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琉球是古代东亚的岛国,明代时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成为友好邻邦。政治上,琉球三国中山、山南、山北多次遣使明廷,明朝对琉球进行赏赐、册封;两国在抗倭斗争中相互支持。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明代皇帝多次赐《大统历》,中国儒生侨居琉球传播先进文化,琉球派遣王从子、寨官子、陪臣子、官生、女官生等入明朝国学学习。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琉球国志略》为清周煌所撰。该书内容涵盖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观念等诸多方面 ,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是研究明清中琉关系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4.
清朝重视中琉间长达五百余年的友好关系。清政府对中琉交往活动中违法事件的处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处置包括对琉球来华使臣赠送规礼银的处置,对伴送官贻误入京时限或沿途滥索供应事件的处置,对琉球贡船在华发生海盗掠劫事件的处置,对在援救琉球遇难船只中失职的地方官员的处置及册封琉球使团发生勒索滋事行为的处置等,反映了清廷注重中琉双方交往,注重在交往中维护天朝的形象,注重官吏的清廉及执法的严明。  相似文献   

5.
嘉庆五年出使琉球的赵文楷是清朝历任册封使中对下属约束最严格、自身最清廉的一位。他限制封舟贸易的货物数量和种类 ;减少册封使团庞大的日常生活开销 ;免去琉球国王为册封使所设的 7次国宴 ,并拒收国王赠送的礼金。这既切实减轻了琉球的经济负担 ,又融洽了中琉关系。赵文楷等人还就书法、语言文字、诗歌等与琉球人士进行广泛、密切的交流 ,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由于在海途遭遇风暴和海盗的双重打击 ,赵文楷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回国 7年后 ,就猝死于任上 ,时年 4 8岁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四百余年的福州与琉球的关系史中,闽都文化通过册封琉球使团、来华琉球进贡使团、闽人三十六姓以及来华琉球留学生等途径传入琉球,并在琉球国内广泛传播,对琉球社会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手工工艺、园林建筑、教育医学、民俗信仰、生产科技、饮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促进琉球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琉球王国的外交文书《历代宝案》所载琉球与暹罗的相关咨文、琉球与暹罗间的贸易咨文往复、贸易中的物品流动以及贸易使团人员的组成反映了15—16世纪正处于"大航海时代"鼎盛时期的琉球与东南亚特别是暹罗中介贸易的空前繁荣,琉球在与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的中介贸易中获益颇丰,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1874年日本以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公然侵略我台湾,受到清政府及人民的英勇抗击。狡猾的日本处心积虑地使用偷换事件内涵的做法,瞒过了缺少外交经验的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丧失琉球主权的《北京专条》条约,后来在日本侵占琉球过程中,琉球曾向清政府垦求援助,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拒绝对琉球的援助,最终丧失了琉球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庄子·逍遥游》"鲲"字之训释自古众说纷纭,把"鲲"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大鱼为目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然就《庄子》一书的文风与庄子的哲学思想来看,把鲲解释为"鱼子"或"小鱼"更符合《庄子》"奇气逼人"的文风与庄子"齐物"的哲学思想。同时,从训诂学角度来说,"鲲"训为"鱼子"或"小鱼"也有一定的训诂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谢杰是明万历七年(1579)奉命册封琉球王国副使,在中琉关系史上起过非常重要作用的闽籍使者.其生平事迹,虽史有所载,然多语焉不详;其著述情况,更是著录不一.本文根据近年所钩稽,首次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东岚谢氏宗族>中所载的有关谢杰身世的珍贵史料,从而对谢杰生平事迹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并对知见的谢杰十余种著作,作了全面的梳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11.
琉球曾是明清属国,三度覆灭,文物丧失殆尽。程顺则是琉球最重要汉诗人,其诗集《雪堂燕游草》为近年所钩沉。本文评介诗人诗作突出其向慕天朝、恪守臣节,剖析清国、琉球、诗人三者心态,以透视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福建是通交琉球的门户,福州琉球馆在当时的中琉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利用中日有关史料,考察了琉球馆名称的由来,梳理了明清时期琉球馆的历史沿革,并从政治,经贸,文化诸方面再现中琉间,尤其是琉球与福州地方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多种历史研究方法,从文物考证、史籍考究以及地理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有官方明确记载之前中琉两地是否存在通交往来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呈现了大量的文献史料以及实物史料,为证明两地在明以前已存在长期频繁接触这一观点提供重要的论据。  相似文献   

15.
王棨是晚唐重要的赋家和诗人。通过稽考历代诗文、史书、方志中提到的有关王棨的信息,对王棨生平中一些重要活动予以简要梳理、考证,并对前人论述中的部分疑点进行辨析、补充与商榷,以期深化对王棨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邦采是清初重要的楚辞研究者,由于相关记载较少,目前对他的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仍然缺乏了解。结合文献记载,考证王邦采的生平事迹主要有刊刻古籍和书画活动。除了楚辞研究之外,王邦采的著述成果还包括前人诗集笺注三种、读书笔记三卷以及诗二十一首。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人孔贞瑄之诗文,在后世有一定影响。然学界对其生卒年却语焉不详。特别是卒年,一直付之阙如。文章通过查考大量清代方志和其它文献资料,认为孔贞瑄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享年八十三岁。对孔氏生平事迹亦有所考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