄庭坚所倡导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近;学古人句律不用其句意而学其风味。时代的巨变和亲身的生活阅历,走出江西诗派的樊篱的杨万里提出了"感兴"说,言诗人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它远绍魏晋感物起情说,近承陈与义感物兴发论,对向书本材料讨生活的江西诗派末流具有纠偏救弊的现实意义。心师造化、取法自然的同时,杨万里并不否定对前人诗作的研习,但须"参"须"透脱",才能妙悟其风味,这一诗学思想是对黄庭坚诗学思想的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学批评普通推重杜甫。其论评极富特色,表现为:从对杜甫及其诗作总体上的大力推崇到把杜甫偶像化、神化,由对杜甫思想及其诗内涵的肯定到一定程度上出现穿凿、曲解杜诗的批评取向,从用“诗史”称扬杜诗到“诗史”意义的多样化,宋代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走过了其繁复的过程,呈现出多维的视野。这为后世更辩证深入地研究杜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学批评对欧阳修人格襟怀及其文学成就予以了高标,对其诗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析,对其诗学渊源也予以了辨分。这为后世诗学批评欧阳修论建构出了广阔的空间,也潜在地揭示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为人极重孝悌忠信,笃于亲情,在诗学上也着力培植其侄甥们.黄庭坚之甥"洪州四洪"就受到黄庭坚不少诗法上的诲示."四洪"在诗法学杜、化俗为雅、以故为新等方面对黄庭坚诗学多有继承发扬,同时又有所创新,从而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成为"江西诗派"中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对黄庭坚研究的文章数量繁多,涉及生平思想、诗学理论以及创作作品等方面。在众多研究黄庭坚的文章中,地域性研究增强,对其诗学中颇具争议的问题也有进一步的探讨,诸多论述角度新颖,对以后的研究有较大的启益。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的诗作为世人共识。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是否有一个体系?本文从黄庭坚诗论的诸多方面,阐释了其诗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赵淳及其子侄或能诗,或诗文兼长。赵淳与杜唐、邹祚永等6位诗人结成诗社,不时同游切磋,相互酬唱,题咏流连于大理晴云山一带。赵淳的诗歌创作主“遍游历”,内容多表现苍洱风物。赵淳《赵州诗学源流述》是一篇集中评介赵州26位诗人及诗作风格的文章,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赵淳对本土诗学源流的自觉意识,其意义不容忽视。因赵淳本人以及家族成员、诗社成员的传世诗作较少,加之无时人批评表彰,故其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8.
韩国高丽朝诗学在诗歌理论观点上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高丽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与运用,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审美意识特征,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诗学理论的现实基础,方东树对清代前中期诗学流派均有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主要特征:一是立足师古,崇雅贬俗、崇真黜伪;二是立足诗歌创作,强调创作与批评相统一。方东树对"近代"诸家的批评,虽不免武断,但却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商榷前藻,发明诗学奥旨,以期金针度人之心理诉求,是其著述《昭昧詹言》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20.
熊明遇主张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即"代有其诗"。强调明诗诗学的价值,否定了"诗以代降"与"唐后无诗"的说法,对前七子拟古诗的因循蹈袭有所批评,综合其诗作解读其诗学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