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俐 《现代传播》2003,(3):80-82
有声语言的声音既包含着生理的天赋及用声方法,同时还承载着表达者的思想和情感。播音的个性创作空间主要存在于创作主体对表达内容的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感受以及表达方式。有声语言的声音个性展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对文字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播音基础理论研究亟需向心理层面深化.本文结合有声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创作气场”概念,并对气场的形成及运作、气场的特征、气场与诸创作元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与阐述,力图证明气场为有声语言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3.
有声语言创作的实现离不开创作主体"主观感受",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审美感受,其"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专业特质有效推动了有声语言创作主体顺利实现作品二度创作。作为有声语言创作实践过程的重要阶段,深入分析创作主体主观感受的构成要素与模式,将为作品具有艺术性找到充分的依据,并打下坚实的审美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播音主持的特定内涵 播音主持,指的是广播电视互联网节目中,传播主体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所进行的创作活动.由于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媒介形态以声音、形象为主要特征,当下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传播主体,正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将传播内容、传播意图与听众、观众、网民的视听兴趣、视听理解与感受连接起来.因此,有声语言、副语言传播的创作活动,更体现着媒介传播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主体是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每一个有能力创造艺术美的创作主体来说,都会有一个只属于他的创作条件和手段,这种极具个性的条件和手段的运用贯穿于他长期创作活动的始终,并以相对稳定统一的状态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有声语言创作艺术特色。即,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天天练发音也没必要,甚至认为播音、主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节目主持人只能来自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这种观点是将有声语言当做了“思维的附属品”,对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无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运用了哪些技巧,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思维品质有多好,最终呈现给受众的都要落实到有声语言的表现上,没有语言表达,思维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人张颂教授不断强调“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颂 《现代传播》2001,(2):87-88
众所周知,播音是一项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就有了播音这一重要环节。播音又分为有稿和无稿,以便从创作依据上,进一步考察创作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这似乎是十分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在无稿播音上进行思考呢?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仍有“播音怎么会有无稿”的质问,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阐述。一 人类的有声语言,自从有了文字,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保有着语言的原生状态,或只言片语,或出口成章;另一种是,由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成为经过字斟句酌的语言新生状态,或目视…  相似文献   

8.
王芳 《声屏世界》2007,(6):53-53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凭借语言的声音形式传播和交流思想。所谓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的美学创作,是指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作为语言艺术来研究,作为审美对象来分析,进而使播音员主持人产生强烈的创造语言美感的热情和欲望,并最终使受众产生审美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衣凤翱 《青年记者》2016,(32):42-43
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是主持人进行传播的工具,作为传播中的第一要素是主持人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创作材料.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定位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广播语言传播是传播媒体有声语言的传受过程,先有传播主体的有声语言创作,后有接受主体的有声语言的解码。听众在接受过程中关键是要通过耳朵来完成。听众在收听广播时,只能听见声音,看不见文字的形体,没有反复思考的余地,如果自己心目中没有一个具体形象,听上去就会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那么要想听众能否听得进去,  相似文献   

11.
有声语言,在影像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传播功能,“留白”则是运用播音中的停连技巧,通过语言再创作,传播出有声语言外的无声信息.本文以个案分析为样本,对播音主持中的停连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从传播学出发,具体分析不同的声音留白所传递出的信息功能,从而找到声音传播中的“留白”技巧,即运用停连,传播有声语言以外的无声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有声语言是主持人进行主持工作的最基本工具,尤其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讲,有声语言是给听众传播信息的唯一表现形式。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传播信息时不仅要注重语言信息的正确与规范性,更要注意加强语言艺术的美感,吸引听众,并让听众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如何加强对语言艺术的运用,增强节目的吸引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芮辉 《今传媒》2016,(6):128-129
电视新闻播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体态语、服饰语和表情语等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通过电视媒介把新闻稿件表达传播出来的播音创作活动。播音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电视新闻播音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对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语言)“形之于声”的再创造。因此笔者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梳理,弄清电视新闻语言的类型与特点,从而为电视新闻播音创作实践提供启示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有声语言面向大众的传播过程具有群体性、言语交流与接受性、传播利益公共性等特征,传承着表达者的情感与思想,富含生理天赋和用声方法。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传播主体具有一定的创作自觉性。在不同的经济、文化转型时期,面对着社会变迁、时代更替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作为一项语言艺术性极强的工作,播音主持需要着重强调有声语言形象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苏城 《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02-102
<正>在有声语言表达进程中,自然状态的语流会有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的地方是停顿,而延续的地方是连接,我们说停连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的外部技巧之一。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有停顿,有连接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停顿和连接,都是依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需求而为之,并不是任意的,更不是随意的,停连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本文详细论述了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停连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体态语作为一种不可缺失的“语言”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形象.本文从体态语的构成入手就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体态语的运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玉河  张颂 《当代传播》2007,(6):138-139
"口语化"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近年来一些人将它与日常口语混为一谈,使大众传播陷入了人际交流的泥潭,弱化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质量.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口语化"的价值趋向,对引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湾新闻的播音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新闻的播音风格 首先我们对播音应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播音是一种语言传播.第一,播音以有声语言为主线,同时兼容了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而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①本文试论述台湾播音员在新闻播音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播音创作的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它必须符合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具有分寸感和亲切感。播音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创作内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