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方式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1.1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身体重心水平初速度的影响 助跑进入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着地瞬间相对较大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对于保持助跑速度进入起跳是有利的,同时,直接影响人体的水平腾起初速度。这是运动员积极快速正确有效地完成助跑技术动作的结果。而相对较小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是由于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有意无意地为起跳做准备而降低重心所造成的,这种方式在摆动腿着地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制动,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时期导致水平速度出现过多的损失,从而造成进入起跳阶段时的水平速度及腾起水平速度的下降,严重影响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动作要领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几个部分。它的助跑一般距沙坑10~15米,采用站立式起跑,助跑应加速,最后一步起跳腿,应积极下压,用全脚掌快速用力地踏板,蹬伸起跳。同时摆动腿应积极前摆,使身体腾空后,起跳腿前提向摆动腿并拢,两腿屈膝尽量向胸部靠拢,两臂经前摆至身后,在空中成蹲踞式动  相似文献   

3.
刘涛 《中华武术》2014,(5):12-13
在跳远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动作。如助跑时用脚跟或全脚掌着地跑,上体后仰,臀部后"坐",后蹬不充分,"坐"着跑;助跑加速没有稳定的节奏,步长忽大忽小,步频忽快忽慢;起跳时上体过分前倾或后仰,身体重心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压在起跳腿上,形成严重的"制动"起跳,或起跳的蹬摆不协调,起跳腿蹬伸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一、沿着圆圈跑练习圆周直径约15米左右,练习时以起跳腿靠近圆周,用脚掌有弹性、高重心跑,逐渐加速,节奏明显,上体略内倾。二、助跑起跳摸高如跳起摸篮板或篮筐,跳起摸树枝、挂在空中的球等,用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及单脚起跳的能力。三、迈步送髋练习时,要强调摆动腿积极送髋和起跳小腿前伸,带动大腿迈出,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至脚前  相似文献   

5.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较高的速度完成第三跳,使第三跳获得更大的远度。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时以全脚掌快速着地。脚的着地动作接近走或跑的着地动作,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着地点恰到好处,正好使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这与过去所一贯强调的高抬大腿积极刨地技术是有区别的。自然式着地动作使支撑和用力蹬伸程度加大,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从而加快了着地动作的快速完成。因此说,三级跳远中自然式着地技术动作更加接近走或跑步的着地动作,而过去所一贯提倡的扒地…  相似文献   

6.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助跑练习:20-30米加速跑。逐渐加速,重心高(跑时平稳而有节奏,摆臂协调)。二、起跳练习: 1.上一步起跳、送髋、高抬摆动腿。 2.助跑3~5米踏跳(大腿不抬起),从全脚掌着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着地,用力蹬直裸膝关节,高抬摆动大腿(图一)  相似文献   

8.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随着横杆的不断升高,对运动员稳定地发挥各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当代世界跳高运动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是:(一)助跑距离相对加长,助跑技术更接近短跑技术,助跑速度加快。(二)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在进入弧线助跑中保持积极加速,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使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为快速起跳做好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9.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在技术要求上是一致的。其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重心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应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可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与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充分有力的后蹬。五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高年级采用前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  相似文献   

10.
一、弯道节奏跑 练习时,以起跳脚靠跑道内沿跑,用脚掌有弹性地高重心跑,逐渐加速,节奏明显,上体内倾。 二、助跑起跳摸高 如跳起摸篮板或篮筐,跳起摸树枝、树叶等,用以提高单脚助跑起跳的协调能力和弹跳力。 三、迈步送髋 强调摆动腿积极送髋和起跳腿小腿前伸,带动大腿迈出,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至脚前掌着地,形成下肢超越上体的后仰姿势。膝关节伸直,使起跳腿和上体成一条斜线。 四、原地屈膝摆腿  相似文献   

11.
跳远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小腿支撑扇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时,其小腿支撑扇角对跳板前的身体重心下降、水平速度以及离板瞬间的重心垂直速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赫 《中华武术》2016,(4):10-11
一、跨栏跑的技术训练跨栏跑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跨栏跑技术尽量合理和准确。(一)跨栏跑的技术要求(1)起跑:提高两腿蹬离起跑器的力量和速度、积极加速过第一栏,力争第三栏前后发挥最高速度。(2)过栏:栏前尽量快跑,迅速提脚起跨;攻栏动作充分、有力;加快两腿剪绞过栏速度;下栏着地快并与栏间跑衔接好;起跨和下栏着地都保持较高的身体支撑姿势。(3)栏间跑:下栏与栏间第一步衔接紧密;步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而且跑得轻松、技术合理,必须抓好以下五年环节。 一、抓关键技术 后蹬、前摆和着地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后蹬要求大、快、直、前,即蹬地力量大,蹬离地面速度快,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整个动作向前用力。前摆要求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高抬,步幅均匀。着地要求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惯性由前向下后做积极的“扒地”。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解教学,着重学习后蹬、前摆、着地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专门练习,如加速跑、重复跑、起跑交替、定时跑、变速…  相似文献   

14.
安英华 《中华武术》2010,(12):44-45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姿势不规范 起跑时重心后坐不能及时发力或支撑不够造成身体前倾,还有就是蹬离起跑器时跳起或上身抬起过早,以上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快速起动还会延缓起跑后的加速。因此在练习时:  相似文献   

15.
1跳远技术动作——助跑 1.1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地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跑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种加速方式能较早地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快的助跑速度。  相似文献   

16.
<正>三级跳远着地技术教学步骤:原地上一步者的动作模仿;走动着的动作模仿;行进间的动作模仿;跨步跳的动作模仿。要点:以脚后跟先接触地面,滚动至全脚掌脚着地。身体重心顺势向前移动,着地动作自然,接近走和跑的着地动作。单足跳与跨步相结合教学步骤:2~4步助跑跨步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4~6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连续做60米。要点:可采用单臂和双臂摆动,两臂和摆动腿注意前后摆动,起跳腿蹬地后屈膝  相似文献   

17.
1跳远技术动作——助跑1.1助跑的加速方式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地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跑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种加速方式能较早地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快的助跑速度。其特点是助跑开  相似文献   

18.
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是直线助跑后迈步起跳,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起跳腿充分蹬伸,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整个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先从腾空过杆和落地技术着手粗线条地教会学生跨越式跳高方法,再从助跑、起跳技术细线条地精加工,  相似文献   

19.
一、对100米跑技术不同环节认识较为模糊关于100米跑的技术环节划分,我们更多的是从田径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一般将100米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其中由于途中跑占的距离长,被认为是决定100米跑的最关键环节。起跑更多地依赖于运动员神经反应速度的快慢,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加速跑,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后,我国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通过动作频率来快速提高加速度,由于步频的快速最大化再加上运动员身体的特殊姿势,在这个阶段增加步长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1.在离沙坑适当距离确定一块较大的踏跳区域,约1.5 m×0.6 m。让学生助跑接起跳,也可直接跑过沙坑,助跑距离一般20~25 m,重点培养学生的助跑节奏,了解加速过程。2.让学生在初定下来的预跑线上起跑,逐渐加速,当加速跑至踏跳区时,用力踏跳,体会踏跳时的感觉。3.确定预跑点。在距踏跳板20~25 m处,划一起跑线,并在起跑线前后各画4条线,每个间隔约12 cm(或学生一脚长)。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