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占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本文就此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2.
《祭十二郎文》文中“,其”字先后出现了33次,既可作代词、副词,又可作连词、助词,几乎涵盖了“其”字的所有用法,文章成了能体现“其”字用法的集大成者。具体情况如下:⒈作代词,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如: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2)第三  相似文献   

3.
“之”字在古文中,出现频率高,用法活,是个较难掌握的虚词。具体用法就更复杂了。如可作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可作定语、补语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时用在主语谓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时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有时可作谓语动词等等。这么多的用法,怎样对它进行辨别呢?有一个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看“之”字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胡兴成 《高中生》2009,(3):46-47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同学们在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盘"量词用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词“盘”,可作名词、动词,还可作量词。它可作名量词,也可作动量词,四川方言中,还有一种通用动量词用法。本试图在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上,描绘“盘”的各种量词用法,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等”字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和不同的用法。如: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助词和代词。当“等”作动词用时,可作“等候”、“等到”讲。如“请等一会儿”、“等天晴了再走”。  相似文献   

7.
“为”字使用范围广泛而用法相当灵活:一、用作动词“为”作动词,可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多种不同含义。还可以和介词“以”、助词“所”、疑问代词“何”组合成不同的固定格式。共六种情况。二、用作介词“为”作介词,其用法也比较复杂,大致有四种情况。总的来说,介词“为”大都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三、用作语气助词“为”作语气动词.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有疑问代词“何与其呼应,译为“呢”四、用作连词“为”作连词,一种情况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表因果关系,另一种是表假设关系的。五、用作副词由于“为”字用法灵活,在个别句子中也可作副词。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古汉语中.“之”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代词和助词.仔细辨析作为助词的“之”.可将其归入以下六种用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文中对甲骨文、金文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做《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仪》,对甲骨文“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对西周金文“于”的用法尚可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所”字共出现51次,其用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作名词;一类是与动词等成分结合,形成“所+V”结构。它已涉及到古代汉语中“所”字的各个主要用法。考察《诗经》“所”字的用法可知:1、《诗经》语言丰富生动,其语法体系亦较为完善;2、《诗经》的创作时代,古汉语语法已走出了原始时期,正在由简单、概括阶段向分工更精细、结构更严密、更成熟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用法可分为表示疑问语气的呢1和表示陈述语气的呢2两大类。唐宋时期,呢1的形体和用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字形由古老的“尔”字变成了“耳渐”、“你”、“尼”、“口尔”,已十分接近“呢”字;用法由先秦、中古的表强调问和反复问,发展到表承前问和假设问。语气词“那”早在中古即已出现,不会是唐末才产生的“耳渐”的音变形式,其基本用法无大的变化,主要用于构成真性或假性的是非疑问,与“尔”的用法有很大差异,自然不可能是由“尔”到“呢”的中间形式。  相似文献   

14.
touch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其词义也不尽相同。现将其主要用法归纳如下:一、touch作为及物动词,可作“触摸”、“使接触”、“感动”解。例如:O ne of the branches of the tree is touching the water.有一根树枝触到了水面。V isitors are required notto touch the exhi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一英语中,常见表示“好”的词语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nice、fine、good和well。其中nice、fine和good在表示“好”之意时,常用作形容词,在句中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well可用作形容词或副词,在句由可作表语或状语。它们虽然都有“好”的含义,但实际用法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what的用法     
what可作形容词,也可作代词,其两种情况的用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古文字和传世文献材料,结合闽方言探讨“Nie”字的形,音,义问题,认为诸家论“Nie”象一种刑具是正确的,在甲骨卜辞中,“mie”字可作名词和动词,闽方言中表示抓捕意义的动词,其本字即此“Nie”字。后世典籍罕用“Nie”字,盖因其基本义可由“执”,“梏”取代之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文言虚词“其”,“之”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用法特点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比”字为小学数学题中所常见,但意义、作用不一,各有其特点及用法。总的来说,“比”是比较的意思。现就数学题中“比”字的作用,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某”字的产生原因以及在先秦两汉时期用法的演变,并将“某”分为“自称”、“他称”、“物称”三类,而且初步探讨了“某”到底是否为第一人称代词的问题,同时还指出了影响“某”字用法的语言有社会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