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作为社会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其活动总牵涉到社会从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器的各个层面.广义的宗教作为科学家成长的背景,以及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努力诠释和发展的对象,其与科学家的关系无疑值得研究.本文试以爱因斯坦为例,联系相关史实和评论,努力呈现爱因斯坦与宗教之间的清晰图景.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在激励科学家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上有许多有效方法,比如他们的科技社团十分热衷于帮助科学家树立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科学家从事科研的经费来自纳税人,科学家需要通过科普等方式对纳税人加以回报,否则很难持续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这迫使科学家组织、科学基金会、科研机构、大学的科学家们参与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形象化、多侧面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门户网站——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www.mmcs.org.cn)正式上线运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现已收录12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成长的数字化成果,包括珍贵史料1073篇、人物报道208篇、影音资料104篇、年表40份、传记107篇,力求系统、准确、全面介绍中国现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科学贡献。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依托中国科协牵头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相关成果创办。据悉,于2010年  相似文献   

5.
科学体制不同于其他社会体制,它缺乏发达的有效的正式控制机制,科学家的社会化过程是科学的非正式控制机构之一.广义的科学家社会化关注于科学共同体的形成,狭义的科学家社会化关注于科学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科学家社会化不同于工程教育,通过科学家社会化的研究可以有效寻求减少科学中不端行为的途径,增强科学研究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牛健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5):124-125
科学家卓越之处在于人文情怀和科技创新的融合,目前缺少对科学家人文情怀深入体系的探究.科学家人文情怀的基础是科学自我意识,人文情怀的彰显是人文自觉能动性,人文情怀核心是人文自身价值.通过对科学家的人文自身价值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点的认识,呈现出二者在追逐真善美的人生理念最高层次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应用渗透至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政府决策离不开战略科学家的参与和支撑,如何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此,笔者访谈了科技政策、决策咨询方面的权威学者方新教授.  相似文献   

8.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裔科学家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前我国建设100家科学家工作室.作为一种全新的以人才为中心的科研资助与组织模式,科学家工作室应有别于传统的项目制科研资助模式,充分体现“资助人而不是项目”的特点,对其资助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论述项目制科研资助模式局限性和科学家工作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的科学家工作室的遴选、资助与管理模式设计,提出一些政策思考和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揭示自然界内在结构的和谐和秩序,需要人(多指科学家)对自然规律作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彭家勒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是因为它的美激起了科学家的热爱之情,这才产生了全部科学活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物理规律最终是以美的形式被揭示而呈现于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