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代华是川渝地区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儿童诗坛实力诗人,他的儿童诗集《纸船》和《让我们远行》是对儿童生活的多方面折射和对儿童想象世界的感悟,同时还表现了少男少女对生存环境的关注,表达了少年儿童意识中的现代因子。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大都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鲁迅小说中塑造了等级制度下的被"吃"者、"缩小的成人"与健全的理想型等少年儿童形象。这些少年儿童的命运或是死亡,或是前途未卜,而"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透过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可以看出鲁迅对民族命运和国民性改造的深切担忧,在《狂人日记》中他发出了第一声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3.
李程 《现代语文》2007,(9):124-125
在《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里,儿童和少年也获得了独立价值。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群体形象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于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作为魏晋名士成长阶段的记录,既有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一贯性的艺术追求,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意义。这些少儿形象,既有着少儿特有的自然纯真,又有着那个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印记。从文化角度阐释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对我们认识《世说新语》一书以及魏晋时代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兴衰。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应声阿哥》,通过对北京儿童京京在云南景颇山区的一段生活情况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将这两门课程的性质确立为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因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断致力于建构“生活化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然而,深入已有的品德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生活化”成人色彩依然浓重,无论是生活内...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的形象在《诗经》中的分布比较散乱 ,但也同样反映出了当时孩子们的苦难和快乐 ,反映了他们对母爱和亲情的渴望 ,有些相关诗篇还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从孔子对《诗经》的删定中 ,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传统儒家视野中儿童观念和儿童文学观念的渊源和初步萌芽。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欣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不能否认还有部分成人。儿童与成人在儿童文学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异同,对提高儿童文学欣赏的效果,肯定是有帮助的。一、关于欣赏的主体与条件毫无疑义,广大少年儿童是儿童文学最热心、最诚挚的欣赏者,是儿童文学欣赏的主体。因为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精神粮食,它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或者是他们能够理解的生活,表现他们的感情和愿望,最能引起他们感情共鸣,也最贴合他们欣赏的心理和欣赏的水平。无可否认,文学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那么阅历浅、文化低、知识不丰富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8.
儿童小说主要塑造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对成人的表现,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成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儿童最终都得进入这个世界,因而儿童的发展本质上不可能摆脱成人的文化的影响;成人总是在儿童身上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必不可少地在儿童身上烙下成人的印迹。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儿童文学作家,也无可避免地让思想观念里的自己同化到其文字形象中去。“成人形象”也因了儿童文学而独立形成儿童文学的理论对象,成人文学是没有这一名称的。成人文学只有典型形象、类型形象,而成人形象是“儿童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一种,与儿童形象相对而言,成人形象随儿童形象而产生”。成人形象在儿童小说中,是一群很尴尬的形象,因为他们既无法家成人文学中的成人那样变化莫测,性格有丰富而深沉的内蕴,也无法像儿童小说中的儿童一样的天真浪漫、幼稚可爱,在这两者之间游离着的成熟与天真、严肃与活泼的矛盾统一体,成人文学的形象长廊将他们拒之门外,儿童文学的形象长廊也难有他们的立锥之地。究其根源,则是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实在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形象”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儿童教育学者的关注。少年儿童在游戏中能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可以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再者,游戏是由许多实际活动组成的,少年儿童通过体育游戏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然而,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田园牧歌渐渐远去,儿童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并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各类文学作品。它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剧等。儿童文学作品或语言浅显,易记易唱,节奏鲜明;或形象生动,情节感人;或形象地传授科学知识;或以讽刺手法针砭现实中的人和事;或以幻想编织绚丽多彩的故事,反映生活现实。它在一个个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中寄托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给小学生以教益与思索,其形式也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为他们所喜爱。可以说,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