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理州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的血清学表现型及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方法:检测献血者样本136 803例,采用血清学方法确证Rh表现型,使用抗人球蛋白试剂对不规则抗体作筛查。结果:确证Rh(D)阴性献血者209例(0.15%);其中含不规则抗体1例(0.48%),血清学表现型中:ccdee 123例(58.85%),Ccdee 67例(32.06%),CCdee 7例(3.35%),ccdEe 6例(2.87%),CcdEe 5例(2.39%),CCdEe 1例(0.48%)。该阴性献血者ABO血型分布情况A〉O〉B〉AB。结论:对献血者Rh(D)阴性血型的血清学表现型及不规则抗体作检测,将有利于为临床安全及时有效输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完善十堰地区Rh阴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建立有效的稀有血型库,保障Rh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方法 “U”型微量板盐水法进行Rh(D)阴性的初筛和Rh阴性血清学表型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和吸收放散方法对Rh(D)阴性标本进行确认、抗体筛选、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参与无偿献血的161 438人,确认Rh阴性449例(0.28%);检出Rh阴性7种表型所占比例依次为ce (57.68%)>Cce (28.95%)>Ce(6.68%) >cEe (4.90%) >(CcEe)0.89%) >cE (0.67%) >CcE (0.22%);检出Rh系统不规则抗体12例,检出率为2.42%.结论 十堰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符合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仅占0.2%~0.5%的特点,在ABO血型中呈均匀分布O>A>B>AB;Del血型检出率与湖北地区检出比例基本一致.完善十堰地区Rh阴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有利于对稀有血型献血者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襄阳市某三甲医院21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及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为本地区临床诊疗HDN提供依据。方法对21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常规血型鉴定、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查。结果218例患儿中,确诊HDN患儿占21.56%(47/218),其中ABO—HDN为21.11%(46/215)、Rh—HDN为0146%(1/215)。确诊为ABO—HDN的患儿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占10.23%(22/215),B型占9.77%(21/215),AB型占0.93%(2/215),0型无。3例RhD阴性患儿中,发生1例HDN。结论本地区A型和B型新生儿患ABO—HDN均常见,母婴Rh血型不合者中黄疸新生儿HDN患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对于临床表现疑似HDN患儿应将HDN三项检查列为重要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了解大理州近3年来各医院送检的凝难配血情况。方法:对大理州中心血站2010年至2012年血型参比室处理的凝难配血报告结果作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的26份血样中18份存不规则抗体;而且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出的比例最高(27.7%);其余次之。8份为医院检验科或输血科聚凝氨试验法或卡式抗人球蛋白法出现凝集;经本室抗人球蛋白等一系列试验检测;未发现异常。结论:受检测患者中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出的比例最高(27.7%);其余次之。此外,医院配血时忽略了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操作细节,会将非特异性的凝集误判为特异性抗体引起的凝集。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21):66-6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的40例ABO-HDN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取10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的血样,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以及微柱凝胶技术开展主侧交叉配血,对两种配血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种配血方法同直抗试验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交叉配血共200次,微柱凝胶技术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不和148、124次,凝聚胺技术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不和6、10次。除凝聚胺交叉配血外,直抗阳性的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P<0.05)。两种检测技术在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19,P=0.300;Kappa=0.058,P=0.083),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更高。结论:对新生儿开展输血前检查工作时,采用直接抗人球试验进行检测十分重要,且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血液科患者输血治疗深感棘手的问题之一,由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或自身抗体掩盖下同种抗体的存在,导致临床输血复杂而危险。本文结合3例 AIHA 患者的抗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相关实验室检测,探讨了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ABO、Rh、MNSs血型系统的遗传学调查分析,了解河北省回族的血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河北省籍回族学生158人进行ABO、Rh、MNS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调查、统计,并将调查结果与汉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族学生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IA:0.339 2,IB:0.241 1,i:0.421 0。Rh血型系统单倍型CDE=0.082 2,CDe=0.797 5,cDE=0.107 6,cDe=0.012 7,基因频率C=0.879 7,c=0.120 3,D=1.000 0,d=0,E=0.189 9,e=0.810 1。MNSs血型系统单倍型MS=0.031 6,Ms=0.506 3,NS=0.012 7,Ns=0.449 4 基因频率M=0.537 9,N=0.442 1,S=0.044 3,s=0.955 7。结论:河北省回族红细胞ABO血型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Rh血型系统单倍型基因频率CDe0.797 5最高 未发现Rh阴性。MNSs血型单倍型Ms〉Ns〉MS〉NS 基因频率M〉N s〉S。与国内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8.
AXB亚型血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献血者,男,31岁,于2006年9月在献血车上自愿无偿献血400ml,初筛时纸板法血型正定型为B型。检验科检测时,血型用手工及仪器两遍正反定型,其中手工用纸板法,正定为AB型,反定为B型,所用试剂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抗A、抗B单克隆标准血清;仪器法用酶标仪读取,正定为B型,反定为AB型,所用试剂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抗A、抗B单克隆标准血清。反定型中所用标准红细胞为科室自制。因为该血样血型正反定型的不符合,所以被转到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以下的结果为该次试验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ABO血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血型与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玻片法测定血型,统计并计算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结果: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差异.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ABO血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血型与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玻片法测定血型,统计并计算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结果:满、汉、回三民族ABO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差异.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术前3项(HBsAg、HCV、HIV)传染性指标筛查的感控意义。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4356例患者消化内镜术前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3.72%,抗-HCV阳性率0.76%,抗-HIV阳性率0.09%。结论:消化内镜术前行3项传染性指标筛查,对保证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患争议,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控制和避免医院内感染,均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05%(P〈0.05);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方法分离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2R,3S)-3-(3,4-二甲氧基苄基)-2-(3,4-亚甲二氧基苄基)丁内酯(1)、haplomyrfolin(2)、双氢芝麻素(3)、异新狼毒素A(4)和瑞香狼毒素B(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丹参七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多水平均匀设计配伍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筛选研究,评价中药有效成分的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uniform design-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UD-HTS)的应用.方法:选取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丹参素钠、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七种丹参水溶性单体有效成分七个水平(1×10-4~1×10-10 mol·L-1)进行均匀设计配伍组合,通过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血管内皮细胞营养剥夺模型评价各种有效成分配伍组合对药效的影响.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初步得到了2个最佳配伍组合样品(A2、B4),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0±4)%,(76±3)%.不同的细胞损伤模型筛选出不同的最优配比.结论:均匀设计配伍与中药复方配伍有相似之处,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是适用于传统多因素多水平组合特点的大规模药效筛选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