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娱 《新闻记者》2005,(7):20-22
2005年4月17日.国内众多媒体发表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致癌成分”的报道。报道称,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数十种牙膏、洗手液等抗菌清洁品,当中包括高露洁等品牌的产品,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这种物质与经氯消毒的自来水接触后会产生三氯甲烷(俗名氯仿或哥罗芳),而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随着这则消息的飞速传播,高露洁在中国的市场销量出现了明显下跌。  相似文献   

2.
敏感有余 质疑不足——从“高露洁风波”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露洁事件”已落下帷幕,事实最终在媒体的报道中得以澄清。但我们仍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面前,媒体把关人的质疑精神和敬业精神哪儿去了?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7日——4月18日,新闻误报阶段。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高露洁牙膏被疑致癌”这一失实消息,立即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新浪网18日当天的网上调查显示,91.3%的网民表示将不会考虑再买高露洁牙膏。第二阶段:4月19日——4月20日,新闻追踪阶段。媒体的关  相似文献   

3.
媒体要对真相负责--关于假新闻恶意炒作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又—假新闻出笼了。4月15日,这条假新闻由国外传来,国内一些媒体以高度的“新闻敏感”相继予以报道,有的媒体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跟踪报道。一时间“高露洁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其事件真相变得越来越混淆,结论也越来越可怕。致使一些商场、超市纷纷从柜台、货架上将这种“毒牙膏”撤了下来一些曾用这种牙膏洁齿的百姓们更是慌恐不安。  相似文献   

4.
“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波澜。高露洁公司一定不相信他们的牙膏有问题,一定认为这是个别媒体在炒作负面新闻。要么就是有人故意把矛头指向他们。不少读者在疑虑:高露洁牙膏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要不要选择其他品牌的牙膏?其他品牌的牙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苏丹红事件余波未了,“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的消息又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经过记者多方查证发现,国内媒体关于致癌牙膏的消息来源于英国《旗帜晚报》(eveningstandard),而这家报纸不过是英国的一家三流小报,它发出的报道也是对美国学者研究结果的断章取义和夸大其辞。为什么在国外几乎没有产生影响的报道能在我们的媒体中引起轩然大波呢?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发生的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人人自危的心理。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心态。牙膏致癌关乎百姓健康,当然是重大新闻,但正因为重大,才有必要核实再核实。而…  相似文献   

6.
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高露洁牙膏致癌”风波已成为过去,这一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是有深刻的社会学根源。在此之前,由于我们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尽如人意,劣质奶粉和苏丹红“你方唱罢我登场”,尤其是麦当劳在英国“涉红”、肯德基在中国被查证使用了苏丹红,使公众的食品安全感变得异常脆弱。在这种情况下,高露洁牙膏尽管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和认知率都很高,但和致癌传闻相比,它的信誉度就变得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7.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4月27日,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英国首席牙科医生主任及美国弗如尼亚理工大学教授威克斯兰在北京纷纷提供相关报道证明:使用高露洁全效牙膏是安全的。威克斯兰宣布,他的实验室研究根本没有涉及到牙膏,或提出任何对高露洁全效牙膏使用安全性的担心。沸沸扬扬的“高露洁事件”落下帷幕,整个事件被证明不过是媒体记以讹传讹而导致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公共饮食安全问题.由于和百姓生活利益攸关,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重视。从最近的饮水机有毒、特富龙事件报道。到之前的苏丹红致癌、高露洁牙膏致癌、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甲醛啤酒、哈根达斯深圳事件、名牌乳业“早产奶”……众多媒体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但也不时出现一不小心就掉进漩涡甚至陷阱中的现象,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与不信任,影响了媒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10.
一向在中国市场上颇为畅销的牙膏品牌“高露洁”突然在2005年4月17日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篇名为《英报称高露洁等牙膏含间接致癌物》的编辑稿在《北京晚报》刊登。直到4月27日,高露洁公司高调举行新闻发布会,为时10天的新闻大战才基本告一段落。期间,参与跟进这场所谓“公共危机”报道的媒体遍及全国各个层次与区域,仅仅4月27日新闻发布会的到场媒体就多达150家。业内人士就媒体在高露洁牙膏事件中的报道是否过于敏感、公众在面对媒体的密集报道时有没有冷静理性面对展开了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伟 《今传媒》2005,(7):105-107
在国内,提起高露洁牙膏,几乎童叟皆知。从1999年起至今,高露洁品牌牙膏号称连续6年位居中国口腔护理市场的第一品牌。据报道,高露洁曾在中国大陆市场规模做到30亿元人民币,生产牙膏产品有7亿支。  相似文献   

12.
陈边 《新闻前哨》2000,(10):10-11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及其传播信息快速、实时、全面及大容量等特点,已经让每一位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于地方媒体来讲,地方报道的地域独特性和新闻的接近性或许还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时事报道的传统优势则丧失殆尽。 因特同时代的到来,使国际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情况,“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空前发展,国家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大为降低”,“阻碍获取信息的障碍正在迅速地减少”。而仅仅在几年前,国内读者获取时事新闻的主要渠道还局限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上。显然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形势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席卷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革命。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在未来的岁月,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被网络媒体所取代。 不管这些断言是否为时过早,一些有远见的传统媒体已开始“抢滩”互联网。据报道,美国的传统媒体几乎已全部上网,而国内新闻媒体也在近几年纷纷搭乘上互联网这辆“信息快车”。中国记协近日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上网总数约在300家左右。而截止到1999年6月15日,国内上网报纸的总数就已达27…  相似文献   

14.
高露洁“致癌”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而作为又一条虚假新闻的出笼,它不仅给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无情的侵害,而且给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我们不禁又一次诘问:为什么虚假新闻在互联网上“经久不衰”?网络媒体为何缺乏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赵楠 《新闻传播》2023,(12):88-90
深度报道多采用分析、预测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体惯用的报道模式,更是在将新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剖析的同时,体现了“谁”与“怎么样”等相关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优劣势等展开综述,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智慧  梁湘毅 《青年记者》2017,(24):83-84
如果说2015年的两会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①那么,在短短的两年中,“两微一网一端”已成为报道与传播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观众的信息消费行为的变化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供求关系.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对受众市场的分流这一客观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趋势,多个层面的转型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技术范式下探讨湖北广电集团的云式报道矩阵及新媒体转型的相关问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站奥运信息不会超越传统媒体 “就奥运会新闻的报道来说,传统媒体的作用是网络不可超越的。”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希光教授,是我国目前研究网络传播的著名专家。他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和《华盛顿邮报》客座记者。 李希光认为,现代网络与传统媒体争相报道奥运会还是第一次。报道奥运会是一项既要求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发生的沸沸扬扬的“高露洁事件”,在社会上激起的波澜已趋平静。回顾一些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业界和学界都在反思,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在报道中,时信息源的求证、对信息完整性的把握、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等,都存在明显的不当。本刊组织了几篇文章,对此事作一剖析,以期吸取前车之鉴,使我们的媒体和媒体同仁在引导社会热点的能力上、在科技报道的水平上、在保持客观冷静的专业素质要求上,有所借鉴,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以其低门槛、迅捷的传播速度、强大的互动性等优点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上的优劣,以及当下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特点,得出结论: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