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商人的教育理念是两大浓重的底色下绘就的,一是时代需要,近代商人在自强求富以图御侮的自觉意识下,突破了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突出强调教育的生产与经济价值,反对教育的精英主义或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思想,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开启民智。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商人把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他们希望通过儒家化与商品经济的契合,从而实现商品经济持久,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三十年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作为九个孩子的父亲,严复的家教理念亦是其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严复与子女的家书进行解读分析,从严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秉持"先中学后西学"的家教理念、重视培养子女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践行循序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初步探究严复家教理念中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促使前近代商人借助教育奋力改变自己的地位;成功商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教育活动;商人介入教育活动对商人和教育双方都发生作用,并对双方产生不同影响。然而,就教育变革而言,前近代商人介入教育的活动促进了固有教育的发展,而制约了教育的近代变革。  相似文献   

4.
与前近代商人相比,近代商人所处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能量充分释放。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入,近代中国实业性质发生变化,在政府的推动下,凭借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对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近代商人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近代商人开辟了诸多教育形式,并以多种方式介入到教育活动中;近代商人介入教育活动,对商人自身、教育、实业乃至社会进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徒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管理者,近代商人与学徒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促成了学徒教育目标的转变,推动了学徒教育规模的扩大、方式的变革和内容的丰富。近代中国商人参与学徒教育,不仅促进了学徒的社会流动,还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并对中国传统学徒教育的近代改造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商人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开拓和推进之一。近代商人之所以慷慨捐资兴学是由于四个主要方面的原因: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感、正心修身的伦理关怀、追求新知的知识力量、以及积极鼓励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近代商人捐资兴学活动是教育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亟待开拓的园地。中国教育近代的启动和发展得到了进步商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进者之一。近代商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或捐资助学,形成了中国近代办学的新格局。近代商人将其思想观念渗入到具体的办学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近代商人捐资兴学活动是教育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亟待开拓的园地。中国教育近代的启动和发展得到了进步商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进者之一。近代商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或捐资助学,形成了中国近代办学的新格局。近代商人将其思想观念渗入到具体的办学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教育以伦理道德为教育核心,以"圣人君子"为教育目标,以儒家学说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科举制联系在一起,更使中国传统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独具特色[1]。然而,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在外来侵略下发生了改变,救亡与启蒙是近代教育肩负的使命,现代教育则以促进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商业教育萌生于新学兴起、商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除大学堂设有商学科、普教系统加开商学课程外,归属于实业教育系统的商业学堂是开展商业教育的主要实体。较之以往的学徒制教育,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更为系统,学理更为深奥,教育目标更注重务实达用。通过对比传统商人和经近代商业教育培养的新式商人的各项素质,可以发见新式商业教育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伦理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需要在辨析教育本体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在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完成教学的过程中,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伦理要求,即建立一个既符合教育伦理的基本准则,同时又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客商"有深沉的教育情结。在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情结为客家地区的教育从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梅州成为声蜚海内外的"文化之乡,"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客商"在继承中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征程中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自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教育一直都是国家需要承担的一种公共责任。至近现代,国家是否应当承担教育责任、在多大程度上承担教育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教育责任,成为富有争议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肩负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能,但对个体的伦理教化责任却不断式微。尽管现代国家的伦理精神在逐渐减弱,但国家对个体的伦理教化依然应当是其基本的教育责任。就教育来说,不丧失对国家共同体的道德想象,并以此来塑造现代国家的伦理精神,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就国家而言,对个体的伦理教化之责应建立在追求民主和社会正义的价值之上,这是现代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道德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优良道德: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政治信仰不坚定,价值观念模糊,过多关注个人的、眼前的物质利益等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理想信念的民族.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的思想和人格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可资利用的理想信念和教育资源,可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第二课堂的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借助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 to understand and reown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modern democracy. In particular, it highlights a foundational human capacity for shared ethical insight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rich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that can be traced in thi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re considered and the idea of recentring school cultures on the narrative and ideals of developmental democracy is elaborated.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富媒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使之附有伦理愿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内容。然而在网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缺乏对网络教育中的伦理现象、行为和过程等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教育伦理概念并指出网络教育伦理的研究意义;然后,对网络教育伦理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论证和辨析;最后,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与网络教育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划分出网络教育伦理研究的三个层次以及相应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教育伦理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乌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小班化教育——推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班级规模受到了挑战,使每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教育资源和关注的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小班化教育对个性化教育、创造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鸟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