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事先知道哪里是难点、重点,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地听讲;其次,要按时完成数学作业,这个习惯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可采用“读、讲、议、练”四程序教学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法是:   “初读”,即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大部份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要求学生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集中思想听好、听懂老师的讲解。每节课后布置下一次的预习内容,要求学生上课前用 5— 10分钟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带着问题来听课。开始,学生不习惯预习,教师要经常检查督促,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当学生体会到预习后听课效…  相似文献   

3.
一、“三先三后”学习法“三先三后”学习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钻研后请教他人。预习,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预习。有时是在课堂内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有时是在前一天下午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这些作业紧扣教材,富有启发性,有问题可思,在思中有得。预习作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新知识铺垫的旧知识,以此为接受新知识的“缓冲剂”;另一部分是能分散难点的、不经过努力又不能解决的新知识。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从中找出不懂的难点和不甚懂的疑点,以便在课堂上带着这些难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听讲,并通过质疑、解答把难点突破、疑点化解。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疑问和困惑,为其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听讲做好准备。预习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细化指导.落实各项需要做到的内容.课堂上要有检查反馈环节。如此常抓不懈,学生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能读书的起点。最终.学生将学会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证明,抓好预习可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明确预习内容预习内容包括:1.复习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已学的知识。2.查阅字典等资料扫除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通过阅读,幸刀步理解课文。4.找出文中的难点、疑点。形成问题。5.提高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各种技能。预习的任务一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反之则会影响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现在有三种作法,第一种是课堂内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看书,教师指定阅读范围,指出阅读重点;第二种是进行预习,教师在上一堂课已作了布置,有些活动课还可以印发预习提纲给学生;第三种课后复习,学生抽出时间复习,巩固掌握已学的基础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地理成绩稳步提高。其次,要教学生怎样读书。针对地理课本附有很多插图或附图的特点,教学生在阅读时,应把握三点:①大量的直观概念及分布知识诸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陆地轮廓、地形地势、湖泊分布、河流走向、植被、物产等等均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着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说,此话用于学习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只有自己先通过预习,才能初步弄清老师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自己对这一内容存在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有选择地集中精力去听.主动地去学,而不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让学生预习,教师不能只是丢给学生一句话:"大家去预习."而应针对预习内容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提纲要能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尽量能让学生看得懂,使学生能学有所依.长期坚持,形成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多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一、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善于探究的习惯预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探究的能力。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从低年级起,就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低年级段,没有笔头家庭作业,笔者习惯布置学生将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翻看一遍,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课本中主  相似文献   

10.
1.提前预习,有的放矢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13,(4):21-22
1.“预习一听讲一复习”三环学习法 有经验的学生总是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看一遍,并做好预习记录.标明哪些地方不懂或一知半解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不会太费力了.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预习的不足.哪些地方重点、难点抓得不够.在下次预习的时候更能抓住脉络.形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是课前自学。只有课前踏踏实实预习了才能知道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习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老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说,预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我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谈一点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抓好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预习,通常是在上新课前,由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但这对于刚接触预习的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尽管教师向他们明确地布置了预习任务,但由于他们从未做过,不明要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15.
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并高效率地取得学习成绩的基础。如果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对新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在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理解重点和难点及关键问题。 具体操作是: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提纲,提纲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解答问题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再在课内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二、听课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听课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难点、重点、疑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这样上课听讲能更主动,更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到高年级都不懂得如何预习,预习完了,文章上却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使预习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地理课产生了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就会不断追求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靠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实现,读练结合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课前预习,读练结合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大有裨益;预习的过程是读书、自学、接受新知的过程。课前预习可以做到提前想,提前做,争取学习的主动权。预习得好,可以体验到新知识的理解过程,可以发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层次结构,可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听课,提高听课质量。1、布置预习提纲。由于时间关系,布置的提纲要简洁、明了。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章节,为了加强理解,布置的预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其课前预习的习惯,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地理解新课内容,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检阅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有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预设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在作业环节布置预习任务,却没有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他们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两遍就算了事,导致课前预习起不到任何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可有些学生只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学什么,就当作完成预习了。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将课堂知  相似文献   

20.
侯丽  刘琦 《黄山学院学报》2013,15(3):116-117
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因方程数较多,求解比较繁琐。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计算功能,可以快速地解出支路电流未知量,使得教师和学生从复杂的求解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电路的分析和讨论,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