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碑的建造     
在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里有几张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由于时间已久,照片已经泛黄,但它带给人的震撼依然强烈.让我们循着这些老照片定格的瞬间,探寻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和启示. 一、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 第一张照片是定格在特定历史瞬间的照片.照片中人物喜悦、兴奋地心情透过他们每一个人的眉梢、嘴角尽情流露,这些满怀着胜利与喜悦之情的人们把归来的英雄高高抬起,显得那样忘情而高亢.  相似文献   

2.
在朝阳市档案馆的馆藏照片中,有一张微微发黄的老照片。这是著名战斗英雄张立春与他的妻子刘月英在1954年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张立春胸前挂满军功章,英武中透着帅气。……  相似文献   

3.
双月要闻     
徐匡迪市长将外国友人赠送的外滩老照片交市档案馆保存 日前,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委托市外办将一张旧上海外滩的老照片转交上海市档案馆保存。这张照片是徐匡迪市长今年7月出访德国时,由汉堡商会会长尼古劳斯·W·舒斯(N ikolaus W.sches)先生馈赠给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照片长达2米,宽0.175米,堪称巨制。据考证,照片摄于19世纪80年代,其画面的完整与清晰,为外滩老照片中所鲜见,比较珍贵。 图为这张照片的局部画面。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平谷区档案馆内看到一张尘封已久的档案老照片.照片摄于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东根据地西部一支令敌寇胆寒的特殊部队——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军分区供给处(原十三团供给处)的遗址.看着这张岁月浸染的珍贵老照片,那段硝烟弥漫、腥风血雨的历史仿佛从远处走来……  相似文献   

5.
雨飞  文杰 《北京档案》2005,(4):12-13
在岁月长河里逐渐消逝的一切,许多已被人遗忘.而当我们偶然看到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时,仍然会被这静止的画面所打动,画面中听不到喧嚣的都市是那样的沧桑而美丽.收藏家刘鹏就是一个被老北京照片深深打动的人.采访刘鹏是编辑部很早的计划.去年,他为本刊"京都旧影"栏目投稿,其丰富精美的系列老照片颇引人注目.从个人收藏的角度看,如此大量独特的来稿不多见.他是如何收集了这么多质量好的老照片的?在一个初春的上午,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6.
浏览旧书网,惊喜地发现了一幅张謇墓的老照片.购回后品鉴、揣摩:照片背面有运笔工整、苍劲浑厚的“啬公墓”三个竖写繁体字,从略有泛黄的旧影画面迹象推断,应为生圹牌坊刚刚建成时所摄.这张十分罕见、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不仅真实反映了张謇墓园最初的场景,而且也勾起我对啬公墓历经90多年风雨的遐思追溯.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走进浙江省档案馆的陈列大厅,就不由自主地被一张照片深深吸引,而几乎每位参观者在经过这张老照片时也都会默默驻足。这是1930年8月摄于浙江陆军监狱的一张难友合影照片。前排5位虽都戴着脚镣,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张保存在河北省承德市档案馆的老照片。据说当年老照片被征集入馆时,这张老照片的全部信息除了图像上的"一片汪洋"之外,还有就是一句非常泛泛的话:这是解放前承德的水灾。后来,档案馆的同志也曾向一些本地的老人出示和询问过照片上的内容,可能是岁月相隔的太久,串连不起老人们幼年的生  相似文献   

9.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11.
陆哨林 《出版史料》2009,(3):124-127
今年第一期《出版史料》有吉少甫同志的遗稿《对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答黄宝殉之女黄川问》,特别是那张“老照片”,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也保存着父亲遗留下来的同样的这张照片。照片中的许多人是我父亲出版生涯中的老朋友,有些还是他走上进步出版道路的引路人和支持者,都是我崇敬的前辈。  相似文献   

12.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3.
这是八大处公园档案室珍藏的一张百年老照片.照片上中间那位,僧人打扮,须发皆白,道骨仙风,一看便知是位阅历颇深的僧人.僧人两边那两位,身穿长衫,毕恭毕敬,对僧人充满景仰之情.这三个人是谁呢?照片镜框里衬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石景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42年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长袍,一手扶膝,一手搭靠在旁边的桌子上,端正地坐着,看上去像是某个富贵家族的少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然而,他的真实身份是新四军的一名侦察员,这是他在敌占区侦察敌情时,乔装打扮后拍摄的照片.他叫余昌和, 1922年11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于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离休.余老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一张1949年6月27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全体职工暨来宾合影"。又想起著名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先生曾和我说过他珍藏有一张《新民报》和一张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13人的合影照片,都记录了这次公开大会,并且他还找到照片中的一名党员。为此,我专程拜访了金铁华先生。金先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专心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的整理收藏。他非常热情地接待  相似文献   

16.
在1949年以前,曾经有众多的外国人拍摄过杭州和西湖的照片。在所有这些曾经给老杭州和西湖拍过照片的专业或业余的西方摄影师当中,西德尼.甘博可能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位。《西湖百象》通过展示他于1917-1919年间在杭州拍摄的一组总数为176张的老照片,来探索甘博根深蒂固的杭州-西湖情结,以及他在表现这个古老城市人文景观时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原川沙县文化馆馆长林幼光先生(上海戏剧学院48级老校友)给我打来电话,他准备向上海戏剧学院捐一组老照片。这组老照片是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表演系76届毕业生奚美娟考学时的工作照。照片交到我手上时,我沉默了许久。这组照片是当年上戏为了感谢林先生对招生工作的支持,送给他留念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29日下午,三张拍摄于1875年的网明园老照片和三张颐和园老照片在北京华辰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以10万元起拍,经过多个回合的竞拍,最终以95.2万元成交(含佣金).这是中国国内首次拍卖圆明园、颐和园原版照片,创造了中国老照片拍卖的纪录,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正在成长的中国影像收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地运所村委会的东墙上,镶挂着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是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地运所时留下的.照片上总理微笑着站在几十名社员群众中间.提起这张照片,这里面还真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北京档案》2016,(12):54-55
在怀柔区档案馆里藏有两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一张是一位农村干部模样的人光着脚、挽着裤腿儿,手握铁锨在水渠里劳动;另一张照片是一群人晚上在农家院里开会,有的蹲,有的坐,在窗纸透过的一丝灯光下,记录人伏在垫着砖头的小饭桌上做着记录,大伙儿围坐在那位高挽着裤腿儿、坐在砖头上吸烟的汉子周围.通过照片的旁白文字,才知道这两张照片是上世纪50年代末怀柔县一渡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悦白天挖渠浇地,晚上组织村民开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