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答父母问     
当孩子惹父母生气时怎么办湖南省永顺县一家长问:我儿子10岁了,常不听话还爱顶嘴,有时气得我忍不住要打他骂他,事后我又后悔,该怎么办? 答:孩子既会给家庭带来欢乐,也会给家长带来烦恼。孩子惹你生气时,为了既不伤害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2.
正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后,常常会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结果双方总是以"大呼小叫,暴风骤雨,两败俱伤"而告终。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一些育儿书籍,对孩子的了解也更多了,这才渐渐意识到,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只是不能和父母有一样的紧迫感而已。他们在按照小孩子自己的时间表生活,而父母则是按照成年人的时间表生活和做事。难怪经常会出现"你越责备,孩子对你的话越不理  相似文献   

3.
最佳方案     
孩子一般是不会故意惹家长生气的。家长生气时,孩子往往会很难过,或因不理解他们的生气原因而奇怪,或因可能受到的责罚而害怕。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在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和气愤时,应特别注意态度和方式,要让孩子了解你为何生气,不可用过激的言词伤害他,更不能用责骂来发泄。  相似文献   

4.
刘第红 《师道》2008,(7):46-46
我在小说《二狗的故事》中,写过乡村独特而残酷的“死亡教育”。针对调皮捣蛋、四处闯祸、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使出“狠招”,假装要将孩子淹死。孩子被强行按到了水里,痛苦地挣扎。在这危急时刻,另外一个大人“碰巧”赶至,“救下”垂死挣扎的孩子,并且替孩子保证:他今后会学好的,不再惹父母生气。有了保人的担保,父母亲也就顺势下了台。  相似文献   

5.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子女以反驳、顶撞等方式的争辩。面对这种争辩,做父母的该怎么处理呢?明智的做法是给子女以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听取孩子的争辩。然而,我们的很多家长往往信奉自己说了算,不给孩子争辩的余地,这是不对的。某乡李君对此深有体会。有一次,他在学校家长现场会上说:我是个中学教师,教学生不觉得困难,可教育儿子老不得法。儿子颇聪明,也很顽皮、好动,老惹我生气,一生气我就劈头盖脑地打他,从小一直打到他上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打尽打绝打出了名。对此,不光家中父母、妻子反对,连儿子的班主任也找我谈,建议我打过儿…  相似文献   

6.
生气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状态,父母和孩子又恰好是一对最能惹对方生气的组合。即使生气了,也不必自责、内疚,处理好最重要。另外,如果爸爸能摸到一些生气的窍门,也许还能将其变成一种教育机会呢! 没错!太多的育儿书里告诉我们要冷静、平和,不能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相对来讲,亲手带大一对龙凤胎宝宝,我也算是个好爸爸了。但是,你也许也会遇到我家这样的小场景: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倾向于使用"三无原则",即无错误、无批评、无压力。"无错误"原则孩子因淘气而损坏物品,这不是他的错。其实,这是他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父母千万不要认为他是在故意惹人生气。"无批评"原则一旦孩子有不能令人满意的表现,父母就大声呵斥、批评,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  相似文献   

8.
武哲 《家教指南》2009,(10):31-31,40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我们会生气,尤其是我们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又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9.
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给他拾起来,他又扔在地上。对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许多父母不理解。其实,周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行为。孩子将扔东西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东西扔出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10.
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你的爱。从父母那里得到拥抱和轻拍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当父母生气时,应避免接触孩子,因为孩子对非语言信息的传递非常敏感。父母生气时可能想对孩子表示爱抚,却会将自己的气恼传递给他。7第7招面对面地与孩子谈话。父母如果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与孩子谈话,这不仅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矮小,还会增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一旦有可能,就应该弯下腰或坐下说话,达到眼神的交流。8第8招避免模糊的信息。父母言行不一、前后有别,就产生了模糊信息。父母应诚实,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遵守与孩子的协定和诺言…  相似文献   

11.
常听有些父母在人前发牢骚,说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总惹自己生气,真是“恨铁不成钢”呀!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正如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一样。而环境有可能抑制了孩子天性的发挥,这种闪光之处往往被其他的东西所掩盖、被父母所忽视。这种闪光点就是潜能。  相似文献   

12.
有了孩子后,父母会尽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他提供最好的食物、衣服、玩具等,也会尽可能为他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但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能否得到孩子的配合呢?许多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甚至觉得: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后孩子并不满意?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哭闹不止?为什么孩子如此娇气、任性?关键就在于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也没有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亮点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极不认真,学习成绩极差,老师认为是一个“不可教化”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惹父母生气,经常打架闹事,并经常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家长认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就这样一个孩子,也许在人们的眼中,永远不会有什么希望。然而,有一天,学校调来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当那个孩子又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时候,这位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仔细地看着孩子留在黑板上的“杰作”,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他称赞他,说:“这画画得不错,好好画,将来一定大有出息。”那孩子听了老师的话后,一种…  相似文献   

15.
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而头疼,他们抱怨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我认为,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是与其父母太想要孩子吃得好有关。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一是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一个两岁的孩子不想吃青菜,那可能是他一时对青菜不了解,未产生兴趣罢了。可父母却大惊小怪,非把青菜塞进孩子的嘴里不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对青菜从暂时的拒绝转为厌恶。实际上,孩子不愿吃青菜,父母对此应不动声色,可以先补充些水果及其他蔬菜作为弥补,或许他过段时间就会吃青菜了。其实只要家  相似文献   

16.
1、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每一个孩子都有需要父母给予爱抚的积极注意的天性。但是,如果他从父母那儿能获得的唯一的注意是训斥的消极注意,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因为他以为消极注意总比没有注意要好。一般家长更多地是当孩子行为出轨时才给予注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这是他们能获得热望中的父母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动势,不良行为也就会随之而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7.
陈小燕 《家教指南》2009,(10):23-23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许多父母都会问问孩子:中午吃完饭了没有?有没有去玩滑梯?看动画片了没有?等等。这有利于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有些父母问的问题不但无助于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况,有时还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任俊 《现代家教》2003,(3):12-12
父母经常要和孩子谈各种问题,怎样谈得情理交融,娓娓动听,使孩子心悦诚服,乐于接受,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有个孩子因小事与同学争吵并发生了打架行为,父母就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这批评是正确的,谁知孩子却不以为然,反而与父母顶撞起来。原来这个孩子自以为有理,况且他在争斗中吃了亏,正在恼火之中。可见父母批评孩子即使有理,也还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掌握“火候”,讲究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19.
1、爱心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看到另一个婴儿啼哭时也会触景生情,毫不吝啬地落下眼泪,这是爱心最简单、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不加以培养,这种好的品质就会丢失。所以。当孩子惹其他小朋友不开心了,父母就要问:今天你怎么惹小朋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班来了一个家里有宝马轿车的插班生。他每天都要打人、说脏话,还花钱雇人去打人。可恨的是,他的父母居然赞同他的做法。浙江仙居县一个生气的女孩我非常讨厌这样的孩子,更讨厌培养出这样一个孩子的家长。对你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你能解决的。把这个情况告诉老师,让他们出面解决吧。也许他们也正在为此事焦虑呢。你还可以联合同学,把情况反映给学校、家委会甚至派出所。因为他的有些行为(如雇人行凶)已经触犯法律!眼前,你要做到对他不卑不亢,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少去惹他,实在无法逃避时,应尽量寻求同学、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帮助。班里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